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在2008年第一个交易日首次突破100美元大关。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1月2日中午12点06分左右,纽约商品交易所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在电子交易中达到每桶100美元,这一价格刷新了2007年创出的每桶99.29美元的国际原油期货盘中最高记录。由此可见,又一次世界性石油危机或将笼罩全球。
世界性油价暴涨,谁是最大的受害者?很显然,答案是发展中国家。因为高能耗制造业是发展中国家最重要的支柱产业。然而,在发展中国家,高能耗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却是并存的,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的能耗效能不及发达国家的1/2。在发展中国家不断走向工业化的今天,它们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不断提高,这更使得一些建立在“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基础之上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脆弱,因此,国民经济更容易受到油价上涨的冲击和打击。
近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不得不将其GDP的相当部分的美元财富拿来国际市场换取石油。一旦石油价格暴涨,它们更是日子难过。因此,节能减排现在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重大攻关项目和战略取向。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化与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尤其是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水泥、建材、造纸、汽车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快速扩张,极大地支撑了中国经济与中国财富的快速成长。然而,我国石油的消费规模也在不断地直线上升。
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排位仅次于美国。2006年,中国原油进口接近48%。预计到2010年,中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超过50%;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变成60%左右,届时2/3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国际供给。
一般地,世界石油贸易均采用美元标价(也称石油美元),并以每桶为交易单位,每桶约等于159公升。
2006年,中国每天生产石油约384万桶/天,然而,当年中国每天消费石油约727万桶/天,也就是说,2006年,如果中国不出口任何石油,则中国每天仍需要进口石油343万桶/天!或者说,中国用油,一半靠自产,一半靠进口。
那么,按2006年的进口量及100美元的油价计算,每天进口石油343万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343万桶/天×365天×100美元/桶=1252亿美元/年。2006年中国GDP折合现价美元约为22300亿美元,也就是说,中国每年要拿出GDP的百分之五、六的份额来向外国购买石油!
当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时,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与文化大革命的末端,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还很低下,因此,当时的全球性石油危机几乎不与中国相干。然而,30年后的今天,如果第三次世界性石油危机爆发,则工业化与城镇化不断推进的中国经济,将不免要承受重大冲击。因此,我们正在大力推进的13亿人口的节能减排巨大工程,不能手软,更不能半途而废!
最后提示:石油价格高位暴涨,将直接影响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水泥、建材、造纸、汽车等“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上市公司的业绩;对于民生而言,油价上涨,将会放缓小汽车进家庭的步伐,从而影响中国各省汽车产业大发展的进程;汽车行业发展受阻,必将影响其上游系列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