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并强调,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
五年来,全市的国内经济合作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任务,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国内经济合作工作思路。通过积极发挥国内经济合作部门窗口、桥梁和纽带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对内招商力度,在做好为驻青办事机构和来青投资企业的各项服务工作,增进我市与对口支援地区、中西部地区、环渤海地区、半岛都市群等城市间的多层次合作交流,推动国内经济合作等方面,大踏步前进,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青岛已成为国内资本聚集的热土
全市各级国内招商部门不断开拓进取,大胆创新,引进内资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项目质量不断提高。通过加强对各区市招商工作的协调指导,开通运行全市利用内资网上直报系统,推动招商工作全市上下联动,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抓好中央直属等六大类企业定向招商、中中外招商、产业集群招商,实现引进内资的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几年来,正是有了诸如像中船重工、中国铝业、上海宝钢、中冶东方、莱钢建设、北冶钢铁、济钢国际物流等“国字号”企业纷至沓来,有了深圳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兴业银行、海协信托、恒丰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具备实力金融机构的相继入驻开业,有了中石化、大炼油、中海油、华电、上汽通用五菱等特重大项目纷纷开工建设。据市经合办统计,五年来共引进各类内资项目7740个,实际利用内资共计1048亿元,年均增幅25.2%,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7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300多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项目200多个。今年1至11月份全市共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内资项目648个,实际到位资金352亿元,同比增长13%。
在开展国内招商中,市经合办注重发挥各区市比较优势,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思路,尤其是注重发挥市政府职能部门对全市招商管理部门的指导作用,加大对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主体招商的引导,结合我市经济发展、产业布局以及品牌经济集群发展等实际,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和手段,实现了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由单纯商务招商向集群招商、产业链招商转变,由过去不大注重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引进向引进节能降耗、循环经济、绿色环保、高科技、高附加值项目转变,招商的质量和水平逐年提高。
五年来,通过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外地来青企业的措施日臻完善。市经合办紧紧围绕发展税源经济,注重引导有投资意向的外地驻青机构转为法人实体,积极推进外地驻青机构和外地企业在我市投资或增资建设新项目,积极做好外地企业参与大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切实解决外地投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通过营造浓厚的亲商氛围,让外地在青投资企业和驻青办事机构在创业上享受“同城待遇”,亲身感受到我市和谐发展环境的具体成果。积极为外来投资者创造必要的参政议政平台,邀请外地在青投资企业代表列席政协会议,五年来共有30人(次)参加列席人大政协有关会议。通过热心引导、诚心维权、真心协调、贴心服务,做好外地驻青办事机构备案登记、投资创业纳税落户初审工作,实现了网上咨询、查询和申报。五年来,共办理外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驻青办事机构600余家,受理外地来青投资企业纳税落户初审279家2220人,协调解决大企业求助80多件,投诉受理与处结率达到了100%。
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全市对外对内深化改革开放成绩卓著的五年,是全市投资环境得到不断提升和改善的五年,更是全市利用内资实现跳跃式大发展的五年。全市利用内资对于强化青岛城市特色和功能,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推动我市税源经济发展,解决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对口支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青岛市主要承担着国务院、山东省交给的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市、贵州省安顺市和铜仁地区、三峡坝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本省曹县、博兴等地区的对口支援任务。五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受援地区资金11.56亿元,每年安排3000多万元对口支援专项资金,市和区市级财政累计向受援地区投入对口支援项目专项资金1.81亿元,企业投入约9.7亿元,实施援助项目200多个。从1995年开始,我市先后选派了五批党政援藏干部共35人,同时派出九批93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援藏工作。先后为各受援地区举办各类培训班10余期,培训各类人才2000余人,共派出200余名志愿者到受援地区支农、支医、支教。五年来,我市在贵州共建设85个“温饱村”。今年我市在贵州安顺市、侗仁地区建设的24个“开发式扶贫村”也已全部完工。同时还安排了扶贫重点产业、解困救急、劳动力培训和市场资源开发等项目,农户的养猪、养牛、大棚蔬菜和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已取得初步效益。红星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汉缆集团等我市名牌企业在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创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迅速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我市援建的曹县(青岛)工业园开发建设成效明显。五年来,市级财政共拨付4800万元、各区市2600万元,用于曹县(青岛)工业园开发建设,我市企业在曹县投资达5亿元。李沧、崂山、胶南、黄岛、即墨、胶州、平度援建的项目已开工投产,市南、市北、四方、城阳、莱西的项目正在解决融资、土地使用证等问题。六和家禽加工厂、李沧车辆检测线、城阳混凝土制品项目已经落户曹县。今年,市经合办在积极协调各区市加快工业园包片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帮助已落户企业排忧解难,推进工业园内已投产项目尽早发挥效益,争取未投产项目完成建设。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要求,市经合办多次组织召开全市对口帮扶曹县工作会议,与市政府督查室等部门配合调度各区市项目进展情况,先后多次派人赴曹县与菏泽市政府和曹县县委、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帮助青岛地恩地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利得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困难,恢复生产。为确保省委、省政府东西帮扶任务的完成,使帮扶曹县工作有制度可依,市政府第90次市长办公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帮扶曹县工作实施意见》(青政办发〔2007〕48号),这是首次在曹县(青岛)工业园建设工作中建立奖惩制度,《意见》对完成帮扶工作任务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年度实际完成投资额5000万以上的项目给予补助,对不能如期完成年度项目投资任务的企业,调减项目建设用地。对不能如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按年度项目实际应完成投资额不足部分的20%,追缴财政帮扶资金。目前,曹县(青岛)工业园已实际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20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完成了部分供排水管道、路灯、绿化和水源等基础设施建设,18个已落户项目进展良好。
注重调动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通过组织企业参与西部地区会展经济,加强与西部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引导西部企业利用我市优势开展对外贸易,积极推进我市与西部地区省市间经济交流与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我市与西部地区合作项目协议资金额约48.6亿元,实际投入资金达20.7亿元,其中我市企业(集团)在中西部地区建设合作项目30多个,投入资金约17.4亿元,同时西部地区企业来我市投资达7.6亿元。通过参与西部大开发工作,实现了我市与中西部地区合作共赢的目的。
区域经济合作呈现新气象
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半岛城市群、半岛制造业基地以及建设省内“龙头城市”的战略部署,积极推进半岛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促进与潍坊、日照等半岛城市群城市间的协调发展。青岛市利群集团、青岛外贸公司等企业先后在日照投资项目350个,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日照市有200多家企业面向我市开展加工贸易合作,年供货值达30多亿元,向我市输送农产品37.1万吨,有组织地转移劳动力6万多人,旅游互动人数达260多万人次,来青投资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3.57亿元,经贸互动发展扩大了双方合作的领域。
今年10月12日,我市与潍坊市共同签署了《潍坊—青岛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潍坊在我市成功举办了“2007(青岛)潍坊周”,开展了“潍坊博览会”、“潍坊—青岛合作发展论坛”等一系列活动。我市11个区市与潍坊15个县市区分别建立了友好关系,两市农业、旅游、金融、科技、经贸等17个对口部门分别达成了对口接轨协议。潍坊周期间,共洽谈项目307个,其中 18个重点合作项目总投资额88.4亿元。
11月7日,我市与杭州市签订了《关于加强交流合作促进共同发展的框架协议》,协议鼓励双方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与联系,推动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重组。通过共同构筑信息平台,加快信息化步伐。积极推动教育、科技的交流合作。拓展物流流通领域合作,促进市场开放。加强服务外包的合作。深化旅游合作的联手开发、促进会展经济发展等。随着我市与杭州共同发展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市积极打造城际合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充分发挥我市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成员优势,积极参与环渤海经济圈建设,开展与环渤海地区多形式的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向紧密型实质性发展,促进与环渤海地区经济的进一步融合。我市同环渤海32个成员市共同签订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签订了打造环渤海“金项链”无障碍旅游圈的合作协议,借助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海信集团等企业纷纷到天津及环渤海地区投资发展,海信集团投资1.8个亿建设的天津海信广场已于今年9月30日正式对外营业。我市还注重把开展区域经济交流与招商引资有机地结合,在积极做好会展、接待、联络和组织协调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寻找外地来青投资洽谈的商机,积极推动我市与环渤海重点城市间在投资、贸易、信息、人才等开展广泛的合作,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