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打碎了一些学者长期以来认为中国农村还有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的美梦,为了继续圆梦,不少人想出不少的原因来解释这一现象。其实也就是这一年,中国城镇已经消化了自1989年以来三种劳动就业大潮的冲击:第一种冲击是自1984年以来迅速发展壮大起来的乡镇企业破产、转型、升级而导致的已经转移的乡镇企业劳动力的再就业转移;第二种冲击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企改革、破产而导致的数以千万计的下岗职工的再就业;第三种冲击是随着农业技术进步而释放的农村剩余劳力。
2001-2004年是上述三种劳力转移最为迅速的时期,平均每年跨省转移规模高达1500-2000万人,以县为单位的跨地区劳力转移规模更是高达3750-5000万,其中大部分从事第三产业。但我们的统计基本上很难反映这一转变。2004年末,中国农村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例已经不到35%了,中国农村总人口占其户籍人口已经不到50%了。
本人的研究表明,2004年中国跨省流动人口规模达到顶峰,自此每年跨省流动人口规模变动非常少,如广东2007年跨省流入的人口减少了100多万。北京的情况亦是如此。2004年北京总人口为2339万,与本人2005年初估计结果非常接近,2005年估计的北京2004年总人口超过2300万,而此次较为精细的估计数据为2339万。
2004年以后中央加大农村投资与直接转移支付力度,大量农村劳力回流,北京更是在2005年总人口减少了200万人,具体减少的原因本人并不清楚,只是各方面的信息表明减少了200万左右的人口。本人猜测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北京为迎接奥运会而采取各种行政措施减少外来人口,其中包括不少工业企业搬离北京,如首都钢铁公司等;二是中央连续推行的新三农政策。
2006年北京地区外来人口有所增加,但也只比2005增加10万左右,其规模相对来说非常小。2007年外来人口有较大的减少,超过60万人,其原因估计与上述相同。2007年末和2008年初,北京各部门特别是公安机关加大了办理暂住证力度,但笔者目前对具体的数据无法获取,估计2008年北京地区人口有可能减少100万左右,其2008年北京真实的人口规模为2000万人,精细的数据要到明年这个时候才能弄清楚。从2007年来看,每天进出北京的人口总量估计高达100万,加上短期逗留人口估计也可达100万左右。因此2007年从经济角度来看北京的人口总量为1900万比较准确和可靠。整个北京地区2007年实际就业人口估计为1410万人。
北京2007政府的统计公报表明:“200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63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2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13.3万人,增加15.7万人;外来人口419.7万人,增加36.3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5.7%。”公报数据表明外来人口增加了,实际是统计数据更加精确了,并不表明实际增加,实际是减少的。
统计公报人口数据与本人的主要差异在于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差异,即城镇个体劳动者,一般我们将城镇个体劳动者看成是一个从业人员,而实际上是一个家,甚至雇佣非家族内的成员就业,即使我们通常的店面很小的服装店,通常都要2-3人打理。因此我们如果将城镇个体劳动者数量(工商统计数)大致的乘以3,就可以得到城镇开店就业总数,这一数量是非常大的。这部分人基本上居住在城中村中,统计或者普查时很难查出来,因而基本上不反映到我们的外来人口统计数据中。例如,城镇遍布各处的理发店,其从业人员基本上要占到总人口的6%,餐馆和小食店就业人员要占总人口的4%,各种市场从业人员占总人口的20%,各类店铺提供的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20%以上,上述合计就业人员占总劳动力的70%,即70%的人口从事第三产业,这与统计公报的三次产业结构非常一致。
统计公报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为56044元,实际北京地区2007年的GDP估计为14500亿元左右,较前几年少量增长,年增长率不超过5%,甚至是下降的。2007年末北京实际人均GDP估计为6.9万元,也许有人会说,我根本没有那么多,我的朋友也没有挣那么多钱。因为GDP只讲产出,并不讲分配,你一年挣3万,人家3亿,实际上75%的人达不到地区人均GDP水平。如果你达到了,恭喜,你已经进入中产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