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出活!”,“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董事长包季鸣先生说:“这是我对所有员工最简单的要求”。
那是2006年12月有一天,我在圣彼得堡和 “波罗的海明珠”项目董事长包季鸣先生(也是上实集团副总裁、上海海外联合投资公司总裁,管理科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共进晚餐,当时在座的还有上实地产策划部领导樊总、邹总等。席间,我们曾谈起对于员工的期望时,包总这样说。
“听话,出活!”
这好像有点过于简单化,然而仔细一想,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是非常有意思的。
“听话”就是听组织的话、听领导的话,听话一是要有良好的心态,二是要懂得守游戏规则。
“出活”就是要会办事,能够把组织或者领导交办的事情做好,出活一是要学会创造性地工作,二是要学会审慎地工作。
现在许多人都能够做到“听话”,但是往往做不出事情来,组织和领导者不喜欢。
比如,一个人很听话,凡事一定“是是是……”,“对对对……”,“领导放个屁也是香的”;可一做起事情来,结果叫人哭笑不得,往往有始无终,“领导,不是我们不行,是时间太紧了……”(明明2天可以赶完的活,都给了半个月时间了,还是看不到一点成果),“有些数据问不到”……不出活。
还有一种人,听话是听话,领导交代的事情他说“好好好……”,但言行不一,说起来一套一套的,好像无所不能,而且觉得别人都做的不好,鸡蛋里挑骨头,但是一旦做起事情来,马虎潦草,能应付就应付过去,不能应付的,千方百计找理由为自己辩解,说“这事太难办了,我们时间太少,专业不够……”,“市场变了……”,“我都了解,没必要大热天出去辛苦……”,反正一堆理由……就是不出活。
这2种人都是听话不出活,只能当清客,给领导解解闷,算不得优秀人才。当然,如果解闷儿解出水平来,像汉武大帝的东方朔那样,那也算出活,又另当别论了。
出活,讲的是业务标准,说明白了就是有无使用价值的问题。但许多人能够“出活”,但是往往太“冲”,又不好打交道,领导者也不喜欢。
比如,一个人本事很大,“力拔山兮气盖世”,“斗酒诗百篇”,“下马依鞍为檄,立得千言”,可是如果恃才傲物,不听招呼,不服管理,那就弄不清楚他在为谁效力,出的活于我有利还是有害,纵优秀也不能为我所用,以我们的标准衡量,就不算是优秀人才了。
所以,一个真正能有所作为的人,一定是那些既能“听话”又能“出活”的人。
当然,作为一个企业来讲,选人才不是选奴才、养宠物。用人才的目的是为了干事业、出成果,而不是仅仅为了让他听话、讨自己欢心。如果有两个员工,一个虽然不大听话,但业务水平很高,客户很喜欢,一出场就能为公司创造价值和效益;另一个虽然很听话,但业务水平不高,往往不能出活不说,还损失公司专业声誉或企业品牌,使公司遭受损失,作为一个企业老板聘任哪一位呢?当然是前者而不是后者。在选人用人上,必须秉以公心,事业为重,唯才是举,听话出活的人才要重用,不大听话能出活能为公司创造价值的人才也要容纳。
以上所讲,主要是企业录用普通职员可选“听话,出活”者,聘用经理人员则不可,聘用CEO或选择合伙人则尤为不可。
中国古人曾子有句话说得好:“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用师者王”就是领导者一方面非常谦虚,尊奉真正贤能之人为老师;另一方面选择比自己某一方面能力强的人为伍,你身边的人都是你的师长类的人,从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古代有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为国师,其后文王逝世,武王继位,又用姜太公并尊为尚父。近代有毛泽东用徐特立,都是用师。
“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一方面选择与自己能力差不多的朋友完成你的事业;另一方面对下属像兄弟朋友一样,就会成为业界的霸主。例如刘邦用萧何、韩信、张良,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顺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会失败的。
“用徒”让自己感到快乐,“用友”让自己受到约束,“用师”却让自己受到压抑。
所以,今天喜欢“用徒”的领导者远远多于“用师”者。
2008/8/20草于上海陆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