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固醇有益无害 北大清华改制私立大学有益无害



笔者按:近日在搜狐博客上看到张五常先生提议“中国应该让北大清华等名校改为私立”的主张,笔者颇有同感,深有感触,故写此博文以和之。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代表着中国高校的最高水平,这似乎已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全资国有的公立大学,北大与清华就好比中石化、中石油和中海油一样,它们不但垄断了中国高校的最好生源,而且垄断了中国高等教育公共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研经费)的最大份额。垄断一旦形成绝对优势,就会阻隔充分竞争,这一格局易于形成高校之间财力上的两极分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北大、清华的“一流名校”的经济效应已然发挥得淋漓尽致,除了国家政策倾斜和扶持——每年中央财政定期拨付庞大款项外,各种民间资助、民间赞助,尤其是国家重大科研基金支持,包括各种名目的横向项目和纵向项目,甚至还有不少高校名人借助“一流名校”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上和民间企业兼任各种有报酬的职务,比方,企业顾问、独立董事如此等等,当然,也有不少北大、清华名人外出讲学或作报告拥有歌星、影星一般的高昂“出场费”。

  事实上,如今的“一流名校”已有了一流的经济效益,除中央财政定期拨款外,来自社会和民间的财力支持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北大、清华而言,“一流名校”已是一种开挖不尽的无形资源,它们“自收自支”的财务独立能力已经愈加稳定而强大。从这一意义上讲,北大、清华已经具备改制为私立大学的基本条件。一流的名校,应该具备一流的“自我谋生”的能力,应该尽早“断奶”,突显世界名校风范。

  北大、清华改制为私立大学,既是国际惯例的召唤,更是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客观需要。众所周知,世界一流的名校大多是私立大学,只有私立大学的“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因此,仍旧依靠国家财政“吃饭”的北大、清华,目前应该已到了“该独立”的时候了,否则,与“一流名校”身份不符。

  再者,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大众化教育”,它已不再是过去所谓的“精英教育”,随着大学毕业生的“相对过剩”(其实是人才供求结构错位),国家已开始将更多的精力和财力投放到薄弱的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上去。

  在大学毕业生“相对过剩”、民办高校不断增多做大的今天,无论我国高等教育是否饱和或过剩,北大、清华之类的名校应该已具备改制为私立大学的基本条件。将一流名校交由社会力量办学,这样的模式可能更有效率、更有国际竞争力,这将有利于北大、清华的跨越式发展与进一步超越。因为这原本就是一种国际“名校”运作模式。

  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改制为私立大学后,许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担忧:比方,穷人的孩子是否会被排斥在名校之外?私立后的清华、北大是否会变成富人孩子的天堂?其实,这是多余的担忧。因为清华、北大是中国一流的名校,也是世界知名的大学,因此,他们不会自贬身价用“金钱标准”去招录学生;因为是私立大学,他们会效率更高;因为要吸纳与名校身份相符的优质生源,他们会比公立大学更慷慨、更大方,他们会不惜重金与公立大学争夺优质生源。因为生源质量的好坏就是“社会无声的评分”,没有好的生源,就不会有名校的未来。!

 胆固醇有益无害 北大清华改制私立大学有益无害

  最后期待:我们期待着北大、清华尽早脱离财政拨款和政府扶持,成为真正财政独立的、一流的世界名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0499.html

更多阅读

一个北大、清华、人大保送生的经历 北大清华人大mba

呵呵,取这个题目是因为去年参加了北大、清华和人大的保送生复试,并有幸都被录取了。现在写下自己保送前前后后的经历,如果能给后来的保送生们提供些许启发,是最好不过的了。鉴于自己比较懒,这篇文章会包括我保研的所有经历(按时间顺序写了

转载 北大向左,清华向右 北大清华写字楼出租

原文地址:北大向左,清华向右作者:APOLLO北大向左,清华向右——撩开两所顶尖高校神秘深远的面纱文:尚尔凡任卫军学在北大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延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做着导师每天单独布置给他的例行数学题。一般情况下,青年在两小时内

声明:《胆固醇有益无害 北大清华改制私立大学有益无害》为网友旧城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