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环球》杂志
耸人听闻的“奥运泡沫”
“那是2008年8月25日,北京奥运结束后一天。上海证券综合指数以2657点收市,和2007年之初的水平一样。奥运热潮在消退,投资者抽身的速度和他们扎进来的速度一样快,而且市场在瓦解。”这是2007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描绘的一些预言者眼中的“末日景象”。文章随后指出,在经济学家看来,“后奥运”的破产十分不可能。
即便如此,针对“后奥运”时代北京的“唱衰论”一直不绝于耳。奥运会结束会同经济周期的低潮期同时到来的观点频繁被讨论。
早在2006年8月7日,日本《产经新闻》头版就发表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一篇题为《怎样来防备》的文章,石原写道:“低质量高速度的中国经济看不到任何转向高质量低速度发展的可能性,中国的经济泡沫最迟也将在北京奥运会之后破灭。”
《中国即将崩溃》一书的作者章家敦则对美国媒体称,随着奥运会结束,“我认为2009年、2010年对中国经济来说,将是很困难的年头。”
而就在日前,据路透社柏林报道,汉堡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托马斯·斯特劳伯哈尔预言说,“世界经济将面临大的动荡,在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经济泡沫将破灭,而中国的经济发展受挫,会比美国经济衰退给德国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大”。
……
《环球》杂志记者/谢黎 实习记者/刘琳
从理论上来讲,奥运会的确会对主办国经济产生影响。比如,自1964年以来的11届奥运会中有8届显示出“奥运效应”。一般而言,在举办奥运会之前的几年里,主办国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场馆设施投资,这会带动经济发展。奥运会当年,消费和旅游也会拉动经济增长。
但是,这些暂时性的益处大多会在奥运会之后消失,因此主办国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在奥运会后有所放缓。这种情况被称为“奥运后滑坡现象”,或是“奥运泡沫”。那么,中国经济在奥运之后会是怎样的走势呢?
据《环球》记者了解,上述耸人听闻的“破灭论”预言即使在西方也并不能真正影响主流观点。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蒙代尔认为,奥运会结束后会对北京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给整个中国带来衰退。
美国卡托研究所多恩教授也认为,“中国经济的规模比较大,现在总产值超过了2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这些并不是主要因为主办奥运会。因此,奥运会可能对经济产生一些正面的刺激作用,而且对中国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由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有关研究人员根据投入产出法进行计算的两份独立的研究报告发现,2008年奥运会将使北京的GDP增长率在2003~2008年间每年提高0.8~8.1个百分点。由于北京在中国的GDP中所占份额不到4%,因此即使假设奥运会对中国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的溢出效应,奥运会将使2008年中国的实际GDP增长率仅提高0.2~0.4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即便假设奥运会所带来的所有益处都将在2008年之后消失,那么实际GDP增长应该仅会放缓0.2~0.4个百分点。显然,2008年奥运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相当有限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美国格林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孙飞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分析说:“‘泡沫破灭说’是不解中国国情、站不住脚的论点。奥运对中国经济有提升作用是业界共识,但它不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中国经济发展源于中国巨大的内需和出口,以及十数亿人口的创富动力。中国经济已经驶上一个快车道,在奥运结束后,经济发展也会保持一个惯性。且有滨海新区、成渝新区等替代北京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因素,而2010年举办世博会、2012年举办亚运会,会替代奥运会成为新动力源。”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苏剑也认为,奥运会结束后,中国经济发展不会出现大波动。“2008年中国经济如果增长率下滑的话,应该是两个原因:美国经济疲软的影响以及国内通货紧缩的政策。”
唱衰者居心叵测,来者不善。但现实也并非天下太平,一些风险的成分不可忽视。
对“后奥运”时期经济发展抱乐观态度的孙飞,提出了一点担忧:“现在有一种观点值得警惕,就是‘一奥就灵’,不少人津津乐道房市、股市的行情走势与奥运的关系,这其实很牵强附会。只能说奥运对某些行业和具体的经济板块有影响,但不是与经济所有的方面都有关,不能简单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苏剑则指出,预期的作用可能导致在地产等领域出现一些奥运概念的炒作,这部分因素产生的泡沫在奥运之后可能会有风险。
来源:2008年3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5期
著名经济学家孙飞及国内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招收博士生--请推荐优秀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