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产业集群是指相同企业或不同企业在同一地理位置的集聚。产业集群的形成既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需经历分散办企业,集中办企业、形成产业链、形成产业高地、形成地区品牌到形成虚拟市场等七个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可逐步自发形成,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完全可以通过政府有意识的规划引导形成。产业集群的崛起是产业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竞争日益激烈的新趋势,是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形式,它具有的群体竞争优势和集聚发展的规模效益是其他形式无法比拟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潮流,产业集群构成了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

     一、关于产业集群的理论分析

    产业集群通常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集中性,即在一定区域内集中发展一个优势产业,而这个优势产业在全行业的市场份额和本区域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大。二是竞合性,即通过市场竞争作用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这个群体不是若干企业的简单叠加,而是以产业合作为纽带,由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构成,形成专业化、互相密切链接的企业群体。三是地域性,即一个产业集群形成一般与一个地区的特有环境条件有关,离开了这个环境条件,就不能形成和发展这一产业集群。

    按类型不同产业集群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层次:一是非链式集群,不同行业的企业或不同种类的产品在同一地域上集聚,表现为工业小区域集贸中心,或者发展间无紧密联系的相同与相近行业在同一区域集聚;二是链式集群,即严格意义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全链条,包括产业服务等外部架构在内。

    现代组织理论认为,产业集群是创新因素的集群和竞争能力的放大。产业在地理上的集聚,能够对产业的竞争优势产生广泛而积极的影响。从世界市场的竞争来看,那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其产业内的企业往往是群居在一起而不是分散的。因为产业集群提高了产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加强了集群内企业间的有效合作,增加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增长,发挥了资源共享效应,有利于形成“区位品牌”。

二、我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特点

纵观我省的工业经济结构不难发现,我省主要以钢铁、建材、医药、化工等重化工业为主,重化工业是资本密集型的工业,是一种规模经济,也是需要更高水平的服务业支撑的经济,从经济战略的高度发展重化工业,意味着需要多个有较强竞争力产业集群区域的出现;同时我省的重化工业又多具较强的资源依赖性特征,客观上要求各种生产要素向资源丰富的区域集聚;另外我省大型骨干企业又多属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国有资产的处置权在政府手中,这也有利于政府在经济战略布局上发挥主动作用。客观的需求与主观的可能为我省的产业集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产业集群在我省的发展并不理想,管窥我省传统的钢铁行业就可略见一斑。

截止2006年底,全省已形成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各类产业集群231个,其中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139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33个,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达到了6个。年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营业收入达到6060亿元,占同期全省民营经济营业收入的27%。完成增加值1621.4亿元,上缴税金138.9亿元,出口产品交货值250亿元,吸纳劳动力就业306万人。全省产业集群中有81家企业获全国创名牌重点乡镇企业称号,5300家企业取得ISO—900质量体系认证,11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16个产品获中国名牌产品,306件商标获河北省著名商标,286个产品或河北省名牌产品,326个产品获河北省优质产品,50名企业经营管理者获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省中小企业局已连续三年共投入资金1000万元,扶持建设了60个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地方和企业对技术服务机构新投入的资金达2.54亿元。技术服务机构制定企业、行业标准181个,引进科技人才1254名,为企业培训员工3.6万人次,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542项,开发新产品880个,为4717家中小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支持。

但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的工业园区建设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规模小,缺乏具有较大带动作用的骨干支柱企业,工业主导成分是中小企业,且布局分散,缺乏应有的产业集群效应,市场占有率低,没有形成品牌优势,工业产品一直在市场的低端竞争,产品利润低,企业效益差,更为主要的是产业间、企业间关联度低,大、中、小企业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小而散的产业组织结构限制了县域中小企业参与现代大企业(集团)所设定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的机会,从而制约着县域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自身发展差与协作能力弱直接导致了县域工业整体竞争力的弱势地位。

   从组织形式上看,我省现有的产业集群多属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而鲜有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而垂直分工较少,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约束了创新因素的集聚和竞争能力的放大,限制了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三、省外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及主要做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民间自发和政府组织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许多地区出现了产业大规模集群化发展的现象,产业集群的出现,扭转了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的现象,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体系的合理化,促进了当地经济转形和产业升级。

(一)浙江省——“原发型”市场创造模式

区域经济范围内首先出现专业化的市场,为产业集聚的形成创造了重要的市场交易条件和信息条件,最后使产业的生产过程也聚集在市场的附近。该模式形成产业集聚的典型地区是浙江省。其首先出现众多颇具规模的专业化市场,最终形成了诸多具有完整产业链的产业集群。

浙江温州的鞋业、打火机、塑料薄膜、眼镜、低压电器等,宁波的塑料模具、家用电器、服装等,台州的泵业,绍兴的轻纺,永康的小五金,义乌的小商品,嵊州的领带,大唐的袜业等。据有关方面的估计,浙江省已经形成规模不同的产业集群3000多个,年产值达到4500多亿元。浙江省的产业集群经济已占全省GDP的50%左右,在内地产业集群发展中“一枝独秀”。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许多自发产业集群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集群产业不仅在国内市场,甚至在国际市场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如温州金属外壳打火机占全球市场的70%,国内市场的95%;温州合成革产业占国内市场份额的70%,皮鞋占20%;锁占全国市场的65%以上。大唐袜业占国内市场的65%,占国际市场的70%,宁波慈溪目前有16家企业在净水器、帘子部、微小轴承等方面成为全国第一。

 二是这些自发产业集群多属典型劳动密集型。目前浙江省的产业集群多数属于消费品及相关产业,也是我国最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通过这些产业集群的发展,许多地区不仅实现本地的充分就业而且还吸纳了大量来自湖南、江西、四川等地区的外来劳动力。如台州温岭市横峰镇,本地人口只有2.3万人,外地人口达6万人。当地支柱产业主要是中低档鞋(以革为主)是生产内,形成包括鞋带、鞋帮、鞋模、成品等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完整产品链,从业人员也形成非常细的分工,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民工在很短是就可以成为某个环节的熟练工。该地还成为一个面向全国的批发市场。据统计,该镇年产鞋约6亿双,产品销向世界各地。

 三是许多自发产业集群程度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许多产业集群在先进适用技术的转化、引进方面投入很大,并且保持强烈的技术创新动力,这使得这些产业的竞争力不断增强。技术优势支撑起一批企业在厨房设备、低压电器、小家电、电子产品等领域在国内同行中处于前列;黄岩是闻名全国的“模具之乡”,有2600多家模具生产企业,许多企业引进了瑞士、日本、意大利、德国、美国等生产的数控机床、高精度慢走丝切割机等设备,而且一些企业还开发出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和产品,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销往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印度、埃及、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大唐袜业目标成为国际领先的袜业制造基地,要将世界最先进的袜业机械集中到大唐。大唐镇政府积极支持企业建立袜业科技创业中心,使得大唐袜业的产品科技含量不断提升。

 (二)江苏省——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模式

 该产业集聚形成与资本流动有关,主要方法是吸引外资。在特定领域中,吸引几家大型跨国企业进入,会引来更多外商为其配套,“串”起了一批企业,形成跨国公司的客户链,进而带动当地各类产业的发展。

 江苏省的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就是政府主导的外商投资型产业集群的一个成功范例。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政府的合作项目,也是全国吸引国外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搞得最好的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项目764个,世界500强有81家企业在苏州地区建立了100多家分厂,产品与管理基本上与国际接轨,也吸引了大批国外的研发机构入驻。苏州工业园区建设8年来,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年均50%的增幅,其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的60%,已成为苏州标志性形象工程。

 港口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三)山东省——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

 山东省确立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集聚区,使其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山东制造”的脊梁。按照规划,这六大产业集聚区包括:日照一青岛一威海一烟台海洋产业集聚区,将发展海水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精加工,强化青岛集装箱干线港口地位,提高烟台、日照等港口综合发展水平,以海洋综合科技为先导,大力发展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开发和海洋精细化工制品,积极发展青岛等缺水城市的海水利用技术;东营一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集聚区,将围绕胜利油田、齐鲁石化等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集中布局和发展有机石化、精细化工、通用合成树脂的深度加工和医药器械等系列产品;济南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将依托齐鲁软件园,发展以微电子、光电子和新型元器件为基础,计算机、通信产品和软件产品为主导,信息应用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同时充分发挥电子信患、产业对于其他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持作用;青岛一日照家电制造产业集聚区,将继续发挥青岛家电产业的优势,使日照在完善家电配套产业的同时,逐渐培育出自己的家电品牌;烟台一威海汽车制造产业集聚区,将以专业配套园为重点,积极吸引韩、日汽车企业的产业转移;潍坊一青岛纺织服装产业集聚区,将培育和发展具有特色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引导地方产业链与国际服装产业链的衔接。

 该模式以青岛家电、电子产业集群形成为典型代表,是以一批具有竞争优势为核心的名牌大企业,形成产业制造基地,进而又带动一大批配套项目的“扎堆”。其特点是:上下游相关支持性、功能性企业随产业内居于生产体系和市场主导地位的名牌企业而聚集。

 青岛市进一步完善家电产业集群链和零部件配套,加大家电及配套企业的技术创新力度,推动家电产业集群强者愈强。计划到到2010年,全市家电及配套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家电产品本地配套率超过70%,其中核心配套件和主要电子元器件配套率达到30%以上。

家电产业作为我市工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目前,青岛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电制造基地,共有规模以上新型家电类企业20家,带动上千家配套企业发展,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大企业集团为中心、以相关配套企业为基础的庞大产业集群。

  海尔经过上世纪90年代的高速增长,构建起了一个强大的产业集聚平台,海尔在产业集群中处在主导地位,依托这个平台对集群进行重塑。经过几年的时间,海尔家电产业集群中企业的数量大幅下降,而质量却大幅提升。 海信秉持技术孵化产业的理念,通过自身技术研发实力的增强,利用技术平台构建自己的产业集聚平台。海信每涉足一个新的领域,首先考虑的就是要在这个行业占据技术优势,然后在技术中心成立研究所,进行该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人才储备,在技术、人才充分成熟之后,研究所裂变成公司。 澳柯玛通过向相关产业的延伸,构建自己的产业集群。澳柯玛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制造优势,进军电动车领域后,引吸了上百家配套企业,迅速集聚起一个产业平台,并借此进入了锂离子电池的研发、生产领域,进一步丰满、完善了这一产业链条。

 (四)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带动模式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强度大,创新能力强、网络化程度高。顺应世界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我国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管理部门对产业发展的制度性安排具有网络化特征。由于高新技术发展本身就具有网络化特征,产业的发展同国际高新技术产业链紧密连接,是互动式的产业集聚,必须主动迎接国际产业转移,构造网络化的产业链组合。使高新技术产品群或企业群,在地理空间上形成以开发区为中心的网络结构,在产品配套上形成上下左右的产业联盟和网络化的组织结构。

 北京电子信息产业集中在中关村科技园、电子城科技园、亦庄科技园等,形成了一个网络化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在高新区中保持领先地位,形成了以计算机及软件研究、开发、生产、营销为主的产业格局,造就了联想、方正、同方等国内重量级企业;电子城科技园,形成了以通信、计算机(软件)、显示器、彩色显像管、新型元器件等为主的、综合性的电子高科技术园区;亦庄科技园区,建成了北京最大的移动通信产业基地,也是国内第一个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现代通信业基地。北京电子信息产业的科技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产业层次高,产业规模和市场份额均为全国第一。在北京电子信息产业园区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开发中心林立,数量和规模均居全国之首,其集聚效应使园区具有很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

    实践证明,培育产业集群是有效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产业集群能够以专业配套协作的全球化来应对经济全球化,将专业化与全球化紧密结合。因此,要认真学习省外发展产业集群和实行集群政策的经验,总结浙江、山东等省发展产业集群的成功之处,努力发展具有创新性的、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区域范围内要以产业集群政策替代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支持在专业镇或专业化产业区中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科技开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网络中心、融资担保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服务组织,以及与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密切的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一)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一是要加强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加强宏观调控、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前提。要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放眼于打造开放经济高地、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经济发展的主增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实验区。首先要把产业集群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使产业集群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样既充分利用城市的基础设施、人才、资金、技术优势,以城市为依托,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又从关联度更大、布局分工更加合理、整体竞争优势更强的产业带发展要求出发,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规划建设与产业带相配套的小城镇。其次是优化产业选择。从区域整体发展出发,围绕产业联动,集中发展产业集群。第三是建设开发社会资源,建设大型物流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在资金流上,发展多种形式的担保,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在人流上,建设服务制造业的专业院校或开设相关学系,大力培育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建成人才汇聚区。

  二是要以改革为动力,突出抓好产业发展体制。加快建立利益协调机制,为产业集群化创造体制环境,从体制上真正破除封闭发展的模式,走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发展道路,强化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协作,协调区域内招商引资的产业导向与项目运作及协调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利益冲突。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优势融合、“强强”联合,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支柱产业群;加快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一体化,为产业集群化提供政策支持。

    三是大力促进产业联系。促进产业联系的目的是整合地方生产网络,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和分工合作。因此,政府需要实施一整套产业联系促进政策,鼓励和推动本土经济的国际化、外资企业的本土化,并促进这两方面的融合。

    四是要以项目为中心,突出抓好产业优化整合。要始终坚持以项目为中心,拓宽投融资渠道。项目是投融资之本,争取投资、利用外资、吸引内资,要害在项目,核心也在项目。要精心谋划、筛选和包装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方向的有竞争力的产业项目。同时,下大力抓好招商引资和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的落实,加强对新增投资的引导和调节,突出以产业为主要投向,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以增量投入带动产业布局的优化,整合产业优势,推进产业升级。

    五是要以主导特色产业集群作为产业结构的核心,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我省产业集群的定位应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根据区域聚集资源的能力、资源禀赋、产业配套条件和要素成本的比较优势,整合优化区域生产力空间布局,聚合各种生产要素,充分发挥区域现有产业优势,逐步形成区域特色产业集群,将区域资源优势通过集群化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产业升级是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各级政府应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强化区域合作,逐步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要以增强经济竞争力为导向,以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的科学化、集约化和可持续发展,加快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我省应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和建材等优势资源为基础,逐步延伸产业链,发展以电力和煤炭为核心的能源工业、钢铁为支柱的材料工业,形成以资源为依托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要逐步完善农业产业化体系,加快传统轻工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进一步发展纺织、塑料、家电、医药、食品和饮料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以及信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与附加值。要以优化结构、拓展领域、扩大总量、提高层次为重点,加速第三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促进商品流通、交通运输、金融保险、邮电通讯和餐饮娱乐等传统产业升级换代,着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科技文化、房地产、咨询服务、产权交易、生态环保和旅游等新兴产业,逐步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撑,布局合理、城乡统筹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格局。

   六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功能。产业集群要获得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改变封闭落后的状况,加强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信息网络、水利枢纽、电网、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省内与省外的联系和资源共享,为区域外部经济要素的流入创造良好环境。各级政府应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启动点,增加政府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和财政补助,采取发行建设债券、建立投资基金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根据中部地区实际情况,要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从根本上改变基础设施薄弱的状况。同时,要继续加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电信网络综合通信能力,着力推进网络资源整合,资助建立信息网络和各类数据库。

   (二)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要按照功能区的发展方向,从区域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整合工业园区。一是坚持规模化。明确工业园区定位,以大项目和增量投入带动园区整合。二是坚持市场化。政府规划,企业运作,明确工业园的招商、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的运作主体。吸引跨国公司进入工业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在生产环节上下游、连贯配套的成块、成片、成区的强投入。三是坚持集约化。沿循“三低两优”(低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低政策成本,体制优势、整体协调优势)方向,强化产业组织创新,建设技术创新中心、现代物流网络、信息化网络,塑造既能形成整体优势,又能发挥个体潜能的新型产业组织。四是以园区为载体,突出抓好产业空间集聚。首先引导大企业、大项目进园兴业,壮大园区经济实力;其次要走专业园区的路子,增强园区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再次是要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园区经济活力,要充分利用国家级高新区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优势,整合园区资源,走“一园多区、一园多基地”的路子。要突出抓好以企业技术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以产学研联合为纽带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以区域技术中心为主要载体的技术支持体系、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的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和以经济政策和法律为主要形式的政府技术创新调控体系等五个体系的建设。

  (三)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一是把大项目做成大产业。目前各地都在建设一些大项目,一个大项目,就能形成一条产业链。要规划建设好现有的大项目,有针对性地布点,充分预留产业链伸展的空间,拉长产业价值链条。二是变大企业规模拉动为产业带动。重视大企业本地化与国际化的结合,在“走出去”的同时,更加重视在产业集群中发展,与产业价值链的中小企业建立紧密联系,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中发挥骨干作用,推动产业集群的形成。三是强化产业内部联系。政府应研究政策,提高交易效率,促进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要在财税、金融政策上,对大企业区域内配套给予一定奖励,外来企业、本地企业及公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都实行国民待遇,小企业为大企业配套实行统一财政扶持政策等。

  (四)创新产业集群的体制和机制环境。良好内外部环境,是产业集群的保障。要从理顺体制,健全制度入手,营造产业集中的氛围。一要塑造区域文化。促进企业相互合作、互动发展。采取俱乐部、联谊会和协会等形式,扩大企业交流,促进信息、知识等转移扩散。企业间建立互动关系,促进低成本型产业集群向创新型产业集群升级。二要建立区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介机构,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发展服务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质量检测控制中心、开放性行业技术中心等集群发展机构、中介机构、区域性行业协会,在投融资、技术创新、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产业损害预测预警和反倾销等方面发挥作用。三是建立专业化市场。统筹市场布点,引导流通。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建设零部件配套、成品批发等专业化市场和辐射全国的网上商城。重视建设生产要素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四是建立政府间会晤机制。

   (五)充分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政府应该认识到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地方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有意识的提出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划。其次,政府要为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可以创造和提供企业集聚的环境,吸引企业在一定空间地域内的聚集。一是要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特别是要为建立产业带、产业园区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等等;二是加大对教育培训基础设施公共投入力度,培养有技能的劳动力群体。三是信息服务。如收集行业的市场与技术信息,制定行业标准,强化本地厂商的产品质量意识与管理,建立公共培训机构,组织联合技术攻关,树立本地的良好形象、创建区域品牌,建立与厂商之间的对话机制,共同制定产业集群发展的远景与战略规划等等。最后,政府要推动建立企业之间的协作网络。政府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发展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如同业公会、出口代理商、生产力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测量、标准、测试和质量控制中心、研究与开发实验室、集群发展机构等,政府还可以有目的的组织企业家交流集会,推动企业之间的交流和协作以及企业协作联络网络的生成,从而促使企业之间知识、信息和经验的沟通和交流,创造出一种支持企业创新和学习的良好商业环境。

    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载体,是解决“城市群”与“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现实选择,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源泉。发展产业集群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一定意义上说,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就是产业集群的竞争。

 

(课题组组长:王书利,副组长:曹金生、胡冬原,本报告执笔:刘静、苏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8898.html

更多阅读

甘肃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甘肃省产业结构现状

甘肃苹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发布时间: 2011-3-11 9:30:50 被阅览数: 646 次 来源: 甘肃省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文字 〖 大 中 小 〗 自动滚屏(右键暂停)苹果产业是我省在全国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是主产区农民增收的支柱

商业集群效应 放大产业集群发展效应

集群效应—北京朝阳商务中心去为例置身于北京朝阳区商务中心去(CBD)你会沉醉在时尚、艺术与色彩的视觉感官盛宴中,体验着一场以“时代混搭”为主题的空间艺术大赏。我们所说的集群效应,是指集中于一定区域内特定产业的众多具有分工合

江苏集群信息产业集团 加强质检能力建设 服务产业集群发展

     —— 访泉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 叶华生  质量关乎经济振兴,关乎国运民生。当前全国上下正致力于开展“打造经济升级版,实现质量强国梦”的主题活动。近日,中共泉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泉州市委关于

郁冰:新形势下服装产业应对和发展策略

  “新形势下服装产业应对和发展策略高层论坛”开坛前夕,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郁冰。郁会长介绍了举办本次论坛的初衷,重点谈到2008年江苏服装行业情况及当前形势下协会的应对策略。   对于江苏服装业如

声明:《港口产业集群研究述评 河北省产业集群发展研究》为网友深爱臭豆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