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随着债市风暴越演越烈,被抓的大佬名单也越来越长。4月19日,《三湘都市报》报道,易方达基金经理马喜德被指曾于2008年挪用35亿资金,为团伙牟利4000多万,因涉嫌职务侵占罪被湖南省宁乡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此案已经立案调查一年之久,而马喜德亦被取保候审一年之久。而这期间,在接受过公安部门取证,并有市场数次传言后,易方达基金居然不知情。
![你正面临哪些压力 债基面临赎回压力](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2061003006843168.jpeg)
在业内人士看来,债基出现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基金公司对业绩的过度比拼。债基和货基投资的属性,不同基金产品的真实收益率很难拉开差距,这导致部分基金经理不得不借道债券“代持”等违规行为来放大杠杆,从而实现收益率的高增长。 “后知后觉”易方达 4月22日,易方达召开了说明会。易方达总裁刘晓艳称,确有相关机构来调取马喜德管理基金的交易记录,但当时对方没有告知是调查什么案子。随后马喜德平安回到易方达任职,易方达据此认为其并无违规。 刘晓艳解释称,“此案曝光后,易方达随即对公司所有内部交易记录都进行了内部自查,2009年后,固定收益市场的一些交易规则完善了很多,自查没有其他发现”。 刘晓艳表示,“旗下的债券基金或其他类型基金不可能和丙类账户发生债券买卖交易,只可能和甲类或乙类账户进行交易”。而报道中的长沙摩根公司为丙类账户,并非易方达的交易对手。不过,易方达未透露该笔交易对手的信息。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正常情况下,投资与交易是严格分开的。基金经理是不可以指定对手,只能由交易员去询价,这就防止了基金经理自己设立账户的行为。如果严格遵从了这个制度,其实很难发生违规的情况。” 在他看来,显然易方达在风控上没有执行到位。 债市降温 虽然易方达表示,待法院最终认定这一利益输送交易金额,易方达将考虑赔偿投资者。但对于这家近年来在固定收益上势头很猛的公司来说都是一次绝大的打击。至少,信誉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季度末,易方达固定收益产品约750亿元。今年发展货币基金还是其重点产品方向。 “从基金投资人的角度来看,非常有必要把债券基金的隐性杠杆信息公开化,以便投资者能真实地识别债基投资风险,哪些债基高收益是通过放大杠杆获得的。”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该规范的要规范”。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上周五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坚决反对基金公司在债券投资操作中以代持进行利益输送。北京、上海等证监局已经正式部署辖区内证券、基金公司自查。 “在如此态势下,现在市场没人敢代持和申购了,债市交易也十分萎靡。别说丙类账户,就是甲类账户也没什么交易。”上述北京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监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据悉,正在发行的近20只债券基金甚至出现产品滞销的情况。 该总监表示,受此事件影响,债基赎回压力很大。各基金公司机构部忙着和各地的债基机构持有人沟通。有消息称,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已清仓其持有的所有债券型基金头寸。 北京一家小型保险资金负责人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此次出事的基金公司并不在其投资范围,但是出于安全考虑,正在考虑赎回部分债券型基金,配置一些低风险的其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