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召开的“2007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司长曹长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首次正式说出发改委的想法,将在保证油品供应、补偿炼油企业成本的同时,稳妥推进石油价格改革。 这番话是在日前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巨头再次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对成品油进行提价,汽油上涨200元/吨,柴油150元/吨,申请未得到发改委批复的前提下引发出来的。其实,去年3月和5月对成品油销售价格的两次上调,90#汽油和0#柴油零售中准价在去年5月24日时,分别上调了750元/吨和650元/吨。但从今年3月起,特别是6月份以来,随着国际市场油价的大幅度反弹,国内油价与国际市场的油价差距再次拉大。 那么高油价真的能催生燃油税年内出台吗?

其实,燃油税年内推出是基于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早在今年1月25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2007年全国税收工作要点》,将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列入2007年工作范围。其二,3月5日,财政部在《关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披露,今年将抓紧完善燃油税改革方案并择机实施。其三,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表示,下半年将继续改革石油产品、天然气和煤炭的定价机制,最终实现能源价格的市场化,并将在适当时机征收燃油税和环境税。通过以上三点开始看出,掌管有价格权限的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的意见已然高度一致。 曹长庆说,国际市场油价的上涨和国内的销售价又不能互动,增加了炼油企业的成本压力。同时,油价过低也不利于节能减排,所以确确实实需要改革,需要调整。因为2005年和2006年,为弥补中石化炼油上的巨亏,国家分别拨款100亿元和50亿元,作为补贴。 对于开征燃油税,有人说一路上涨的国际原油价格曾经是拦路石,现在似乎正在成为催化剂。而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早在两年前就公开发表意见称,高油价不应是燃油税迟迟不出台的理由。 然而同样来自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一位人士预期,燃油税年内破冰已经没有悬念,但由于部委之间工作的协调和衔接需要时间,在三季度以前不会亮相。时间不等人,国际原油价格如果真如高盛预测的那样每桶攀升至95美元甚至涨破100美元大关,那时要推出燃油税更为艰难。而也有专家认为,我国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应该逐步向全面放开过渡。在各种成本和利润数据都全面且可信的前提下,成品油价的变化,就可能不再这么敏感了。 当然,多数专家都认为国际油价的攀升对于三大石油公司提出调整油价的风波有着不可推卸的传导作用,一边是涨价的呼声,另一边居高不下的CPI数据也正在考验着决策层。有石化专家称,国内的CPI指数已经连续3个月超过了3%的警戒线。在CPI构成中,汽油、柴油、天然气的权重占11.87%。油价的上涨对物价具有直接的传导作用。油价的上涨除了对交通带来影响,还会带来粮食价格的上涨,因为化肥、农药、塑料等化工行业都需要用到石油原料。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一位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油价的上涨对下游的化工产业肯定会有影响。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石油价格的波动会给众多行业带来连锁反应。油价高烧令中石油、中石化等炼油企业受到的影响最大;此外,运输、航空、化肥等用油(气)企业也会受到波及。目前原油现货在每桶60美元左右,化工行业还可以维持,但如果原油现货价格突破每桶70美元大关,化工行业效益肯定下滑,会要受到不小的影响。 在谈到燃油税要出台石化协会持何态度时,这位负责人表示,现在不知道燃油税的比例到底是多少,所以还不太好表态,我们对此也非常关注,因为这关系到化工产业今后的发展。 另据记者调查发现,大家一致认为燃油税年内肯定出台,所以有些商家赶在国家上调成品油零售价前囤油。囤油会不会引起油荒?燃油税出台会不会对化工行业不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