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这为延续“稳政策、推改革,降能耗、调结构,重民生、促和谐”的政府宏观调控取向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我国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到“稳健”三年来,政府宏观调控已初见成效,但投资和信贷回落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信贷投放过多等问题依旧突出,而且还出现了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和资产价格持续上升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仍需继续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延续稳健的财政政策,加强对国民经济的一些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民生、改善生态、改善结构,为更好的发展积累能量,为更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稳健的财政政策,为自主创新“助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新时期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需要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为了营造激励自主创新的环境,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国务院于去年2月9日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实施的若干配套政策。在这些配套政策中,引人注目的是财政政策。有数据表明,2004年我国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历史最高水平,为1966.3亿元,占GDP的1.23%,但科技投入总量仍显不足,投入结构不够合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没有理由不把关注的目光投到国家财政政策上。期待继续通过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为支持自主创新提供财力保障、用税收政策营造激励创新环境、实施促进自主创新的政府采购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需要科技投入管理的创新。比如强化投入成果的资源共享,加强政府科技投入成果管理;积极发展健全政策性融资体系,使投入由财政直接投入为主型向财政引导投入为主型转变。

  稳健的财政政策,为产业升级“引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财政政策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在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下,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后,我国依然要加大财政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提高财政政策实现国家产业政策的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是加大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投入。投入的方向和重点应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开发研究及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农民的科技知识培训以及农村的基础教育等。二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竞争力的主要是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未来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因此,国家应综合运用财政担保、财政贴息等多种手段,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技术革新与改造。三是配合产业技术政策,扩大技术公共产品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把科研经费投向那些高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推动新兴产业的崛起,培育新的增长点。四是实施财政投资倾斜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增长。

  稳健的财政政策,为环境保护“护航”。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政府财政必须承担起提供和保护环境公共产品的责任。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三年来,中国政府在完善节能降耗、污染减排政策的同时,逐步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据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在2005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达到8388亿元,占GDP的1.3%(美国、英国和德国等国家的环保投资占GDP的比例都高于2%)。为了实现环境保护目标,国务院11月26日公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把“十一五”期间全国环保投资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定在1.35%。今年,在全国财政收入将达5万亿元的情况下,中央财政共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中国地域辽阔,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核与辐射安全、农村污染治理等,更多的需要以地方政府投入为主,中央政府区别不同情况给予支持。因此,在中央政府把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并逐步增加时,地方政府更有必要积极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投资,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格局。

  稳健的财政政策,为“三农”问题“减压”。长期以来,政府财政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供给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和农村扶贫开发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农”问题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比如说农村养老问题、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等,都需要得到财政政策的强有力支持。为此,要继续加大支农投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财政投入。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支农投入的同时,地方财政也要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三个高于”的要求,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如一些地方实施了支持农业的“阳光培训工程”、支持扶贫的“雨露计划”等。同时,要注重在创新支农投入机制上下功夫。可以采取民办公助、以奖代补、财政贴息等投入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导向效应和放大效应。此外,要严格资金监管。支农资金怎么用、用到哪里、效果如何,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因此,要着力完善支农资金管理办法,提高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规范性。

  稳健的财政政策在我国已经实施了整整三年。实践证明,这一政策符合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虽然“宏观调控”我们一刻也没有放松,但国民经济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一个旧的矛盾解决了,无数个新的矛盾又可能产生,这就需要我们客观地看待事物的发展,把握“主要矛盾”,把准国民经济发展的大方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0206.html

更多阅读

稳健的财政政策 实施稳健财政,规避债务风险

     根据社科院刘煜辉先生的计算,中国非金融部门的整体债务规模达到了114.8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21倍。在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构成中,政府部门显性债务规模大约占GDP的60%,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占到GDP的120%-1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货币政策下的产业发展变局

     专家认为,要想使产品更好地促进消费,将来的发展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必须要实现创新驱动、产业推动、产品带动。  3月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勾勒了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从报告来看,由于今年物价上涨压力较去年将有所

货币中性理论 货币政策回归中性仍是当务之急

 如果将表外信贷考虑在内,那么今年上半年的人民币真实信贷水平高达5.9万亿人民币,比官方公布的4.6万亿人民币高出30%  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国际金融室副主任   张明  自美国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史无

声明:《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财政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网友抬头就是阳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