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宏观调控也可借鉴大禹治水



    据预测今年GDP可以高达11﹒6%,是以两位数发展速度增长的第五年,也是发展速度最高的一年。国际上原来不少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在中国却持续了五年。这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发展史上的奇迹。不过各方面关系都绷得很紧。国际上,贸易磨擦大量增加,国内流动性过剩长期居高不下,今年下半年起,物价持续上涨,11月份消费品价格总水平上涨6﹒9%,又创今年新高,房地产热、股市热,到处都是热。宏观调控力度不小,今年以来,针对流动性过剩、银行信贷反弹态势,央行曾先后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已上升到14﹒5%,创20余年的历史新高,同时还6次提高了利率,又定向发行央行票据。最近一次上调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意味着将一次性冻结流动性3942亿元,调控力度已经不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金充裕的一面,但效`果如何,目前还没有十分把握;虽然人民币利率多次调高,总赶不上物价上涨指数,储蓄负利率不是缩小而是扩大,而调整利率的空间又在缩小,最近股市又受到挫折,群众有钱也只好退回到储蓄;房地产价格上涨未见减缓,股市最近走势也不顺利,QFII试点工作又受到太多限制;企业有工资上涨、物价攀升、人民升值、利率上调等种种压力,日子也不大好过。而另一方面,人民币仍然连连升值,贸易顺差节节攀高。两年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达11﹒9%,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仍然继续攀升,前11个月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扩大到创纪录的1492亿美元。中美贸易磨擦不断。我们好像被堵住了!现在用的大多是行政手段,钢性很强,一旦宏观控制某个环节失灵,引发出同步震荡,后果不可设想。

  摆在我们面前有两大趋势短期内都不会有大的改变:我们希望和平崛起,但是遏制中国崛起的势力依然存在,我们所面对的不仅是美国的遏制,还有以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为核心的西方体系的挑战;我们的贸易顺差在短期内还很难大幅度下降。我们要在西方的包围中,来破解急速增加的贸易顺差,情况相当复杂。特别是对美的贸易顺差,扩大的趋势还在继续。这是因为造成贸易顺差的因素依然存在。其中,主要是国际分工与产业结构调整因素造成的,也存在顺差转移因素。许多外国企业到中国投资再出口,把原来所在地的对美顺差带到中国来。在此同时,美国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实行严格管制,限制中国从美国进口。美国的产业结构,造成了美国需要进口中国的产品;如果美国国内也有生产这类产品,则可以因为人民币升值,导致进口产品价格上涨,一些美国消费者会转向购买国内的产品,而现在美国不生产或很少生产这类产品,也就无法用国内产品来取代,人民币升值的作用就大大降低。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出于意识形态需要,遏制中国的政策短期内不可能有根本性转变,中国对美顺差扩大的总趋势也很难有大的转变。对美国是如此,对欧盟也不例外。我们必须看到中国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她对世界贸易的影响,中国已经变成了出口产品的最终装配中心,许多国家的贸易赤字是贸易和产品在全球范围内重构的自然结果。欧盟2006年贸易赤字也达到1664亿美元。从表面看,欧盟从中国的进口更多了,相对而言,从其他东亚国家的进口较少,欧盟的贸易赤字只不过是从后者转移到了中国身上。就是在以上这些因素的作用下,中国的贸易顺差就降不下来。与此同时,只要中国经济发展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人民升值的趋势也不会有根本转变,热钱流向中国的势头也很难缓和下来,流动过剩的源头就不会有根本性改变。我国的贸易顺差饱含着西方体系的挑战。当然,我们最好能立即转变生产模式,从出口导向型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生产模式上来,但是一个国家的消费习惯、能力的形成,水平的提高、产业升级,都有一个很长的演变过程。按照我们的现在的金融制度、体制、机制,我国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还很不健全,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还有不小难度,人民币大幅度升值条件还不成熟,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状况都不会立即消失,流动性过剩也很难有根本性改变。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集中型的外汇管理机制难以应对外汇多渠道、分散、汹涌澎湃地流入局面。我们可能不是苦于没有钱,而是有可能倒在钱堆里。一方面,贸易顺差升得越来越快,流动性过剩越来越严重,通货膨胀扶摇直上;另一方面,银根越抽越紧,如掌握不好,先是中小企业纷纷垮台,房地产泡沫破裂,股市崩盘﹍﹍。这才是最可怕的。

  现在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加快改革外汇管理制度,强化市场机制培育,提高我们的应变能力。与此同时,需要有一个特殊的思路、特殊的办法来化解当前的矛盾。不能单纯靠“堵”,更多地要“疏”。借鉴大禹治水经验,运用积极疏导的办法,扬长避短,破解当前的困局。

  关键是我们能否在顺差大幅度上升的情况下,在善用外汇上闯出一条路。一方面通过加强金融制度市场化建设,采取办法分散流动性,另一方面善用外汇,主攻我们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建设,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平稳地发展。

  首先要继续解放思想。我们现在实行的也是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实行的也是商品经济,有共同点。所以一般的市场经济规律我们也要遵守,但是有特殊性,也就是有我们自己的特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有些经验数据,我们不一定适用。回顾近十几年的发展史,我们清醒地记得,当我们经济发展速度到达8——9%时,世界上就有人大喊大叫,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不绝于耳,但是中国就在这样的叫喊中经济发展速度进入到两位数,并且一直持续了五年,今年又创历史新高,可能达到11﹒7%,现在又出现了“2007年中国经济已近繁荣周期的顶部”的说法。后一种判断也不一定可靠。中国经济现在的确面临经济偏热、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但归根结底根结底是一个平衡问题。顺差过快、过急地增长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物价上涨也是结构性上涨,是工农产品价格的重新调整的信号,是经济发展中自然过程。关键是看我们能否采取适当政策,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化解这些矛盾,使经济在新的平台上,持续、平稳、协调地发展。发展仍然是硬道理。我们常说的“木桶效应”,那么我们现在要做的主要工作,不是把长的锯掉,而是通过发展,把“短”的那一块补上,使我国经济在新的基点上取得新的平衡。

  我们现在还有很大潜力。我们的外汇储备充足,财政收入也很好,我们有能力利用国际资源,主攻我们的薄弱环节,解决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使我国经济在新的平衡中向前发展。别看我们发展速度已经达到两位数,我国经济发展潜力还很多。天津经济开发区正处于上升初期,福建东部的海西开发区正在酝酿,有待两岸人民共同开发,临近广西的东南亚经济开发区也处于青春期,从广西的东南亚经济开发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天津开发区,到大连开发区,如果能形成一片,潜力大得很。沿海众多开发区之间还有许多衔接工作可做。有人预测北京奥运会以后,中国经济难以为继,这种说法过于牵强附会。北京的人口和GDP在中国分别占1﹒4和3﹒7,而前期,国际上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在奥运会后经济出现衰退,它们的GDP一般要占本国GDP的10%以上。他们在奥运会后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我们不一定也重走这条老路。我们国家大,可挖掘的生产潜力也大。奥运会过后还有“世博会”,还有许多大型经济建设项目等着上马。我们全党、全国上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宏观调节能力强得很,我相信我们能够化解通胀压力,在新的领域中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地发展。问题是我们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大胆创新,创立一个更加开阔的发展思路,要把我们的立足点从国内转向国际范围,树立起新的“平衡观”,在更大范围内掌握资源配置的主动权。即:在抽紧银根的同时,采取大胆措施,充分用好外汇这只棋,发挥外汇储备充足的优势,利用国际资源,主攻我们的薄弱环节,全力推进产业升级,既化解顺差过度、急速增加的压力,又使我们经济更上一层楼。即使经济发展速度冲破12%,也不必惊慌失措。

  大胆利用外汇,在更大的范围内掌握配置资源的主动权,使外汇的收入与支出间距缩小,在当前有特殊意义。紧缩银根是必要的,但也要看到它的消极一面。对内银根越来越紧,对企业的冲击不可小视,而外汇储备却与日俱增。如今美元持续贬值,美元贬值给很多国家带来了损失。我国损失也巨大。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为8188﹒72亿美元,如果以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8﹒2765折算,2005年中央的外汇储备净值就是67773﹒94亿人民币。如果以2007年7月21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7﹒3647折算,2005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是60307﹒47亿人民币,这其中的差额7466﹒47亿人民币就因美元贬值而蒸发;现在美元处于弱势,美国政府还出于本国利润放任美元贬值;外汇储备过多,对外磨擦增加,对内通胀压力加大;而在人民币升值期间我们出于控制投机资本的流动的需要,不可盲目完全放开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人民币升值过快,我们的企业也忍受不了。这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所以说,在目前的情况下,应该把善用外汇放在战略地位上去考虑。在我们继续为资本的正常流动创造更好条件的同时,要想方设法把外汇用出去。要采取鼓励政策,使贸易顺差增长成为一支积极的力量而不要让增加过快的外汇把我们闷死。

  我们可以把这种平衡称为“积极平衡”,以发展求平衡。这当然有风险,但利大于弊。问题是看我们发展的项目选得对不对。比如我们化点外汇多进一点治理环境污染的技术、设备,把环境治理工作的规模搞得更大一点,质量更好一些,没有什么不好。我们拿点外汇帮助企业产业升级,帮助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更符合我们的长远利益。其实这类项目多得很,沙漠治理、几个大经济开发区配套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我们常说的扩大消费,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也应该包括生产消费。

  在发展中必然会出现某些消极现象,比如物价结构性上涨问题。物价上涨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也是一个历史现象。工业发展了,人们的收入增加了,消费需求会有质的变化,这种需求变化也会拉动农产品价格上涨。我们要增加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生产,从改善农产品供给方,来解决物价上涨问题,我们可能还要有点包容态度。承认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工业生产上去了,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也需有所调整,我们要给农产品价格调整一个上涨空间。国家应该出台一些配套政策,让工农产品的剪刀差逐步缩小,使物价上涨控制在绝大多数人民可忍受范围内。关键是使工资增加幅度要大于物价上涨幅度。

  又比如房地产价格上涨问题。房地产价格上涨从某种角度看,是一种必然趋势,关键要解决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不管是租也好,买也好,我们应该采取果断措施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今年财政收入情况很好,政府应该拿出更多的钱,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这个工作跟上去,群众买房的预期心理就可以稳下来,有利于房价稳定。房地产毕竟是国民经济中支柱产业,我们还需要必要扶持,不可打击过度。在中国,小型的房地产公司很多,要让他们大多数能够正常维持下去,不能因控制过紧而大量倒闭。

 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宏观调控也可借鉴大禹治水
  此外,还有一个股市问题。中国资本市场正在向社会各个角落渗透,出现了全民炒股现象,其实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来临的信号,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由经济大国向资本大国、金融强国迈进的国民基础。一个资本大国,不但需要充裕的物质生产来为国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的资产,更需要有能够把大量资产转化为能够充分流动的资本能力。目前出现的流动性过剩在短期内不会消失,但却是股市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现在直接融资的比例还只有16%,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以股市为主体的直接融资需要大大发展;我们正需要利用人民币升值,实现产业升级。产业升级需要政府配套政策,比如对技术升级的企业实行减免税,还可以利用大牛市和创业板。股市也是群众增加财政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发达国家人民都有一部分人长期活跃在股市中,既利国又利己。所以我们要爱惜股市,保护股市,让一部分人活跃在股中。至于股市的泡沫问题,也要历史地看问题。不要老拿成熟股市的市盈率与中国股市市盈率相比较,得出中国股市不正常的结论。中国股市正处在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导致人民币升值阶段,与日本、台湾地区当年货币升时所处的经济环境相似,与欧美的经济环境则完全不同。我国目前股市的市盈率仍处于货币升值期间股市走牛中的爬升阶段,一般保持在40倍左右,有时也出现某些超高现象,不值得过分介意。要看到中国上市股票的平均值与发达国家股市有巨大差距。目前中国A股市股票的平均价为20元人民币,按现行汇率折算只有2﹒6美元,而美国标普500指数公司的股票平均价2006年末为85美元,日经指数公司的平均价接近150美元,造成这么大的差距原因,除经济发展水平这个因素外,还应看到股票基数对市盈率的影响。这就是说,中国的股市需要大大发展,也可以大大发展。过度使用行政手段调控股市,股市就会掉进迷雾之中,影响投资者的积极性,不利用于股市的发展。

  我们不仅要历史地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也要历史地看待中国的股市问题,还要看到中国是13﹒5亿人口的大国,群众稍有活动,都会某个领域出现一个大数字。如果反映的是一起不正常现象,那个现象也会放大。我们要平心静气地予以恰当评价,不要过分渲染。无论是生产,也无论是房地产、股市、物价都有一个在加强管理时,强化疏导的问题。中国宏观调控的最大优势不仅在于“控”,而且优在“疏”。我们有人力,而且有物力;可以采取经济措施,也可以采取政策措施,还可采取行政措施,门路多,办法多,不要把宏观调控简单地理解为“控”。

  总之,宏观调控需要借鉴大禹治水,也能借鉴大禹治水!

  (2007年12月27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0089.html

更多阅读

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宏观调控下的“民企重型化”

巨资投身“重型化”的民企和地方政府没有退路可言 文/本刊记者  杜  亮 “五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有关单位对所有在建、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这个只有

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2008.09.12)北京要立刻撤销宏观调控!

系列专题:2008中国营销佛利民(国内称弗里德曼)在生时屡次说我是世界上对中国经济看得最乐观的人。事实证明我对,他错。九三年朱镕基大手推出他发明的宏观调控,我对中国经济还是审慎地乐观。九七亚洲金融风暴,北京的朋友悲观,但我的乐观却

宏观调控十大理由 宏观调控或已结束

一个调控周期的结束从1981年开始,中国历次的宏观调控从来只宣布开始,而不通知结束。年初的种种迹象表明:开始于2004年春夏的本次宏观调控已经悄然走到了终点。股市的大涨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本次宏观调控的开始便是以股市的大幅下挫为

宏观调控的十大理由 宏观调控基调未变,结构微调成为优选

    为适应当前新的经济形势发展要求,把握好宏观政策和经济工作重点、节奏、力度的关系,从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以来,宏观政策经历了从“双稳健”(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到“稳健

声明:《大禹治水证据疑发现 宏观调控也可借鉴大禹治水》为网友想念你的心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