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迎风号”携六百多名大陆游客高调赴台,岛内舆论为之欢欣之外,还纷纷揣测此行是否能成两岸旅游谈判僵局的突破口。 在过去两年,两岸旅游行业组织已进行十次磋商,在纯技术问题上已达成基本共识。但“临门一脚”迟迟踢不出,岛内不少舆论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僵局,民进党当局始终将拼政治置于拼经济之上,顽固坚持“台独”立场,制约了两岸旅游开放的最终达成。 “海洋迎风号”试“水温” 六百多名大陆游客乘“海洋迎风号”赴台,成为台湾旅游史上最大的大陆旅游团,也创下首次乘邮轮赴台旅游的纪录。台湾当局为此还在入境时间、人数限制、组团人数和申办时间等方面,都破例给予许多方便。 2月12日下午,亦即“海洋迎风号”刚离开高雄之时,陈水扁在高雄天显宫参香时为自己邀功,称此行是他在过年前特案批准的。 他表示,“行政院陆委会”当初公文请示时,他认为虽然大陆观光客人数众多,不合来台法规,可是还是特案许可。 “陆委会”官方在1月底曾对外表示,经两三个月的研议,台当局计划放行国际邮轮经第三地搭载陆客来台观光,初期将界定为“试办”性质。陈水扁此番再度透露,“海洋迎风号”不是个案,现在还有一团弯靠香港第三地,也即将来台观光。若成效不错,未来将扩大办理。 台湾《经济日报》评论称,两岸旅游政策大门尚未开启,却多了新型态的邮轮观光,“足以证明事在人为”。 根据台湾当局制定的《大陆地区人民来台从事观光活动许可办法》等规定,目前大陆游客赴台受到重重限制。只有在海外定居或留学的大陆民众,或随旅行团到第三地旅游后顺道到台湾的大陆民众,才可批准到台湾游览,并必须遵守“团进团出”的规定,自由活动不得超过全程的五分之一,同时每晚十一时需要返回酒店。 此外,大陆旅客不得接近军事地区、科学园区、台湾重点实验室、生物科技企业及重要的研发单位。 由于此番“海洋迎风号”的到来,台湾舆论广泛冀其打破两岸旅游谈判僵局。《联合报》评论指出,“海洋迎风号”抵台,代表两岸政府已从原本谈不下去的僵局里,另辟蹊径,找到“各取所需”的平衡点。 两岸旅游谈判“只欠东风” 自1987年以来,大陆与台湾正式启动人员往来与交流从未停止、且日益频繁。但呈现出严重不对称局面。以去年为例,台湾民众大陆行突破470万人次,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探亲只有二十多万人次。 香港《文汇报》指出,究其其因,根本在于陈水扁当局的种种刁难和实施歧视性的政策限制,如制定所谓“许可办法”加以分类设限。 与形势的不对称发展相应的是,两岸旅游谈判也从未停歇,但同样显示出不对称。大陆方面一再释放善意并拿出许多实际措施。
![上海出发邮轮旅游 邮轮或破两岸旅游坚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64192553757.jpeg)
2005年5月,中共中央台办主任、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受权宣布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此后,大陆有关方面正式授权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作为与台湾有关民间组织进行磋商的民间旅游行业组织。 据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于今年1月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两岸旅游行业组织在过去两年一共进行了10次磋商,“已在纯技术问题上达成基本共识”。 台媒报道称,两岸观光、包机谈判在去年离谈成只剩临门一脚,动因为陈水扁喊出“四要一没有”、推行“入联公投”等“急独”行为,导致停摆到现在。 台湾《工商时报》评论文章称,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受阻,最关键因素在于双方对于开放观光的定位没有办法达成共识,民进党当局始终坚持“国际观光”。此文质问:到底是拼经济重要,还是拼政治重要? 台湾《经济日报》亦指出,台湾的好山好水不输人,关键就在于能否化解政治歧见,打从心底热情拥抱大陆客。 马谢争抢开放旅游议题 在纯技术问题已达成基本共识的基础上,台湾舆论广泛认为今年两岸旅游谈判将有实质性进展。国台办交流局局长戴肖峰年初也表示,今年大陆方面将继续推动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早日成行。 但具体的时间表尚付阙如。台媒认为,在台湾“大选”的敏感时刻,直至5月20日新领导人就任的时间段内,将不会有实质性动作出现。 有意思的是,当前台湾“大选”两位候选人对开放大陆游客赴台都持开放态度,甚至争抢这一议题的“发明权”。民进党候选人谢长廷在1月23日召开记者会时称,他欢迎马英九采取他在包机直航上的政见,“但要注明出处”。 谢长廷认为,大陆客到台观光和包机直航是目前比较成熟的两个开放项目,先开放观光,再开放直航,最能提振台湾经济,因为开放大陆客到台观光的效益大于直航,前者惠及对象和层面都比后者大。 在开放大陆观光客的问题上,马英九和谢长廷的看法确实十分接近,但算得更细。他曾表示,台湾发展观光,如果不开放大陆客,就会面临瓶颈;开放大陆观光客到台,至少会有5000万人次大陆观光客到台消费,商机可观。每开放25个大陆观光客到台,就可以增加台湾一个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