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期间,火车站那浩荡如海的人员队伍,是描绘中国人口众多再有力不过的画面。
面对资源国际价格的狂猛上涨,面对这14亿人口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高瞻远瞩的国家发展战略是重中之重。
在主要资源上,中国的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而我国的经济增长却以资源的高耗费为基点,也就是离开了资源的支出和耗费就不可能存在经济的增长。我国资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之比是4:1。我国的出口产品具有价格上的竞争力,就是因为我们产品价值的构成要素低,即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材料资源价格低和人力成本低。这就形成了我国利用有限稀缺的资源产品去补贴资源丰实而发达国家的局面。
这就说明,我国的竞争力在于大量地消耗“国之老本”,而发达国家用产品的附加值换这些资源产品,然后保存和衍生本国的自然资源之“老本”。
资源产品的价格改革和上涨,并不是使我国有限的资源得到配置的有效方法。资源性产品,它不仅仅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也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在经济发展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情况下,一味地上涨价格,则不仅不能长期地解决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值问题,而且给社会的稳定带来隐患。因而,试图仅在资源产品的价格上与国际接轨而一味地涨价,则完全是错误的。
有些中央政府高官则盲目地说,我国的资源完全能够自给,达到94%以上,只是我国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相比太低,因而,涨价是合理的。遗憾的是,他竟不知道,在很多国家有些资源性产品几乎是免费的,比如,新西兰百姓的生活用水几乎达到免费。
政府应勇敢地正视承认并积极努力的是两方面。其一是,要承认我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大量依赖进口。因而,要在立法上和政策上积极鼓励并支持国内企业和自然人对海外资源的开发和进口;其二是,努力提高政府的国际地位和谈判能力,争取获得资源输出国的优惠价格。这两方面的任务对中国政府而言不仅是迫在眉睫,而且是个严峻的挑战。
俄罗斯是天然气最大的输出国,但出口的价格因国而异,差距甚大。对欧盟出口的价格最高,是180美元 /千M3,对独联体国家为90美元,对白俄罗斯等国是55美元,欧盟的价格是最低价格的3.5倍。在我国与俄罗斯的谈判中,俄罗斯竟按欧盟的价格给我们。这完全是不合理的且无法接受的。
因而,造成我国进口价格之高昂是谈判的失败。欧盟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民生发展水平差距甚大,但我国政府的谈判地位和谈判能力造成了绝对的被动,因而,只有这将一切转嫁给国内的价格一路上涨。
显然,更多的低成本地获得资源,是解决中国生产和发展的根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