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贸易格局中,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于对发达国家出口初级商品换取制成品进口。促进南南贸易有时被用作替代这种贸易格局的手段。南南贸易重要性的迅速上升,尤其是在过去二十年中的发展,是若干因素的表现。首先,这一贸易在1980 年代滑坡之后重新恢复了元气。第二,大量发展中国家在实行贸易改革和缔结区域贸易协定的同时采取了更为外向型的发展战略,这一走势极大地改善了进入其市场的机会,包括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准入。但是,南南贸易迅速发展的最重要原因是,一些大型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的产出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另外,这些国家生机勃勃的增长业绩与区域之内的专门化和生产分工密切相连。

南南贸易的壮大是个事实,但是,要明了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的近期动态,就应当对统计数据加以认真评估。实际上,发展中国家间贸易在过去十年左右增长斐然,而且制成品出口在这一崛起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表面印象,在开展此种评估时应当对这一表面印象加以某些限定。 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流动中不断增强的作用似乎首先来自于少数亚洲经济体高于平均水平的增长业绩,以及这些经济体对外贸易水平和构成随之而来发生的转变。制成品南南贸易统计量上升的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东亚区域内分工生产最终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产品而发生双重统计所造成的。另一个原因是,由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具有转运港口或区域集散港的作用,也存在着重复统计的情况。在制成品南南贸易稳缓增长的过程中,三角贸易占有重要地位,这意味着,制成品南南贸易的主要部分并没有降低发展中国家制成品出口对于发达国家市场总需求的依赖程度。只要发达国家,特别是作为东亚最重要出口市场的美国,对于在东亚之内生产分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产品保持高位的最终需求,三角贸易和由此而来的南南贸易就能维持强劲。另一方面,拉丁美洲的经济回弹为与三角贸易无关的制成品南南贸易改善了前景。从贸易统计数据看,初级商品南南贸易的增幅较为一般。但是,这种贸易涉及的国家数目,多于制成品南南贸易有力增长涉及到的国家。非洲以及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借助初级商品南南贸易,赢回了在1980 年代失去的、在南南总贸易中原有的部分市场份额。对亚洲高速增长发展中国家的初级商品南南出口不断扩大,这在被称为“新贸易地理”的布局中,确实有可能演变为最具活力的特征。 出于多种原因,始终应当把促进南南贸易定为一个目标。第一,发达国家增长乏力,对涉及发展中国家出口利益的产品仍然设置着贸易壁垒,这意味着,发展中国家为了促进出口增长就需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相互间的市场。第二,亚洲高速增长经济体的规模巨大,减少了发展中国家为了获益于规模经济而争取发达国家市场的必要性。第三,继续依赖于发达国家市场可能会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压力:要想使进入这些国家的市场准入得到改善,就必须迅速实行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保护知识产权、对外国直接投资实行开放政策。较一般而言,这种挂钩压力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空间面临受到更大挤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