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以来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consumer price index)节节上升,先是突破了3%的红线,进接着顺着惯性超了4%。这才让政策层紧张忙碌起来,红头文件满天飞,市场的、行政的手段都使出来了。其实老百姓的感觉,物价早就在涨。05年以来的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房价已经翻番了。但是因为房价没有进入CPI指数,原因是住房商品不属于消费而是投资。我有些疑惑,房屋不就是耐用消费品吗,怎么就成为投资品呢?
老百姓在市场上购买有两个目的,或消费或投资。以投资为目的的购买是为了卖或出租获得更多的金钱收入,而以消费为目的的购买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用于生活,无论是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还是奢侈生活金银珠宝锦衣靓车豪宅名表美酒高尔夫。
当然,住房作为投资品是国际惯例。国际通行的做法将住房列位固定资产投资,不属于日常消费。从失效性看,CPI反映的是当月居民商品消费支出水平,而住房一旦购买,居民支出并不会逐月改变,因此住房消费与CPI的时间性不一致。这似乎有些道理。
我国CPI指数包含了八大类消费品,251个分类。它们是食品、烟酒及用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其中居住包括建房和装修材料、房租、房贷利率和物业费、水电、燃料商品。目前占总CPI的11.5%。
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几个问题:
1 居住类在CPI中的比重明显偏低,问题出现在房租的统计上。一是实际发生租赁交易的没有完全统计,二是自有房屋者使用不算租。既然把居民购买房屋看做投资,那么作为资产的房屋自用也是有机会成本的。资产价格上升必然带动资产使用成本上升。实际情况正是这样,随着住房价格突飞猛进,房屋租赁价格上不断上升。那些住在自有房屋的老百姓也花费了较高的使用成本。
2 类似房屋的特性的商品很多,惟独房屋是投资品。这显然是一种简化。严格说来,耐用商品都可作为投资品。比方说,汽车可以买也可以租。租是消费而买应该是投资。这与房子的情形完全一样。其实房子完全可以像其它耐用商品一样按消费品计入CPI指标。
问题的关键出在房屋买的时候和用的时候都没有计入CPI指数。不管我们怎么看耐用商品,消费品也罢投资品也罢,我们要用一致的眼光看。如果是消费品那简单了,购买是一次性计入CPI指数;如果是投资品,那就按使用价格(租赁费用)每月计入CPI指数。我们的住房两头都不沾,结果只能是CPI指数与老百姓实际消费价格的巨大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