通过实行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使得各行各业、社会成员受到普遍的约束,需要去节水;通过制度创新,使得全社会能够获得制度的收益,愿意去节水,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是仅靠行政推动的权宜之计。
中国面临水资源危机的挑战,其根源包括污染物流失、管理不善、普遍的干旱以及过快的经济扩张。据中央政府估计,水短缺问题将在2030年达到高峰,届时预计人口数量为16亿,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只有1760吨——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水平。与此同时,政府统计数字显示,中国70%的江河湖泊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多了,水少了,水脏了,水浑了”这是目前中国水利部门不得不面临的“四大难题”。
水多:洪涝灾害仍是部分地区发展的心腹大患。20世纪90年代的10年中,主要江河流域有6年发生大洪水;
水少:我国拥有的淡水资源总量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尼,居世界第6位。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按照2004年人口计算,中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85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位列全世界倒数第二。另外,供给和需求不平衡。河道外用水较多,造成了河水断流,地下水位下降等供水不足的问题正在加剧;
水脏:水环境污染,据有关资料,我国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已经受污染的约占82.3%,全国有监测系统的1200条河流中,已有850条受到污染。
水浑:包括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所引发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也包括沙尘暴问题。
水资源危机的影响将可是多方面的。长江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可达40%左右,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命脉。但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以及船舶污染严重影响长江水质。长江作为世界第三大河流仅有31%的水达到一类或二类水质标准,35%的水质劣于三类水。如果不采取措施,那么三至五年内,长江70%的水质都将降至三类标准以下。那么很多水生植物物种都将绝迹,而且长江将变成死水。而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已严重遭到污染,既不能作为安全的饮用水,也不能作为渔业水域和游泳区用水,黄河源区正在消亡。
水资源分配不均加剧水危机。中国北部仅拥有全国6%的水资源,却养育着全国三分之一的人口。政府实施南水北调工程,一期将于2050年完工,总投资金额预计616.5亿美元。然而,中国北部常见的干旱如今在南方已不罕见,越来越普遍。能够调用的水资源不过是沧海一粟,并不真正解决问题。
水资源危机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全国4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粮食减产350亿公斤,电力、钢铁、石油生产和提炼、化工、造纸以及纺织印染六个行业都存在缺水问题。
生产生活领域严重存在的结构型、生产型、消费型水资源浪费,和许多地方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水资源危机的根由所在。据了解,目前中国很多固定资产投资专案论证中几乎没有节水内容,一些地区不考虑水资源的承载能力,盲目、肆意发展,造成了当下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恶果。我国建设节水型社刻不容缓,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等部门近日已正式出台《“十一五”时期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目标》,“十一五”时期,内地将建设100个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总结和推广一批有代表性的试点经验。原则上每个省区市都建设一到两个全国试点,以带动各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开展,值得关注的是,这个目标确定,到2010年中国万元GDP用水量必须降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