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新趋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

 

我们现在的经济问题比较突出,社会争论也比较大,说“中国经济是不是过热”、“全面性的过热还是向过热的方向转化”……那么去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的基本面到底怎么把握?

我个人认为,是基本健康、基本良好的。

我们的经济基本面比较好,有些指标比前些年还有些改善,但也有些指标比起前几年有些恶化,主要指物价。总体上有四句话可以概括:第一句话是经济快速平稳增长;第二句话,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第三句话,城乡居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第四句话,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中国经济的宏观形势

首先是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去年预计全年增速11.5%,分季度看,去年一季度11.1%、二季度11.9%……我们看累计是11.5%,是相当平稳的。这是第一条。

第二条,经济增长的协调性高所改善。什么东西支持这个“平稳”?速度高了,不协调就稳不住。我们看三大需求,消费、投资和出口,看它对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l到9月份来看,消费对增长的贡献37%,投资贡献41.6%,出口贡献2l.4%,就是说消费投资的贡献在相对接近。从去年全年的情况看投资是趋稳,消费是加快,一稳一快两者关系是趋向合理。投资结构也有所改善,前几年过热的钢铁、电解铝等的行业是明显发展不足的。涉农产业、教育科技、卫生、煤电油运这些投资明显加快,因此在2005年、2006年缓解了,2007年是进一步缓解的。这表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所改善,这样支撑经济的增长既快又稳。

第三是城乡居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高增长能不能结果实,我们讲究的是经济发展增长性、可持续性。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是不是协调、人民群众得到实惠多不多?如果并没有明显改善,这个增长是不结果实的,也就是如果我们投资增长很高、消费增长很慢,不能转化为最终消费经济,就很难持续下去。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亚洲高速增长是靠高投资拉动的,不能转换经济消费,最终会断裂,有人说要爆发金融危机,被他言中了。所以很多人担心:中国是不是也陷入这种循环?这是要警惕的,我们都在注意解决这个问题。

其中第一个层面,就业增加。人民群众生活要改善,饭碗就得扩大。去年预计城镇就业增加1200万人,比预计目标多了300万,高增长带来了高就业。

有了饭碗,饭碗多了,还要吃得好点,“装”的质量要提高。我们再看第二层面,就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没有?就业扩大之后收入提高没有?这是要考察的。预计去年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7%,大体保持了上一年的增长幅度,也是比较快的。如果考察农民的人均现金收入,就是1995年以来增幅最快的。高增长带来老百姓的生活改善才行啊。

第三层面就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或者有劳动能力但暂时失去就业机会的人,这么一种状况下他的生活能不能改善,能不能分享我们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个层面也要考察。我认为去年表现也是很不错的,比如说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开支,l月到9月增加了3000多亿元。城镇的低保人数这到2000多万人;农村预计扩大至3000万人,去年出台了农村低保的财政保障制度。大家知道,以往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财政比较好的省份建立了农民低保制度,去年中央财政负起这个责任了,虽然钱不多,但是它向社会有一个明确的宣誓:国家要负担起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

怎么体现改善民生?经济基本面好怎么判断?我认为从这三个层面来看,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第四就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我们考察一下2007年经济效益提高幅度是非常明显的,财政收入预计全年增收3l%以上,大约是1.1万亿,超收部分将达到六千亿。超收的哪来的?要高效益、有“干货”,干货哪来?企业效益不提高是不能长久的,光靠税收是不可能的,去年全年预计:全部工业利润增幅20%以上。

在争论中国经济热没热的时候,外国人包括在北京的外国大公司的经济学家、国际组织的经济学家,都认为中国经济是没有过热的。其重要依据是,企业微观经济效益的改善大大快于成本的提高。有了微观经济效益在这支撑着,这种宏观经济就没有问题。

 

“两防”下的政策取向

去年上半年,中央提出防止经济增长偏快转为过热,当时叫“一防”;到了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两防”(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两防”是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为什么现在要提出第二“防”呢?就是因为物价形势在发生变化。我们理解,之前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还是强调防止投资增长、防止水分太大效益不行,但现在物价形势有所变化,要鲜明针对它提出第二“防”。因此,我着重解释一下怎么理解当前的物价形势,客观分析物价涨起来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我个人认为,综合地看,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国内国际短期市场波动带来的,这是首要的原因。其次,它带有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不可回避的趋势性攀升的因素,包括国际成本推高、油价高企,输入到国内来。高油价不是我们一国说了算,不是我们紧缩宏观调控政策就能改变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再有国内农产品价格上升,这也是趋势性发展阶段,我们也是绕不过去的,要冷静分析趋势性攀升因素,要琢磨怎么采取措施。短期市场波动我们采取什么措施,中长期趋势性攀升成本推高我们还要采取什么措施,这需要冷静地分析。如果不加区分地认为物价很高,我们就应该怎样怎样,我觉得恐怕会一时半会儿看见物价压下来了,但内部矛盾没有理顺,未来还会不断翻腾,我们就被动了。

我们先看物价上涨的基本格局,应该说从8月份以前的情况看,非常明显的是食品价格拉动的物价上涨,主要原因是国际国内的短期波动和成本推高。首先说粮价,美国、巴西大量生产玉米,拉高国际市场的玉米价格;我们国内玉米大量出口,也拉高了国内玉米价格。这种形势是国际市场的波动造成的,今年可能还会这样,所以今年也要预防。再有煤电油运全面紧缺,2006年以来相继缓解,整个物价形势有很好的基础。

我们要看到一点,粮食等基础消费品的供给是有保障的,因此有条件把物价稳下来。从农产品的特征来看,个人认为要把工作重心由消费环节提前到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如果等到消费环节涨起来,心理稳定不是很容易的。

这轮的消费物价在去年8月份以前,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工业品出厂价格回落,有人不同意:什么是“结构性”?所有物价上涨都要设置一定的区间,比如说是良性的、温和的通货膨胀,有一部分价格是回落时就不能说是全局性的通胀。这轮物价上涨结构性特征比较突出,主要是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短期波动以及成本上升因素造成的。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的对策是财政政策要管用。

物价形势背后还有原因,比如投资走高(投资总规模偏大,房地产投资增长偏快,部分大城市房价偏高)、信贷增长(货币信贷增长偏快,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外贸顺差(国际收支盈余性失衡矛盾加剧,贸易顺差过大)。如果不把这三个问题控制好,物价上涨压力还会加大,因此这都是连在一起的,现在以“两防”为首要任务。

大家知道,中央明确定的就是“稳紧搭配”的财政政策,怎么理解“从紧”?我想主要是货币增长的预期目标要调低。比如以往增长15%,预期的是,适当可以调低一到两点,体现从紧。在新的情况下要加息,加息遇到的空间是受到挤压的,像美国的银行对主要经济体的降息,使我们的加息空间受到影响了。因此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的选择更多是靠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和公开市场的对冲操作以及数量工具。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新趋向

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从紧可能要更多用这些货币工具,但是必要的加息也是要考虑的,不然我们稳定物价预期就没有实的招数。

 

(朱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主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79879.html

更多阅读

2014中国十大新富豪排行榜图文 广东十大富豪排行榜

2014中国十大新富豪排行榜2014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名单出炉。世界前三位仍是卡洛斯、比尔·盖茨、巴菲特,中国前三位为王健林、李彦宏、马化腾。图为:2014年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中国前三位的王健林(中)、李彦宏(左)、马化腾(右

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社区四化建设

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管清友近日,国务院批准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这是十八大之后国务院批准的一个重要的区域经济规划。这印证了之前我们所做的三个判断:一是十八大之后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规划和项目建设会密集出台。二是中

声明:《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中国宏观经济新趋向》为网友伴君挽情留青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