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过去的2007年所有人都知道中国经济过热了。过热到了什么程度呢?从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发布预测报告来看,受各种因素综合影响,2007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1.6%。11.6%远高于7%~8%的稳定增长水平,更远远高于全球经济增长的5.4%。另外,央行的报告还指出,中国的CPI已经达到4.6%,而且这一数据还没有把即将到来的年末需求高潮所带来的物价增长计算在内,也就是说,中国面临强势的通胀压力。在如此高的数据面前我们不得不说,中国经济过热了。
![经济过热 通货膨胀 如何看待目前的经济过热](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71235099524.jpeg)
过热,就要退烧。央行采取的种种措施都是退烧良药。但中国的情况真的那么简单?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否能抑制高烧不退的固定资产投资? 我看未必。下面我举出三个理由,这三个理由也说明了中国经济过热究竟热在了哪里。 1、行业差距。我们国家的现状是,除了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市场的投资过热,其他领域的增长并不见得是过热了。这是行业差距带来的部分行业的增长幅度过快,在我们庞大的增长里面部分行业占了很大的比重。07年的中国高增长行业集中在房地产、钢铁、能源产业。这一部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占20%,却在最近几年持续给于80%的贡献。同时也要注意到这几个行业几乎无一例外是需要高投入的高耗能产业,且其中钢铁和能源大多都是国家垄断行业。高耗能、高投入也就意味着,主要拉动GDP增长的行业并不会因为从紧政策而放缓投资和放缓增长。房地产的增长放缓更是需要解决供需矛盾的。需要住房的工薪阶层以及80后的小青年们还是会对地产抱以极大的热情,这个需求非常大,但需求主要针对90坪以下的小户型住宅。也就是说,地产行业只要转变产品规格,就一样有钱赚,而且面对巨大的市场,机会是非常多的。相对以上几个行业,其他各个行业的增速不一,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增速并不快,国内咨询行业虽然供不应求,却没有到过热的程度,不仅如此,还需要加大投资力度才能让中国经济达到产业结构转型的美好预期。 2、地域差距。还是抓住地产来说。沿海发达城市的房价出现了泡沫,是过热的标志。但内地还有广大的中型城市有待更好的建设和更多的投资。而且机会遍地、市场庞大。比如说,04、05、06三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国70座城市的房价平均增幅为7%。其中06年只增长了5.5%。许多人认为这个数字不真实。原因是假设04年房价平均3000元每坪,则05年增227元、06年只增长了178元。这看起来与人们生活中所见的差距太大。但我们要看到,这70座接受统计的城市,包括了西南、西北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举个例子,青海省西宁市的房价在04到06年的增幅消费者几乎察觉不到,07年才开始涨价。如此看来,地域所造成的巨大差距不仅模糊了人们的视线,也让中国经济发展又看到了新的巨大增长点。因此,过去一年的过热,是区域性的过热。相对于发达城市,内地的中型城市的建设还需要加大投资。 3、产权差距。在中国这个特殊的国家。资产所有者不同,企业增长速度也不同。首先,过去两年国企年增长27%,国企垄断着中国交通运输和石油等重要能源的开发和生产。而国企在中国经济中的影响当然不容置疑。中共的经济政策是:“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私有经济为辅。”当然,这是许多年前的论调。今天的中国,随着外资的大量引进,已经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多元化。但国企拥有的雄厚资源和政策倾斜还是明显的。由于产权不同,增长幅度的不同也是明显的。这就是说,GDP增长过快11%高于7%~8%的那一部分里,国企占了很大比重。也就是说,退烧就要先抑制国企增长过快。而私企却不见得是增长过快了。私企,尤其是国人自主的中小型企业最近几年面对着国内巨无霸和外国大鳄的挤压,生存空间已经不如往年开阔了。国家对于他们是否应该加大扶持力度、注重扶持质量呢?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过热是表象。中国经济实际上是热中有冷冷中又有热的。作为最大的资源所有者的政府,调控还要多考虑各方面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