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名言国人都耳熟能详,在影视剧里,它常常出自汉奸、叛徒之口,用于劝降正面人物们。当然,正面人物大多会嗤之以鼻,最后慷慨赴死。
识时务者就可以算俊杰吗?按中国传统道德标准显然不是,不过这类善于变通者往往活得比较滋润,其中最为典型的历史代表人物当属冯道。冯道一生给六位皇帝当宰相,这六位皇帝分属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前朝皇帝被推翻,冯道先生立马就能在新皇帝那里谋到一份CEO的职位,其“识时务”的能力端的惊动了后世无数史家和文人。
冯道一生曾经做出许多惊人之举,比如著名的卖国皇帝后晋高祖石敬瑭派他出使辽国,叮嘱他在礼数上要体现对契丹父皇帝的尊敬。一般儒家弟子显然不愿接受这种丧权辱国的差事,可是冯道却很高兴,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
后来契丹灭了后晋,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军开封,召冯道觐见。冯道没有像许多正直人士那样宁死不奉召,甚至没有像后世洪承畴那样多少摆个姿态,等对方派出高级人物多次劝降,这才扭扭捏捏半推半就。冯先生很爽快就赶去见耶律先生了。耶律德光倒是有些意想不到,问他为什么一叫就来了,冯道很坦诚地说:“无城无兵,怎敢不来?”耶律德光又故意羞辱他,问:“你是什么老东西?”冯道从容答道:“无才无德,痴顽老子。”人至贱无敌,契丹人也喜欢这样具有高度服从性的员工,于是冯道在侵略者那里成功地当上了太傅。
如果仅仅在行为上苟且偷生、丧失气节,冯道先生并没有资格引人注目,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人物非常多。冯道先生有别于他们之处在于“坦荡”,从来不隐藏自己皮袄下的“小”,他写过一篇奇文《荣枯鉴》,看后令人惊叹不已。
“悦上者荣,悦下者蹇。君子悦下,上不惑名。小人悦上,下不惩恶。下以直为美,上以媚为忠……”冯道对于怎样处理与领导、群众的关系作出了观点鲜明的选择,一心侍侯好领导,让群众说去吧,他们就是都骂我,对我也没有什么实际坏处。
“无羁无耻,荣之义也……忧国者失身,忧己者安命……君子不党,其祸无援也。小人利交,其利人助也。”这些话说出了冯道左右逢源的秘诀:不在乎名誉,关心自己甚于操心国家,建立自己的人脉网以求仕途安全。
“顺则为友,逆则为敌,敌友常易也。”这句话比西方那句“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不知道早了多少年。
既有行为上的见风使舵,又有理论上的厚颜无耻,按说冯道是个十足的坏蛋,可是实际上又非如此。他不仅死后封王,而且在当时普通百姓中名声还不错。他生活俭朴,发了工资可以拿出来和属下甚至仆人一起花;属下抢来美女供他享乐,他就自费另找房子供养,找到她们家庭住址就送回去。有时他还做好事不留名,晚上偷偷帮孤寡老人种地……
显然,与传统名士相比,冯道格外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地位,为此可以不顾名节。然而骨子里他又不是个坏人,确实想造福百姓,而且也尽一己之力在努力减少战乱中百姓的痛苦。他的“务实”处世之术其实前有古人、后有来者,一直被许多“识时务者”运用着,他们中绝大多数人仅仅用于谋一己之利,是真小人。而这些真小人是不会去写《荣枯鉴》的,一来真小人都想把自己打扮成君子;二来真小人都希望别人不要学着当小人,如果其他人都是君子,自己就容易对付他们了。
“人慕君子,行则小人,君子难为也。”冯道这样感慨道。他有自知之明,所以去当了小人,一个还不太坏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