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与股市的关系 放心吧,中国股市、房市具有不会下跌的流动性基础



----兼论中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源及其化解渠道

全球股市暴跌10-20%,中国股市无动于衷,而且不断创出新高来。

全球楼市为美国的次级按揭所震动而出现高位回落,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一些人希望房地产下跌则注定是不可能的。

在以上两个最需要资金支撑的市场,中国都表现出无与伦比的强势来:股票,可以在泡沫之上再加泡沫;房价,可以在高位之后再见高位。这就是中国的资本的力量。无论你承认与否,中国的钱,真的是太多了。专家和学者则说中国的流动性过剩了。

  为什么我们好像突然之间有了那么多的钱?钱从哪里来?迄今还没有见到业内学者给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根据研究,

一、中国的流动性过剩的源泉来自五大领域

(一)、突然冒出的1000万亿的土地定价:

  在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系中,土地是国有资产,而且是无偿划拨的,是不需要定     价的。比如,企业要用地,只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划拨一块就可以了,根本无需什么土地证。城镇居民的个人住宅则来源于排队分配,房子也是免费的。对中国来说,土地,几乎就不存在价格。

  但是,当我们逐渐进入市场经济后,市场经济原理逐渐被熟悉,外商教会了我们,让我们知道土地是有价值的。这个漫长的过程,用掉了将近20年的时间。1990年之前,外商来中国投资,土地的价格都是象征性的,根本就没有足额收取土地转让金、土地使用费。为了吸引外资,很多土地几乎就是白送的。1992年,小平南巡后,市场经济的阀门突然打开,人们的视野突然变得开阔,土地成片开发、土地批租等概念从海南和深圳向内地延伸,土地的价值逐渐被认识,土地的价格也正是从那时候开始逐渐明朗化。到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时候,土地已经变成了十分紧张的稀缺资源。。从这个角度说,应该感谢1993-1994年的经济泡沫,人们见识了海南、北海等地的土地价格泡沫,各地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土地的价值,到1998年前后,也就是改革开放20年之后,土地的价值日益明朗化了。

  于是,到2007年8月,上海黄埔区163街坊地块13700平米的土地使用权,政府挂牌拍卖的起拍价17.18亿,相当于每平方米12.5万元。业内人士估计,最终成交价预计将超过20亿,相当于每平米14.6万元,也相当于每亩1亿元左右。1亿元,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每平方公里1460亿!上海市土地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610平方公里。如果市区土地都按照1460亿计算,则上海的土地价值将达到90万亿。非市区土地如果按照百分之一算,则价值也接近10万亿,合计上海市的土地总价值将超过100万亿。就算这个数字夸张了,再去掉80%的折扣,就算只有上述估计数字的20%,我想,上海市土地价值20万亿人民币总该没有人怀疑了吧?(相当于每平方公里30亿,每平方米3000元,每亩200万而已)。而当前,上海的GDP总量刚刚突破1万亿元。全中国的经济总量也才刚刚超过20万亿。

  现在,一个上海的土地价值,就可能以20万亿为计量单位,这在以前是否可以想象呢?不可想象。不只是你不可想象,政府当局也根本没有预料到。因为,在中国的资产负债表里,政府的土地是没有列入资产内的,这20万亿,完全是凭空多出来的部分。而且,这也可以解释啊:土地使用权70年,70年后,政府要收回土地,如果你要继续用,对不起,需要再付钱。因此,这20万亿,就是“无中生有”的。

  上海土地价值20万亿,全中国所有的城市和农村,我们估计1000万亿,多不多?一点也不多!近1000万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折合1500亩)算1亿元,每平方米100元,多么?真的不多啊。可是啊,我们这1000万亿元的资产,以前是不在账面上的,这完全是多出来的资产,多出来的财富。

  中国流动性过剩从哪里来?首先就从土地的价值来,从这1000万亿突然多出来的土地价值上来。

  确实,这1000万亿,并非都能卖掉的。目前,全国每年土地拍卖所得大约1万亿元,按照这个速度,70年我们也就卖100万亿左右,相当于全国土地中面积的百分之十。但是!70年后,所有的土地都是国家的,我们还可以卖呢。因此,中国的土地,在政府手里,已经变成无价之宝,变成难以想象的巨量财富的源泉。

  想一下,每年1万亿的土地拍卖收入,过去10年,算5万亿的土地拍卖收入吧,平白无故冒出来了,变成了政府财富。这些钱,通过层层周折,变成民间的房产,跑到社会上流通了。(怎么跑出来的,我们下一节再谈。)

  所以,过去10年,政府卖地造成的流动性泛滥,估计为5万亿,未来10年,这个数字至少能达到15万亿。换言之,20年时间,会有20万亿财富凭空多出来。这就是流动性泛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来源。

  

(二)、突然冒出的20万亿房地产定价:

  在土地逐渐变得有价值的同时,中国老百姓手里的房子也突然变得值钱了,而且这个数字极其庞大。

  正如前面所说,市场经济时代,所有的房子都是国家的,老百姓只不过是暂时居住在里面而已。政府建造房屋的巨大开支早已按照一般资产处理,并且按照50年或30年的年限进行资产折旧。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住的房子,如果原来是国家花10万元造的,经过40年,这个房子的实际价值就是只有2万元了,如果你要买,可以的,2万元卖给你。

  不要笑话,这正是中国最早房改时的真实写照。绝大多数公务人员和国有企业职工以极其低廉的价格把自己居住的房屋买下来。但是,仅仅过了几年,大家就发现那房屋的价格不是2万元,而是10万元、20万元,甚至100万元!对国家来说,原来的2万元成本早已收回,经过10年摊销,这笔投资可以销账了,就是说,国家账面上,这个房子的价值是0。但是,如果房主要卖房子,突然凭空得到了100万元。这个100万元,就是多出来的财富,与政府土地一样,是凭空得来的。由此构成的流动性泛滥的主要原因。

  那么,这个流动性的规模有多大呢?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年度统计公报,2006年底,中国城镇人口5.77亿。而按照建设部公布的“2005年城镇房屋概况统计公报”显示,2005年我国(不含港澳台)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升至26.11平方米。由此推算,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总面积150亿平米。央行的统计数据则显示,2007年上半年,全国竣工房屋1.5亿平米,全年预计3亿平米。过去10年,假设新造商品房20亿平米(年均2亿平米),则城镇居民原来在房改前的居住总面积大约130亿平米。现在,我们对这130亿平米的房屋进行估值,假设按照每平米平均2000元计算,则房屋的总价值是26万亿。如果原来的成本是6万亿,则凭空多出来了20万亿房屋价值,这个20万亿,就是凭空新增的财富,是突然就多出来的。就是新的流动性。(这个数据有疑问吗?没有。上海市目前市区居民约1600万,2005年人均住房33平米,上海市的平均房价算5000元,则总价值超过2.5万亿。)

  有人发现问题了:你这里所说的多出来的20万亿财富,并不真实,因为很多人并没有卖房子而是自己居住,因此,它不能体现为多余的流动性。

  错了!这样说,是忽视了人性的光辉和市场的力量。最近十年,恰恰是原来拥有住房的一群人,不管他是公务人员还是国有企业的职工,在房产升值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财富的巨大力量。他们也许没有卖房子,但他们心底的财富观念彻底改变了。现在,全上海的居民,几乎所有拥有住房者的家庭资产都超过了50万。从原来的万元户罕见,到如今的百万富翁满地走,人们的财富观、价值观怎么可能不发生变化呢?这种变化,必然体现在对待房屋的态度上。

  比如,某退休夫妻,原来分得的住房只有60平米,原来的成本不过2万元。现在,随着周边房屋价格上涨,如果拆迁,可以获得80万的补偿款,如果卖掉,可以卖出100万的市场价。对他来说,如果卖掉之后,还要再买房子住,很麻烦,也没必要。

  但是,此时出现了一个伟大的力量:银行按揭。如果他卖掉房子,拿到80万,新买一套价格150万的房子,首付只需要45万,加上装修15万,还可以白白省下20万,他为什么不干呢?这20万,可以改善生活质量,也可以去投资其他方向。而如果再过几年,房子能卖到200万,他的账面利润就又增加了50万,如此诱惑,谁能抵挡!

  所以,银行的出现,改变了一切。银行的按揭,不只是增加了普通住宅的流动性,更重要的是同步促进了政府卖地的流动性。一切的一切,最后其实都是银行来买单。比如,政府转让土地,1亿元,开发商开发,增加投入0.5亿,然后,开发商卖掉,2亿元。这其中,增加的1亿元,是社会的经济消耗,纳入GDP汇总了,但是,卖地的那1亿元,是没有列入经济总量统计的。政府拿到那1亿元之后,最后必然用于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公务人员开支,其实归根结底变成了社会工资。这多余出来的1亿元土地价值,就相当于银行多印了一些钞票一样,增加了流动性。

  同样道理,在居民原有住宅升值的过程中,银行扮演的角色,也相当于印钞机。原来价值为0的房屋,在中国的经济统计中,根本不会列入,在居民收入体系,也根本不统计。但是,居民卖掉之后,通过银行的周转,手里突然多出来100万资金,这就是流动性。

  所以,在突然多出来的房地产市值中,总量20万亿,即便只有四分之一参与流通,所带来的流动性泛滥也有5万亿。

  当然,在这里,我们还没有统计农村居民的情况。目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约30平米,全国7.3亿农村居民,总面积200亿平米。如果农民住房允许流通,即使按照每平方米500元计算,总价值也将达到10万亿。这将构成另外的一个巨大流动性:突然增加10万亿,这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越往后拖,农民的住房价值越高,如果每平米达到1000元,则增加20万亿流动性。那时候,我们再看社会的资产泡沫吧!

(三)、突然涨起来的股市和房屋价格:

  问题是,如果股市继续涨下去,如果2008年奥运会前股市再涨一倍,则股市创造的新的流通财富将很可能一年之内达到10万亿,这才是最可怕的一股力量!

  

(四)、突然开始的货币升值:

  这个问题,其实不用多说。目前,中国每年的贸易顺差2000-3000亿美元,大约相当于2万亿人民币。凭什么冒出这么多的贸易顺差?国内有机构研究指出,人民币汇率逐渐升值以来,民营企业出口的利润率逐渐下降。这个好理解,国外订单价格没变,但人民币升值了,利润率自然就压缩了。但是,与此同时,所有外资企业的利润率居然都在上升,有的上升幅度还很大。为什么?因为原来外资企业有利润要交税,划不来,所以,外资企业故意在对外销售的时候降低价格,由此压缩利润。现在,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明朗,很多企业开始把利润做真实,有的甚至故意把报价提高做出利润来,由此可以顺利实现外资的流入。比如,原来卖1亿元,利润为0,现在卖1.5亿元,可以多从境外吸收0.5亿美元资金,进来换成人民币,等待未来升值再兑换。如果人民币升值一倍,则现在的0.5亿美元就可以变成1亿美元了。

  所以,现在每年的出口1.1万亿美元,进口0.8-0.9万亿美元,其间的差额2000-3000亿美元,有很明显的境外游资进来套利人民币的痕迹。央行的数据显示,至少有1800亿美元属于游资性质。我想这个数据应该并不夸张。如果谨慎一点,每年大约有相当于2万亿人民币的外资涌进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和股市,应该并不过分。这是中国流动性泛滥的又一大来源。

  

(五)、居民和国家收入的增加:

  老百姓的工资性收入在显著增加。这一点应该是不争的事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全年1.5万元应该有希望达到。如此,则城镇居民年总收入将达到8.6万亿,而王小鲁的一则研究还显示,城镇居民每年的灰色收入高达4万亿。可以肯定,这4万亿灰色收入不是穷人能获得的,都是富人才拥有的,他们也缺乏消费积极性,却更多投资积极性。如果城镇居民收入的25%用于投资,每年就超过2万亿,加上灰色收入的一部分,全年居民收入的投资性流量就超过5万亿。

  现在,经济学家来算一下总账,看看我们的流动性到底有多少:

  1、 土地凭空增加财富1000万亿(随时)可变现的财富。过去10年已经涌出5万亿,未来10年预计可涌出15万亿。18亿亩耕地指标管理政策更使土地财富紧俏而可随时变现(当然需要中央批准土地指标)。

天,中国股市已经创造了一个身价1100亿的民间富翁。而这些富翁,绝大多数早已解决了温饱,根本就没有消费增加的欲望,只能选择新的投资方向。每年3万亿的流动性泛滥由此产生。

  不只如此,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最近10年新造的20亿平米商品房,如果每个平方平均升值2500元(上海有房屋每平升值3万元,有的几千元,但全国平均,算2500元,应该不算高),则新增加财富5万亿。

  股市增加了5万亿,房屋增加了5万亿,如果再加上字画等收藏品,则民间资产升值10万亿应该不算过分。其中的20%游动出来,就高达2万亿。谁能对这个力量无动于衷呢?普洱茶能在两年内涨10倍甚至100倍,字画价格能在几年内涨10倍,兰花的价格能达到100万一株,不都是游资冲动造成的吗?

  2、 城镇房改凭空增加财富20万亿,过去5年涌出5万亿,预计未来10年可涌出15万亿。

  3、 过去2-5年股市和房市增加10万亿财富,全流通,预计未来2年最大可能再增加10万亿。

  4、 货币升值,每年涌现游资2万亿。两年内估计可达到4万亿。

  5、 居民收入及灰色收入,每年5万亿。两年内估计可达到10万亿。

  6、 农村居民住宅潜在流动性10万亿以上。

  

  如上所述,过去5-10年时间里,中国的资产渐进和突然性的升值带来的财富总增加超过1000万亿。其中,最近五年新增加的财富数量大致是:3+5+9+5+15=37万亿。相当于每年7.5万亿。其中,最近两年为15万亿。

  未来可以预期的5年内,潜在的可增加的财富数量是:5+5+20+10+20=60万亿,大约每年12万亿。

  结论:

 房市与股市的关系 放心吧,中国股市、房市具有不会下跌的流动性基础

  1、 过去2年,中国的资产增值每年带来流动性7.5万亿。

  2、 未来5年,中国的资产增值将每年带来流动性12万亿。

  如此巨大的流动性,将把股市打到哪里?将把房价炒到哪里?

  更进一步,面对每年12万亿的新增财富,你让股市怎么跌?你让房市怎么跌?

  所以,与美国和香港的资产状况不同的是,中国的资产泡沫很可能通过高位的横向整理消化掉,然后再不断创造出新的泡沫来,一直到资产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发生根本性逆转。而这个时间,看来显然要大大后移了。至于如何消化流动性,且听下文分解。

二、中国流动性过剩五大来源的内在逻辑关系

  

  中国流动性泛滥的五大来源:土地价值的突然重估、公屋价值的突然出现、股市和房市的上涨、汇率升值带来的外资、居民财富的增长。这五大来源,都是突然冒出来的,而不是原来就存在的。但这五大来源,却又有其逻辑上的合理性。

  首先,土地价值重估,是一切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如前所述,即使按照最保守的方法计算,中国的土地总价值也达到了1000万亿,大约相当于150万亿美元。这个东西,原来并不存在,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改革开放20年,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了土地价值的重要性,最终促成了国有土地转让的招拍挂机制,而这个机制,恰恰变成了房价持续上涨的直接动力。因为,在其它资本主义国家,土地属于私有财产,土地开发商几乎很少与政府打交道,要用地,就得首先说服地主,从地主那里购买。而在中国,只有一个大地主,他控制着一切土地的价格。在招拍挂的机制下,土地的价格几乎永远不可能比周边的价格低,因为政绩、形象的缘故,如果地价下降,政府部门可以收回土地,等待下次拍卖。这就造成了一种后果:土地开发商在任何时候拍下的土地,几乎都是稳赚的。一旦土地价格确定,周边房价就确定。在土地价格不能跌的预期下,房价下跌的预期就不强烈。因此,房价是否崩溃,掌控权不在开发商和购房者,而在政府。但是,由于“最严厉的土地政策”绝对不会改变,所以,房价的支撑就显得极其强劲了。

  以上的完整链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潜在的事实:政府其实不希望房价跌。当然,出于稳定的考虑,政府也并不希望房价大涨。他们希望的,是房价维持高位,可以多卖一些地。而这些卖地的收入,以前是根本没有的!现在,各级政府土地出让的收入已经超过每年1万亿元,相当于税收的四分之一。如果说税收的使用要严格遵照法律法规规定并且接受人大监督,那么,卖地收入的支配就相对自由了。政府可以用这些钱做很多很多事情,而且自主权要大一些。所以,土地变成了政府的聚宝盆。

  这个聚宝盆有多大呢?1000万亿啊。这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事情。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地方政府的最高首长,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现在需要10亿元去修一条高架道路,却没钱。以前的时候,不得不到上面去跑拨款、行政性贷款啊什么的,而现在,都不必了,你只需要找几块地,整修一下出来卖,立马就可以筹集到资金。而且,在你的算盘里,手里的土地价值还有5000亿,你是不是感觉很舒适,心态很平和,更加充满自信?这就是和谐。

  如前所述,政府的卖地所得,最后通过银行兑现,相当于政府变相印刷了“土地钞票”;由于土地升值,直接造成了原来廉价的公屋升值,最后由银行买单,相当于政府间接促成了“公屋钞票”的印制;土地价格上涨,造成商业地产升值,银行按揭买单二手房市场,其实是变相的“土地钞票”。由于公屋钞票来源于土地钞票,因此,扬韬把这两种钞票归为一类,统称为“公地钞票”,就是本来属于大众的土地升值的部分,被银行印刷成了钞票,落到了政府部门和公屋拥有者以及开发商的手里。

  因此,“公地钞票”合计近10万亿,被谁持有了呢?主要是公务人员和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包括一些私营企业主、白领阶层人士。他们在常规收入之外所赚取的利润,主要来自于土地钞票和公屋钞票。

  这些多余出来的钞票,早期还存在银行里,或者没有找到很好的去向,2005年下半年开始,伴随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大股东与流通股东利益一致化了,政府鼓励股市上涨,逐渐产生财富效应,多余出来的钞票开始向股市流动,短短2年时间,居然创造出5万亿的流动性资产。这些资产的20%涌入房地产市场,就是1万亿元,而上半年全部完成的房地产投资还不到1万亿。由此,一个流动性泛滥的局就做成了。所以,中国流动性泛滥的根源就来自于“公地钞票”。

  此外,我们社会所有普通人,其实还发行了一种无形的钞票:“血汗钞票”。这种血汗钞票的发行者是低收入阶层的农民、农民工、矿工和普通市民。只不过,他们发行的这种钞票,付出的是自己的血汗和劳动,收获的却是一无所有。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都知道,住房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退休养老免费。这种免费制度的建立,有一系列社会原因,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粮食的统购统销、资源的国家拥有和调拨。每一个中国公民,其实都拥有一份这种“福利权”。但是,进入市场经济之后,我们的公屋免费卖给了公务人员和企事业人员,我们的教育免费取消了,医疗免费取消了,但是,却没有给所有那些为社会提供基础劳务和服务的人员予以补偿。其中吃亏最多的就是农民。

  我们看,公屋房改带来的20万亿财富增加本来属于全民,结果却被少数人享有,农村居民一无所获。我们再看,土地转让和批租的价格极其低廉,一些地方为了拆迁事宜甚至闹出大事情。这些低廉转让,肥了开发商,变成开发商阶层(资本家)、白领管理阶层(知本家)的利润。而这些超额利润的绝大部分,应该属于政府,换言之属于全民。

  还有,曾经接受国家免费教育的数千万知识分子,待遇普遍提高,收入大幅增长,迅速改善生活,但是,他们却彻底忘记了一点:他们享受的免费教育,本来来自全民的哺育,他们享受的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的很大一部分,本来应该用来归还给全民,尤其是曾经以低廉价格出让粮食和资源的农民。就是说,他们从享受国家免费培育到自己独立创业或者做白领为外企和私企打工,赚的钱属于自己,他们的“自由身”其实本来不自由,他们本来应该支付一笔“赎身费”,就是把国家和人民培养他们所花费的代价支付出来,然后才能自由来为自己赚钱。但是,由于转轨时期的模糊性,所有知识分子几乎都没有支付这笔“赎身费”,他们实际上就相当于拿着一些“血汗钞票”。这是欠人民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计划改市场,最需要补贴的应该是农民。国家、资本家、知本家都欠农民一笔血汗钱。现在,国家取消农业税,甚至开始给农民以补贴,是纠正的开始。下一步,还要看资本家和知本家的。扬韬也相信,资本家和知本家会偿还这笔血汗钞票的。

  除了农民之外,城市低收入阶层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但计划改市场之后,他们享受的补贴显然远远不够。比如,放弃医疗和教育的免费权,他们获得了什么补偿呢?而且,最重要的是,过去10年,中国的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远远落后于经济增长和其他阶层的收入增长,他们实际上是廉价出让了自己的劳动,而这些廉价劳动所产生的利润,却归属了资本家、企业家和垄断的国有企业。

  另外一个渠道的“血汗钞票”是垄断企业的欠账。中国的所有矿产资源本来都属于国有,包括石油、煤炭、铁矿、有色金属矿等等,但是,市场经济之后,这些资源几乎是无偿奉送给了一些国有企业。如果国有企业在国内也就罢了,结果,他们却到国外上市,每年巨额利润中的巨额分红流出国外,而这些巨额利润的很大一部分,本来应该属于全民,应该用于环保和社会事业。还有中国的垄断资产如银行、保险、铁路、通讯、航空,本来也是用巨大的国有成本奠基和建造的,后来全部都市场化了,低价卖给了外国人。垄断企业的巨额利润留在企业内发展,甚至很少上缴国家财政(国企不分红)。这其实也属于社会性欠账。此外,这些垄断企业所获得的巨额利润,本来就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污染治理、环境保护、工人安全生产、社会大众保障等环节,但是,他们却以“企业市场化”的借口把所有该承担的义务统统放弃了,由此才造成了大小事故接连不断、祖国江山遍受污染、穷人卖肾只为治病吃饭等恶劣现象出现。这种欠账,就是垄断性企业欠社会的“血汗钞票”。即使再粗略估算,最近10年,这种欠账也应该有10万亿吧。

  有例为证:1996年,中国GDP总量6.78万亿元,2006年达到20.94万亿。增长208%。在经济增长2倍的同时,中国的财政收入从1996年的7408亿增加到2006年的39373亿,增幅431%。而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9元,农民纯收入1926元。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相对10年前的增幅143%。农民纯收入3587元,增幅更只有86%。对比一下,经济增长2倍,财政增长4.3倍,城镇居民收入只增长1.4倍,农民收入增长0.8倍。就是说,我们牺牲了企业利润增加了财政收入,我们牺牲了城乡居民收入,提高了企业利润,提高了GDP。

  如果进一步比较,就会发现,城乡居民户储蓄存款的变化:1996年为3.85万亿,2006年16.66万亿,增长332%。这个数字比经济增长略高,低于财政增长,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它说明什么呢?说明高收入阶层尤其是特权阶层的存款数量增长远大于普通城乡居民的增长。或者说,富人的钱增幅远大于3.3倍,很可能是4倍甚至5倍以上,超过了经济增幅和财政收入。它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低收入阶层的巨大牺牲,促成了富人的利润增长。这就是“血汗钞票”。想想看,农民工的工资,10年涨幅不过一倍,而财政收入同期增长4倍,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这个问题

  所以,如果要推算一下,我们可以大致估计,假设城乡居民的存款如果按照1996年的3.85万亿计算,按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120%计算,2006年的存款余额应该只有8.47万亿,现在的结果是16.66万亿,则多出来的8.2万亿,就是血汗钞票。如果再考虑一下贪官的现钞,我觉得大致可以有一个结论,那就是,普通城乡居民在过去十年奉献了10万亿的“血汗钞票”。这些血汗钞票,是政府、资本家、企业家、知本家共同享受了,理应日后连本带息付清。

  于是,一方面是国家土地和公屋升值带来了实际的10万亿以上的“公地钞票”,另一方面,是资本家和知本家对低收入阶层欠账10万亿“血汗钞票”,就是以低工资低保障换来血汗收入;还有一点就是垄断企业等对社会普通阶层欠账10万亿,就是本来应该成为大众环保、安全和保障的钱变成了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三者两类,合计30万亿元。

  其中,公地钞票是能见阳光的,算10万亿。血汗钞票的一部分是不见阳光的,包括灰色收入、企业留存发展、外商洗钱等,计算一半,则为10万亿。二者合计20万亿,如果全部计算则应该是30万亿。这说明,过去十年,社会增加了20-30万亿的“钞票”,就构成了流动性泛滥的核心。

  同样有例为证。1996年,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1万亿,2006年,各项贷款余额23.9万亿,增长17.8万亿。银行贷款的增多,不正是流动性泛滥的另一个表现吗?另外一个数字是货币供应量,1996年的货币、准货币数量7.6万亿,2006年达到34.8万亿,增长27.2万亿,增幅357%。一个数字17.8万亿,一个数字27.2万亿,跟我分析的20-30万亿钞票基本接近。

  由此,我们大致能够了解,中国过去10年的泛滥的流动性的来源:原来的公有土地和房屋增加了10万亿,农民、低收入居民和社会公众牺牲部分利益而给高收入集团(包括企业和个人)贡献20万亿,合计大约30万亿。这些钱在2005年之后陆续释放,进入股市,造成短期膨胀市值5万亿。

  最后,为了详细说明血汗钞票的问题,我们再以1978年对2005年的27年时间的变化来进行对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可比情况下,1978年的职工年度615元,2005年18346元,相当于1978年的24倍。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33元,2005年3254元,也相当于过去的24倍。同期,国家财政收入从1132亿增长到31649亿,相当于过去的28倍。如果加上行政性收费和卖地收入,整体增幅肯定超过40倍,换言之,官员可支配资金增幅达到40倍。而1978年的经济总量3645亿,2005年为183956亿元,相当于1978年的50倍。什么意思呢?就是改革开放27年来,职工工资的增幅几乎落后于GDP增幅的一半,也大大落后于政府财政收入,肯定落后于公务员的工资增长。如果按照与经济增长同步的原则来计算工资,这当前工人工资应该至少再翻一倍。

  由此推断,未来5年内,中国的人均工资平均增幅很可能达到或者接近一倍,而这,正是化解流动性泛滥的措施之一。

三、化解中国流动性的方法和渠道

  

  钱多了是好事。对政府来说,手头的钱多了,可以提高公务人员待遇、提高低保人员待遇、提高其他社会阶层待遇、可以投入需要的领域、可以引导投资,总之一句话,钱多了,有利于营造和谐社会。对老百姓来说,钱多了,可以改善生活质量,提高居住条件,引发创业激情。对于企业来说,钱多了可以扩大再生产。对于企业家和富人来说,钱多了有利于安心做慈善事业。所以,钱多了,是一个皆大欢喜的事情。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对流动性那么紧张呢?为什么要把它看成洪水猛兽呢?因为我们怕投资失控。

  钱多了,就必须寻找增值的渠道。任何一个拥有资金而又准备投资实现增值的人,就都是潜在的资本家。资本的趋利本性决定了只要利润丰厚,资本都会趋之若鹜。而一旦资本涌入,就必定出现泡沫,泡沫一旦崩溃,必定尸横遍野。我们现在担心流动性泛滥,是因为中国的大量资金都涌入了关系民生根本的房地产领域,其资产规模最少20万亿人民币。一旦房地产价格崩溃,势必引发连环反应,严重影响银行资产的安全,最终威胁到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同样,愈7万亿资金在股市中逐利,如果股市再翻番,流通市值超过15万亿,股市泡沫如果崩溃,一定也会影响到金融、地产等各个行业,酿成社会问题。所以,控制泛滥的流动性,防止它危害社会安全,就成为监管当局最大的任务。

  但是,中国的流动性泛滥并不会就此停止,反而会进一步发酵和放大。主要原因有这样几点:

  第一,对房地产的需求扩张导致政府卖地收入肯定会持续而决不会停止。

试想,任何一个地方的政府,敢不敢现在宣布停止卖地?不敢,如果真的宣布,当地房价岂能不暴涨?所以,停止或减少卖地,只能在房地产价格下跌的时候进行。现在,面对日益升温的地产热潮,政府必须加大卖地力度,以扩大市场供给。但是,开发商拿地之后,却并不立即开发,市场的房屋供给其实并没有增加。相反,卖地起到的作用是拉高周边房价。于是,我们进入一个奇怪的怪圈:越卖地、房价越涨。在卖地的过程中,政府的收入继续上升,每年可能达到1.5万亿以上。这就是“公地钞票”不断印制的过程。

  第二,普通人群待遇将普遍提高。如前文所述,我们的血汗钞票欠账高达20万亿,其中应该给普通百姓提高工资待遇的欠账就高达10万亿。现在,物价总算涨起来了。物价涨,对老百姓是好事情,因为只有涨价,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工资才会被强制性提高,劳动力价格才会居高不下,最终形成全社会的工资上涨高潮。但是,这里还有一个怪圈:由于物价上涨,实际购买力下降,所以要涨工资;但是涨工资之后,老百姓钱更多了,会进一步促进物价上涨,由此构成通货膨胀循环。这个循环,以历史规律来看,一般不超过5年。对老百姓来说,只能祈求物价持续上涨5年,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实现基本工资的翻番。然后,当物价回落甚至物价下跌的时候,工资不再下降,由此产生实质的购买力提高。现在,全国年度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的总量约10万亿,如果全国职工工资翻番,每年将达到20万亿。这些多出来的资金,至少70%会转化为投资冲动。我们假设每年上涨20%,则相当于每年新增市场1.5万亿以上的流动性。这些钱,其实就是“血汗钞票”的补偿。只不过,这个血汗钞票也许不必再借助银行贷款完成,因为农产品涨价了,基础货币投放必须增加了,央行可以名正言顺地多印一些钞票了。

  第三,汇率升值和资产升值的预期仍带来巨大流动性。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人民币兑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平价大约2.3:1。我们也许不能奢望那么高的水平,就假设人民币未来升值的目标是4:1,则假设每年升值5%,还要持续10年之久。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每年流入2000亿美元热钱应该是正常的,这就大约相当于1.5万亿人民币。而资产价格增值的预期会进一步促进资金向股市流动,由此导致股市流通市值每年增加2万亿以上。 

  第四,我们的央行还没有大规模印钞票呢。取消金本位后,美元替代黄金成为硬通货,全世界央行都把美元作为外汇储备的组成部分。什么意思呢?就是美国只需要花1亿美元的印刷成本,就可以向市场投放大约1000亿美元的现金,真的是无本万利。扬韬判断,随着人民币升值的趋势明朗,随着中国经济总量接近和超过美国,随着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如果中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在国际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主导力量,那么,人民币肯定会成为仅次于美元的硬通货,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会把人民币纳入组合,很多外国人会持有人民币。这时候,我们会印刷比较多的钞票对外供应,那才是我们流动性泛滥的极致呢。

  仅仅上述因素,每年新增加的流动性就至少有6.5万亿以上。加上现有市场保有的7万亿股市流通市值、20万亿房产市值、17万亿居民储蓄存款,我们将面对一个超过50万亿元资金的巨大市场。其间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可能损失几万亿甚至十万亿资产价值。所以,流动性泛滥才显得很恐怖。

  

  那么,我们有什么化解的高招呢?

  第一点,扩大社会基础投入。在政府的主导下,将巨额的卖地收入、财政收入逐渐投入新农村建设、养老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离退休保障等领域,建立起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新农村建设需要投入的资金就超过20万亿,养老、医疗保障的总投入至少也要30万亿。政府正在主导改革医疗保障体系,也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显然是营造和谐社会所必须的。这两方面的投入,能够化解政府卖地收入和巨额财政收入的增长。只有一点,期望政府当局不要急于大规模提高公务人员待遇,同时遏制腐败和贪污,防止将财政收入流进已经富裕的贪官口袋里,因为这些贪官资产早已丰富,多余的资金一定会寻找投资方向,必定增加流动性压力。

  第二点,引导富人从事慈善事业。我们中国的很多富人已经完全具备投入慈善事业的条件,如果在税收方面给与优惠,给他们开放一条渠道,允许民间慈善力量的兴起,每年将有上千亿元乃至上万亿元资金流入慈善渠道,会从另一个渠道加强社会基础投入。目前,我们对慈善事业的管制依然严苛,压制了这个领域的发展,这是不对的。

  第三点,鼓励投资,悄悄征税。现在,政府对于股市的态度似乎很明朗了,就是不希望大跌,尽量也别大涨,最好就高位整理,或者冲高回落,或者探底回升。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印花税悄悄地征,每年3000亿流出去了,佣金每年再流出去2000亿,悄没声的就化解了一部分流动性。现在,券商创设不受抑制反受鼓励,也是一种做法,每年如果消耗500亿资金,也很正常。随着股指期货的开设,国家再征点,期货公司要按照每手300元收费,每天成交200万手,就是12亿元,每月就是250亿,每年3000亿流走。这些钱,最终大多数回到了政府手里。同时,鼓励大型国企上市和增发,每年吸收流动性5000亿,这些钱,可以按照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有所投入。再然后,股市冲高回落,期货涨涨跌跌,一定有人亏损,一次性消耗一两万亿不成问题。同样,允许房价相对稳定上涨,鼓励二手房交易,国家提高收税力度,进一步征收房产税,使得大量房产增值的收入进入国家税收渠道。如此,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将变成很好的化解流动性的场所。所以,大家要呵护它,爱护它,保护它,让它稳定地涨涨跌跌,从而有效化解流动性。也可以说,股市和房市都可能进入结构性调整时期,进入差异化上涨时期,而不再是一个普遍赚钱的场所,却会变成一个消耗金钱的地方。低劣水平者逐渐被淘汰,高水平者继续积聚资产,最终通过引导,让这些资产的一部分流入慈善渠道,则皆大欢喜也。当然,前提是政府的效率提高。

  

综上分析,中国的流动性泛滥,只是开始,远未结束。

在中国社会流动泛滥解决之前,中国股市攀升10000点并不是遥远而不可及的事情,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在中央政府监控打压下也必然保持小幅度逐步攀升的势头。只要不出现台海战争、外部大的冲突威胁或内部政治风险,应该说中国的流动财富是越来越多。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继续上涨,一些人希望房地产下跌则注定是不可能的。

而对中央国家来说,化解流动性泛滥,只能依靠政府主导和引导向农村投入、向社会保障体系投入。同时,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可以消耗过剩的流动性。股市将进入结构性调整和差异化上涨的新时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9052.html

更多阅读

90后女孩不会用避孕套,该怪谁? 避孕套女孩小丽

新闻说:今年19岁的小琴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大二女生。这个皮肤白皙、有着一双乌黑大眼的女孩,竟然在过去的一年内人流了4次。当记者问她为什么不爱惜自己时,小琴耸了一下肩膀,无所谓地说:“我不会用避孕套。”这里的19岁,应该是周岁吧,虚岁怎

海波与蜡的熔化实验录像 海波的熔化实验视频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实验是热学中的一个难点,晶体的选择有许多种,海波、冰、萘都是可以选择的实验晶体。由于萘有毒,不溶于水,实验完成后不方便处理。冰熔化时一般无需加热就能够熔化,如果再用酒精灯加热,温差太大,不利于实验的准确性。选择

倪萍与前夫的12岁儿子首次曝光图 倪萍的前夫

倪萍是大家比较喜欢的主持人,但近些年却似乎明显在蜕变,遭到的骂声也不少。更有人将倪萍与赵忠祥放在一起,两人都是晚节不保,令人唏嘘。其实笔者觉得,对于倪萍来说,在职业生涯上获得了许多光彩的荣耀和众人的夸赞。但倪萍说过,央视不给进机

声明:《房市与股市的关系 放心吧,中国股市、房市具有不会下跌的流动性基础》为网友龙霸天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