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第17次全国代表大会已经胜利结束。学习贯彻17大精神把医改进行到底是我国卫生系统全体共产党员和决心跟党走的全体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 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卫生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1997年全国卫生大会决定开始的卫生改革大方向完全正确,操作上有所失误,行动上有所滞后,但决不是不成功的。近三年我国舆论界在卫生改革问题上的争论和由此给基层卫生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历历在目。它深刻反映了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也深刻揭示了卫生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说明卫生部门需要继续做好打硬仗的思想准备。卫生改革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任何否定卫生改革、主张停顿和倒退的企图都是徒劳的,卫生部门的全体共产党员和决心跟党走的全体医务人员要鼓起勇气,努力学习贯彻17大精神把医改进行到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卫生部门的政策和理论研究一定要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探索创新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和正确方向。 首先,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探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卫生事业的宏观思路。在认真借鉴参考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基础上,走自己脚下的路。 其次,中国特色的第一条,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卫生改革大方向完全正确就是因为有中共中央的决定;卫生改革操作上有所失误,行动上有所滞后说明党对卫生部门的领导需要完善。我国高校的党委领导比较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公益性淡化说明其党委领导应该向高校学习进一步完善。建议在公立医院也和高校那样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上海交通大学在党委领导下成立全校医院管理委员会的经验值得推广。 第三,中国特色的第二条,就是初级阶段理论。我国卫生部门的理论界有不少人仍然坚持高级阶段理论。这从他们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对公有制私有制的看法、对资本纽带和股份制的看法可以十分准确的加以证明。中国卫生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首先要坚持卫生改革的市场经济方向;其次,要纠正歧视非公经济的高级阶段理论思维;第三,要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承认资本纽带和股份制,承认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股份制是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承认公私合伙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鼓励和欢迎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第四中国特色理论的第三条,就是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卫生发展观。1,卫生工作者要从卫生增长观向科学的卫生发展观转变。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卫生服务数量的增加和质量的改善虽然十分重要,但是从科学发展观对照检查,仍然不够科学合理,科学的健康发展观从小康评价新标准出发特别强调健康的公平性和卫生服务的公平性。2,全社会都应该加大健康投资和卫生投入,从小康评价新标准出发同样需要特别强调健康理财的公平性。政府卫生投入必须把对弱势人口的雪中送炭放在首位,大办特办城市居民大病统筹、农村居民合作医疗和特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减少对优势人口属于锦上添花的医疗服务投入。3,科学的卫生发展观的新标准要特别关心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人们都在议论什么叫做公益性,我们体会公益性就是公平、公开、公正。 三中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公平性差 中国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效率低下,公平性差。用政府常用语言,就是又穷又浪费。用福利经济学“帕累托标准”衡量,不仅效率低下,垂直公平性和水平公平性都差。按照边际效用递减定律衡量,我们做了许多蠢事。“锦上添花”的事情边际效用差,我们干起来有的是钱;“雪中送炭”的事情边际效用好,我们想干没有钱。 公立医院争着抢着“锦上添花”还是争着抢着“雪中送炭” 举个例子。公立医院不做公共卫生服务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争着抢着做特需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在美国那么富有的国家,特需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情公立医院是不做的;公立医院争着抢着做公共卫生服务和(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服务。把特需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留给民营医院去做。印度比我们穷,用在公立医院的经费比我们少,但是,他们办的公立医院不做“锦上添花”的事情,特需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这些“锦上添花”的事情由占医院总数80%的民营医院做。 公立医院应该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 我看,如果我们用在公立医院的经费能够和印度那样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医疗系统,把特需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险医疗服务留给民营医院去做的话,我国财政实力完全能够应付。 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 多一点“雪中送炭”,少一点“锦上添花”,带来的是整个社会效用的提高。比如从财政支出中把原来拨付给城市政府大医院的经费收回,转移支付给农村解决特困人口医疗救助的经费。城市人口不会因为少了100亿元的政府拨款而减少多少效用。而农村特困人口却可以得到很大的实惠,所增加的满意度不仅是直接受益农民,没有直接受益的农民也会为此心存感激。我曾经经历过这种场面,农民用特有的方式表达对卫生部结核病免费治疗项目的拥护心情。 城市医院告别政府母亲的奶水,去接纳市场的五谷杂粮 城市医院可能会因为减少拨款而暂时困难,但是,却可能加速这些医院体制改革的步伐。断了后路的城市医院将会勇往直前的走上“独立经营、自负盈亏、自力更生、自我发展”的康庄大道。告别政府母亲的奶水,去接纳市场的五谷杂粮。 四卫生部门如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十六大报告在勾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等内容。十七大报告则顺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新情况,将“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更高要求之一,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更加丰富、更加完备。 医改如何适应小康新标准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作贡献?首先,医改要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民主的认识,要“扩大人民民主”。采取一系列医改新举措,使人民对医改和医疗服务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得到更充分的保障。要吸收病人及其家属,社区居民社会贤达和利益相关者参加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 小康新标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目标──“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权力运行上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坚强决心。 为了保证“权为民所用”,报告提出了若干具体措施: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健全组织法制和程序规则,保证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等。 卫生部门如何贯彻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的目标。使政府和医疗机构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医改成功的前提。 卫生部门如何保证健康“权为民所用”,保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什么时候医院院长的任命能够由医院管理委员会在阳光下决定?什么时候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重大问题的决策,医院院长不负责决策只负责执行? 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高强透露,现已制定出了一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最近要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使制定的总体方案能够更加完善,更加适应人民群众的需求。预计今年底之前公布。 与此同时,国务院发出八个配套文件。 要求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劳动福利部医监局提出八大配套文件讨论稿, 这些配套措施将包括 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政府投入机制、 价格形成机制、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有关规定、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有关规定

等。 高强透露,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城乡居民的健康放在第一位。 坚决维护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 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坚持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 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投入、建设和监管方面的作用。 同时鼓励欢迎国内外社会资本投入医疗卫生领域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做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险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同步发展、同步改革。 致力于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长远建设,突出重点,解决当前群众关心的一些现实问题。 基本思路和总体框架 以公益性为原则, 以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核心思路 对目前医疗卫生体制作出调整。 医改总体框架讲的是大原则和思路, 更为具体的操作细节则需要由相关的配套措施来规范实施。 卫生部新动向 卫生部鼓吹供方投入 提倡对公立医院实行收支两条线, 陈竺高调提倡三医联动, 陈竺高强考察上海无锡 医院管理中心“管办分离模式” 英国撒切尔医改模式的中国版 政府供方投入 加三医联动 加政府委托医院管理中心办医 接近英国撒切尔医改模式。 差别:他们是基本医疗和住院医疗两条线;基本医疗和全科医师待遇两条线; 我们是收入和支出两条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改模式 政府需方投入为主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办医疗卫生 加大政府基本医疗卫生惠民供方办医投入 管办分开,政事分开 政府既管又办的公立机构收支两条线; 政府管办分离的公立机构项目管理一条线 各路《医改方案》思路 八路方案、十路方案,其实只有三路。卫生一路、社保一路,财政一路。 卫生医改轻车熟路 卫生医改路,权且称为政府主导路。政府主导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提供、基本药物提供。政府加大对政府主导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方、基本医疗服务提供方、基本药物提供方的财政投入。经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大于支结余上缴“财政小金库”,收小于支超支部分“财政小金库”兜底。这是轻车熟路。 社会保险大病统筹路 社会保险路,权且称为大病统筹路。主张政府主导下利用市场机制。政府主导全民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政府财政为政府主导的全民多层次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兜底。政府主导下鼓励竞争,公私合伙多渠道多形式办医。 公共财政有限责任路 公共财政路,权且称为有限责任路。公共财政对卫生工作承担的有限责任就是公共卫生服务和弱势人口基本医疗和医疗救助。运行机制就是政府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政府要加大财政卫生投入,但是,加大投入必须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区域卫生规划。 “补需方”还是“补供方” 医改方案讨论热烈,集中在政府财政投入“补需方”还是“补供方”。 我赞成“补需方”,即赞成政府通过医疗保险局,补助城市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在居民生了大病时医疗保险局替居民支付医院医疗费。 我也赞成“补供方”,即赞成政府通过、、、支持各类卫生机构发展。 但是,不赞成那种“大锅饭、不核算、一刀切、独家办”的无底洞的“补供方”轻车熟路。 为什么公益性淡化 公立医院为什么公益性淡化? 问题在于公立医院在权衡公共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关系时,口头上说公共利益第一;事实上做的是职工利益第一。 公立医院党委书记应该坚持党性立场,院长应该执行上级政府指示,做法人代表,可惜,他们也是职工,屁股指挥嘴巴。口头上说公共利益第一;事实上做的是职工利益第一。 新医改交锋"收支两条线"卫生部力主专家反对 9月5日,陈竺接受记者采访时,力挺“收支两条线”政策。认为,收支两条线政策恰恰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 认为这是解决医药养医、遏制医疗领域商业贿赂等弊端的良方。 然而,卫生部门的意见令主张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把“医疗服务”作为商品由医保部门代为购买的专家们颇感忧虑,他们认为这是医改的倒退。 有关人士认为,关于“收支两条线的争论”已经触及到了医疗机构的性质定位问题,影响着未来医改走向。 卫生部力主收支两条线 “施行收支两条线的政策,需要把行政管理者的经验、掌握政策的能力同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组成‘黄金搭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政策。”陈竺部长面对记者,态度坚定。 按照卫生部门的提法,收支两条线是针对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收入全部上缴政府,支出全部由政府下拨,收支两条线互不交叉,可以彻底切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与其营业性收入的利益联系,令“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名副其实。 关键词是<政府核定收支> 政府要控制公立医院的收费标准和收入规模,不鼓励创收。 支出要由政府科学核定,给予保障,实行“核定收支,收支挂钩,超收上交,差额补助”的经济机制。 超收指核定收入规模外创收;差额指核定支出大于核定收入的差额。所以,差额也是预算核定差额而非实际财务收支差额。 公立医院收入规模由政府根据区域卫生规划统一核定实行预算控制。 “收支两条线是改革的倒退” “新医改如果施行收支两条线,等于是改革的倒退。”北京大学刘国恩教授对记者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收支两条线是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施行的管理方式。随着大批国有企业改制,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开始从许多经济领域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又要在医疗领域推广收支两条线,对医疗改革没有助益。” 同刘国恩教授一样,一直主张“购买医疗服务机制”的北京师范大学顾昕教授认为:“收支两条线的政策可能把购买医疗服务的机制转化为行政上下级之间的拨款模式。” 对上述讨论的评价 如果医院财政收支实行非税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财政部成立非税收入司,负责企业上缴利润和事业单位非税收入;负责财政支出的社会福利司负责医院财政支出。卫生局财务处、财政局福利处只管支出预算不管非税收入的话,我看可以试行。其实,各地都在试行,基层的反映是下面两条线到卫生局和财政福利处又成为一条线。还是一个小金库。而且更加无法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基层公务员也感到难以处理收支平衡问题,往往名为两条线,实为一条线。如果坚持贯彻执行,医院可能一概支出大于收入,财政你就负责填平补齐这个无底洞吧 我认为实行收支两条线有以下好处: 第一,有利于社区卫生机构努力做好公共卫生; 第二,有利于三级医院萎缩,改变公立医院倒三角状态; 第三,有利于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卫生医疗部门,他们不实行两条线,老板和职工都有扩大业务的积极性。公立医院减少的服务量你们去发挥补充作用; 第四,有利于公立医院改制,哪些受不了两条线管理,希望趋利的公立医院被迫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道路,告别政府母亲的奶水,去寻找市场五谷杂粮。 第五,有利于三级公立大医院走惠民医院道路,以后不做特需医疗和非基本医疗了,不许对外扩张了,学习美国公立医院和印度公立医院的榜样,专门做惠民的基本卫生医疗服务。 需要探索创新运行机制 需要探索创新一个能够从职工趋利动机出发达到控制费用合理消费资源的宏观公益目标的运行机制。 第一,需方投入的医疗保险费用要有一个总量控制指标,叫做总额预付制。总额可以按照床日、出院病人数或单纯性病种费用定额确定,或用其它参数加减,超支不补,结余留用。 第二,供方投入的卫生事业费用也要有一个总量控制指标,叫做定项定额预算补助,超支不补,结余可以留用。 不仅是财政收支两条线,而且是医院筹资来源两条线。不同筹资渠道的经费用途要区别开来。专款专用。 用有限责任原则取代无底洞原则。 正确认识《经济效率》概念 收入大于支出是管理学《效率》概念; 效用大于费用是经济学《效率》概念。 收支两条线可以 鼓励《雪中送炭》, 约束《锦上添花》, 从而加大效用减少费用,提高政府投入的经济效率,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 收支两条线也许只是一向情愿 从基层来的消息认为,收支两条线也许只是卫生部一向情愿。地方财政不一定执行,要执行需要财政部下达文件。财政部现在什么意见?据我所知财政部赞成定项补助。比如离退休人员费用项目;设备采购项目;疾病控制项目;科研教学项目。或按照服务人口数补助疾病控制和公共卫生经费。也没有收支两条线的计划。如果卫生要实行收支两条线可能需要和财政部共同发文才有效。 六建设服务型政府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总要求,并概括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医改进展迟缓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政府职能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管办不分离既管又办;政事不分束缚事业单位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不建设好服务型政府卫生部门就不可能完成医改历史使命。 让吃螃蟹只吃不说的人走上台说话 卫生部领导来锡调研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情况 9月6日,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率人事司、政策法规司和医政司负责人来锡调研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情况。张桃林副省长、郭兴华厅长等陪同了调研。 调研汇报会上,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陈振一代表无锡市委、市政府致欢迎词,并就无锡医疗卫生事业“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体制改革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市卫生局党委书记、局长王爱国和市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许建平分别作了汇报。 让吃螃蟹只吃不说的人走上台说话 陈书记指出,2005年无锡市在卫生、教育、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领域先后实施“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体制改革,其目的主要有三个, 一是解决政府职能转变问题, 二是解决事业单位主体地位问题, 三是解决公共事业繁荣发展问题。 高强书记肯定无锡改革成效 最后,高强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肯定了近年来无锡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机制改革,把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放在突出位置上,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陈竺高强调研上海医改申康模式 率先在全国试点医院系统“管办分离”的上海,再次跃入卫生部视野。 近日,由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高强带领的调研组来到上海,就医疗体制改革进行调研。正准备出国的卫生部部长陈竺也绕道上海停留。 高强是带着问题“有备而来”, 在医改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议题时,卫生部高层的此次调研,令各方关注。据了解,此次高强是带着问题“有备而来”,主要调研管办、医药、政事、营利与非营利等“四分开”的深层次问题。 七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 针对中国行政管理领域广泛存在的部门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胡锦涛报告鲜明提出了“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这是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和行政效能的重大举措,为未来政府机构的进一步科学整合与设置指明了方向。 陈竺部长及时提出《三医联动》新倡议,十分及时必要。预祝其成功。 巴德年发言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 为了抓紧时间落实胡总书记的指示,让老百姓尽快得到实惠,必须加强领导,提高效率。当前卫生部的职权范围和权威性已彻底地今不如昔。我国政府部门中管人口的不管健康,管医的不管药,管西医的不管中医,管城市医保的不管农村,真可谓政出多门。这样不仅效率低下,还容易酿成推逶扯皮、失误和腐败。为此,我们建议下届政府设置国家人口与健康委员会,统筹管理国家的人口与医药卫生事业,并及早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保健法》。 十七大報告透出政府機構改革信息 中共十七大報告說,要加大機構整合力度,探索實行職能有機統一的大部門體制,健全部門間協調配合機制。報告還提出“抓緊制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總體方案。” 分析人士指出,中共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實行大部門體制的改革方向,是非常值得重視的方向性要求。 中國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透露,中央和地方已經開始探索“歸口管理”模式,而大部門體制概念的提出,預示著將進一步在機構改革上采取行動。 探索“歸口管理”模式大部門體制 有關方面正在積極研究的大部門體制,被認爲可以化解政府中存在的機構重叠、職責交叉、政出多門的矛盾以及權限沖突,有助减少和規範行政審批,簡化公務手續和環節,提高政策執行效能。 對現行政府部門體制進行‘手術’,體現了中共建立强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服務型政府、革除舊有行政管理體制痼疾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它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