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析深圳、浦东、滨海三特区和北京建设国际和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成功经验,特别是深圳“金融创新、支柱产业、市场机制、借力香港”的经验对打造西部金融中心的重要借鉴意义,分析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各自优势和劣势,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四个资金来源,提出了“创建西部证券柜台交易中心、创办重庆城乡统筹银行、创立渝沪京粤港金融协作商会、打造产业金融中心、鼓励金融创新,以新的金融品种和服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五大对策建议,本文较长,分15篇连载,欢迎理性讨论教正) 五、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优势和不足
何为金融中心?一般指一个区域的中心城市或地区,它们凭借优越的经济、政治和地理条件,以及发达的交通、通信基础设施,能够为诸多金融机构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交易和中介服务,并成为全球性,国家性或地域性资本集散地和金融交易清算地。按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通俗的说法金融中心就是金融中介的活动中心。
金融中心的形成条件大体有五个方面: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金融中心要靠庞大的经济实体来支撑;二是高度集中的金融机构和发达的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期资市场、外汇市场等等。金融体系越发达,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提供选择的机会就越多,金融服务就越便利周到,人们从事金融活动的欲望就越强,社会闲散资金就会吸收到生产用途上来;三是健全的金融法规和管理制度,宽松的金融管制;四是地理位置优越,有广阔的腹地作为金融服务的对象;五是拥有足够多的金融专业人才。其中地理位置、经济实力,金融发展是金融中心形成的三大基础要素。
2006年9月16日,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右三)在金融办主任罗广(右二)陪同下参观“全国金融知识巡展”。左一为本文作者蔡律。来源:重庆日报
重庆建设西部金融中心有如下优势:
1、重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千里为重,广大为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新任不久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妙评重庆。重庆两江环抱,承东起西,沟通南北,东连湖湘,西出川峡,南达云贵,北上中原,从地理区位看,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是外资进入西部市场的窗口.随着2006年三峡工程的完工和“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的建成,重庆成为长江上游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对金融中心形成起重要作用,良好的基础设施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条件,能够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积聚在金融中心,形成示范吸磁效应,并辐射四周城市群,市场直接辐射人口3.6亿。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基础性条件。 2、重庆具备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相匹配的经济实力。 金融中心是建立在发达的区域经济上的,金融业要靠庞大的具有发展潜力的实体经济来支撑。从西部13个大中型城市GDP比较可以看出,重庆“十五”以来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自信心增强。2005年的重庆经济总量、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突破3000亿、2000亿、1000亿人民币。重庆经济的发展带对金融服务的提出更多的新要求,成为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推动力。 3、重庆有百年金融文化沉淀,抗战时期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 1904年3月,濬川源银行在重庆打铜街成立,这是西南第一家银行,此后,重庆又先后成立聚兴诚,美丰,金城等近十家银行。到抗战前夕,除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外,重庆市共有13家。资本在5万元以上的钱庄有23家,抗战爆发后,大批银行从外地陆续迁到重庆,重庆银行业是有较大发展。直至1939年底,重庆共有银行30余家,资本1亿元以上。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截止1942年9月,重庆银行除中交农四行外,各省银行有14家,商业银行有35家,总数达53家,1945年8月抗日战争结束时,重庆共有银行,钱庄共233个,其中总行61个家,分行32个,支行6个,办事处113个,钱庄银号21个。重庆商业银行1945年总产业28400万元。全国国统区共有416家,重庆占15%,它代表中国民族金融资本的主体,是中国金融业的核心。 1945年,重庆的保险公司已达53家,专营48家;重庆保险业发展迅速,除9家资本额不详外,44家资本总额26000万元。信托业在重庆也达到极盛。中央信托局1944年存,放款和投资分别达到30.23亿元,31.15亿元和5.19亿元。重庆金融市场票据业务发展很快,1945年交持票据202.88亿张,交换总额26104.29亿。外汇管理抗战以前沪港渝鼎足而立,沪港沦陷后,重庆成为大后唯一的外汇交易和管理中心。随着银行向重庆集中,重庆银行界也向外扩展,形成了重庆为中心,以国统中心为活动范围的金融市场和金融网络。抗战八年,重庆的金融业在全国占主导地位并发挥统导作用,从而使重庆成为战时金融中心,促进了重庆工业发展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华商银行行长彭观贵(左三)、总经理谢军(左二)一行与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会谈。本文作者蔡律(左一)陪同会谈。
4.重庆金融业的发展在重庆产业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引擎。
2003年,重庆金融业增加值为85亿,占重庆GDP比为3.8%。2004年,重庆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93.45亿,占重庆GDP3.5%。重庆目前支柱产业汽车摩托车,兵装工业,资源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重庆市工业企业实现总利润113.38亿,同期重庆银行业实现盈利34.6亿元。 2004年末,重庆各级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5716家,其中政策性银行份行2家,国有商业银行份行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份行9家,城市商业银行2家,市农村信用联社1家,区县农业信用联社39家,信托投资公司2家。从业人员50835人,2005年,重庆外贸银行5家,全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5224亿元,负债总额5141亿元,实现利润26亿元。各项本外币村货款余额分别4785.8亿元,5779.3亿元,3779.3亿元。 2005年各银行办理商业票据承总905亿,商业票据占现4171亿,同业拆借,债券回购,现券交易累计3846亿元。重庆票据市场,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交易在西部12省市中处于领先地位,重庆资金、资本的聚集中心地位已初步形成。 重庆资本市场,期货市场,保险市场,外汇市场近年来也都在稳定发展。 5、三峡工程,重庆直辖,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改革试验区四大国策给重庆带来旺盛的投融资需求和发展金融业的机遇 199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2006年5月20日主体工程完工。百万三峡移民换来“能照亮半个中国”的电力。重庆因三峡工程而被确立为中国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是三峡工程的奉献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库区崛起了座座新城,为确保移“开发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必须解决库区产业空虚化问题,随着三期移民工作的展开,库区后期扶持和产业发展支持都给金融业发展带来机遇,有专家提出三峡库区作为生态经济圈可成立三峡特区,万州商业银行正寻找海外战略投资者改组成三峡银行。 资本稀缺是包括重庆在内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障碍。西部开发前期主要是通过财政及政策性金融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环境的建设。解决资本问题最终要靠“市场主导,政府促进”。建立金融中心,就是增强金融业的送血功能,解决资本形成能力不足问题,以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6、重庆具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打造金融中心的载体------渝中半岛解放碑、江北城 重庆渝中半岛两江环抱,依山建城,是重庆市的母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形如天鹅状的狭长半岛,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是大自然赐给重庆的园林城市。在母城的内核的解放碑,在面积有0.91平方公里的“十字金街”,已经汇聚380多个国内外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分支机构。渝中区2004年GDP176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80.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6%。专家认为:当一个行业的增加值占GDP的5%,就是一个地区的支柱产业。金融业已成为重庆市渝中区的支柱产业。但由于重庆市是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城市,区县差异很大,金融业的增加值在重庆GDP2004年占3.5%,但这并不妨碍重庆市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引导主城区金融机构相对集中布局,逐步形成功能齐全,国际接轨,辐射力强的中央商务区核心金融区.从国内外金融业发展情况看,一个金融中心在地理上都有一个相对集中的金融中心区,如纽约的华尔街,伦敦的伦巴第街金融城,东京的银座,香港的中环,上海的陆家嘴,北京的金融街,深圳的深南路、蔡屋围一线正在建设“金融港”。按照重庆市“十一五”规划,整合重庆金融资源,打造一个金融核心区,渝中半岛解放碑至朝天门打造成“金融半岛”或“资本半岛”,联动江北城,应该是举世无双。这个半岛金融文脉所蕴藏的潜能和张力使世人无法忽略中国西部古老而又年轻的金融中心-重庆。重庆银行行长甘为民在答网友提问。(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甘为民]: 我对重庆直辖十年来金融业的变化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第一个就是96年底的时候存款是800个亿,贷款是900个亿,那么到了2007年6月末我们的存款已经突破6千亿元,贷款接近5千亿元:第二,从金融机构的数量来看,当时的金融机构只有国有银行的几个分行和重庆市商业银行和农信社,大概有7、8家银行金融机构,到今天的话,金融机构的数量已经超过了20家,有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有外资银行;第三个方面变化,从资产质量上可以看得出来,当时全重庆市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占25%以上,而我们今天,重庆银行业的平均不良资产率只有不到7%。
一份由中国社科院独立完成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这样评价重庆:
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的排名是最靠后的。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它更多地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的特征,比如政府对经济干预较多、地方金融部门独立性不强、地区法治环境有待改善、社会诚信文化有待加强等等。 与京沪深和西部诸省区相比较,重庆建设金融中心也有不足之处: 1、重庆金融体系不健全 金融机构数量少,银行,证券,保险数量多,创业投资,基金公司,信托公司少。货币经纪公司,证券融资公司,金融租货公司,创业风险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有的甚至是空白。国内金融机构多,外资金融机构少,外资证券,基金,信托,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还设有大的突破。 2、重庆创业投资不活跃 专家提出: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是1:4。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机构只有两家,拥有资本7.6亿,“十五”以来虽先后支持36个多亿原始创新项目,但对677家重庆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要求有点杯水车薪。重庆风险投资资金规模小,投资手段单一,发展缓慢,相比较深圳创业投资公司193家,创投资本130亿,中小企业板不仅为高新技术上市又为创投公司提供了退出机制,创业投资十分活跃,重庆则需要扩大风险投资基金规模,鼓励国内机构及企业来重庆创办风险投资公司。 3、资本市场短腿严重 十几年来,重庆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初具规模,重庆上市公司无论是从数量,质量,直接筹资量及证券交易量与建设长江上游金融中心的目标相差太远。 重庆市截止2005年低,境内上市公司29家,截止2006年3月,境外上市3家,境内上市公司公司总币值291.34亿,重庆市上市公司的数量甚至不及邻省,如四川68家,湖北59家,湖南48家。陕西省也有27家。重庆市至2004年,通过国内资本市场累计筹资135.79亿在香港累计筹资27亿。远低于直辖市,甚至落后于贵州。重庆上市公司资源储备不足,重庆企业特征是“三多三少”,即汽摩企业多,房地产企业多,中小企业多,高成长企业少,高新技术企业少,资源高聚企业少。资本市场喜欢高成长性企业和国家产业政策明确鼓励发展的企业。重庆至今还设有现代农业类企业上市。对大城市带大农村的重庆市来说是不利的。中信银行重庆分行党委书记行长胡罡:2006年我们创造了2个多亿的利润,但员工只有370名。今年我们又招聘了一些优秀人才,包括十几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硕士。从现在的人才结构看,我们有30几个硕士,其中5、6个海外归来的硕士,本科生占总人数的60%几,其余的都是大专以上。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要发挥我们的比较优势,中信银行和中信集团与别的银行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是一个有混业经营背景的银行,中信集团是中国金融门类最齐全的,它是中国混业经营的试点。现在中信集团已经在天津的滨海新区推出了混业经营模式,天津是中国金融创新试验区,天津市政府找了中信集团全面合作,这个合作现在已经在天津分行开始试点。也就是说在中信银行的网点里面不但可以买到中信银行的金融产品,还可以买到中信证券的金融产品,还有中信保险的金融产品。虽然别的银行也可能有这些服务,但别的银行都是代销,而我们是直销,我们是金融超市。网点既是中信银行的支行网点,也是中信信托,中信基金的网点,客户在那里可以办理所有的开户和借款手续。天津有这样一个试点之后,我们就有把它引进到重庆来的想法,因为国务院批准重庆建设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它的内涵和外延应该比金融试验区的内涵和外延还广阔,还丰富,如果我们把这样一个金融超市也引进重庆,市场非常可观,而且也能丰富和提升重庆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的内容。(来源:新华网重庆频道)
世界第八大奇异建筑——忠县石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