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媒“强大中国敢于向美欧说不”的粗浅性 据《环球时报》引述韩国《东亚日报》文章表述:近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提高了许多。与以前虽然有话要说但是藏在心里不说的“韬光养晦”式做法不同,现在“有所作为”式外交基调在中国外交动作中明显表现出来,有话就大胆说出来,同时也采取必要的措施。该媒体继续评论道:近日,对台湾问题、伊朗核问题表明立场,拒绝美国军舰靠港要求,取消大部分与德国的会谈日程……警告、拒绝以及立即采取报复措施,中国外交姿态的变化意味深长。韩媒体认为,中国外交发生如此深刻变化,其最大动因在于其综合国力的大大提高。 韩国是我们的近邻,可以说,彼此都很熟悉,但是该韩国媒体仅凭近期中国外交的一些表面现象就推测出中国外交已经发生重大战略调整,这显然有失偏颇,当然也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首先,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言,对外说“不”,本身就是这个国家独立主权的表现。要是一个国家在任何时候都只知道对外部强权唯唯诺诺,那么这个国家不就成为了列强国的殖民地了吗?因此国家对外说“不”,显然与是否强大没有必然联系。古巴和委内瑞拉等国就是很好的例证。 其次,韩媒撰写的该文作者显然对中国的历史、国情不甚了解。中国的外交,自建国以来,就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对外交流主张合作、共赢,而不是对抗。当然,在合作的过程中,肯定会有曲折,有不同观点,也有说“不”的时候,但是,中国说“不”的最根本出发点就是更好的让对方了解中方立场与观点,为达成更具实质意义的合作打下基础,而不是像韩媒说的为了“对抗”而“对抗”。 再次,从中国建国后几十年的外交经历来看,中国对外的说“不”绝不是因为国力强大了才敢说,而是基于自身的原则和立场的结果。1953年,我们国家刚刚建国不久,那时的国力还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但是我们在朝鲜问题上敢于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说了“不”;在我国重返联合国、国际奥委会的过程中,我们在国力并不强盛的情况下敢于向某些西方国家提出的“两个中国”方案说了“不”;还有对印、对越的自卫反击战,都是在我们国家并不富强的情况下进行的,所有的这些都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中国的外交立场,向来以中国的核心利益为基础,以前如此,今后还是如此。
![九阴真经粗浅功夫 韩媒“强大中国敢于向美欧说不”的粗浅性](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071745664168.jpeg)
中国的历届领导人在国际场合都多次表示过,中国一向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和人民热爱和平,提倡世界范围内的国家,无论大小,在国际地位上一律是平等的。中国的发展和富强,不会对他国构成威胁,而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国外少数国家和媒体那种肆意揣测中国政府发展道路的行为,显然是缺乏对中国国情和中国人民的了解,他们得出的结论,当然是粗浅的,也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