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出差,人在武汉,跟武汉的企业家和银行的朋友谈点资本运作之类的话题,说些武汉人究竟应该如何走出武汉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大事。自然,就要涉及到如何看待武汉的优势这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最近,看了辜胜阻先生阐述的大武汉所谓“五大比较优势”( 《小康》杂志:“寻找大武汉”2007年8月),非常有启发,但是,还是觉得有一些疑问:
第一,成本优势。武汉地处中部,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土地资源。武汉地区的劳动力成本总体水平明显偏低。
质疑:土地资源丰富?相对什么来说的?有权阶层还要继续利用土地资源来寻租吗?还有,低素质的廉价劳动力能够带来什么?
第二,产业基础。武汉城市圈具有比较完备的产业基础,尤其是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能源原材料等领域实力较强,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质疑:完备的产业基础?配套能力究竟如何?该地区企业的战略规划、融资能力和制度建设如何,这些才是关键。硬件只是皮毛。
第三,资源禀赋。武汉城市圈内及周边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一方面武汉水资源以及水电量排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临近省份的煤炭、有色金属资源也十分充裕,供给方便。同时,武汉城市圈地区也是我国主要的科教中心和智力密集区,人才储备量和科研能力占据绝对优势。
质疑:资源丰富,表面上看就是这样,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往往最容易沦落为“劈柴挑水”的苦工。武汉人的就业状况一直不佳,收入始终不高。为什么?武汉人才济济?这往往是排挤外来人才的一个借口。还有,这一条与第一条是矛盾的,严重矛盾,一个人才济济的智力资源大省,居然就满足于利用廉价劳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低素质的人能创造出什么价值?思科为了吸引高素质人才,可以为引进一个人才花50-500万美元!在十年之内,它引进了数千名高级人才,结果,思科才占领网络经济的制高点。所以,21世纪是高素质人才群体在一个良好的企业组织内创造奇迹的时代。
第四,区位优势。武汉城市圈的区位特点突出地表现为“中转性”和“过渡性”,在国家的整个区域经济中起着重要的过渡和对接作用。同时,武汉城市圈还处于几个城市圈连线的交点上。在 “十字中心”的位置使武汉城市圈具有显著的市场辐射力。
质疑:区位优势,打开中国地图表面上看是这样。可是,你再看世界地图,武汉就是一座典型的内陆城市,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化时代,这个所谓的“区位优势”基本没有意义。可是,武汉的流动人口偏少,流动人口中低素质人居多。在武汉街头,你总是能够在大街上看到一些赤膊上阵的人,这些人在某些行业当然必不可少,可是,有多少高素质的人对武汉感兴趣而且可以在这里发挥才干呢?
第五,市场空间。武汉城市圈所居于的长江中游地区人口众多,交通便捷,物流通畅,可开发的市场空间不可限量。
质疑:市场空间。这个不用置疑,可是,市场是需要组织和有效管理的,如果武汉没有企业充当市场的创新者和整合者,你就是别人砧板上的一块肉,给别人当作价值链上的一环而已。
结论:在全球化时代,企业家早已在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了,武汉不要死抱这几条不着边际的“优势”不放,坐井观天,夜郎自大,不思进取,甚至醉生梦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