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是国家宏观发展的重要战略,是落实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国家批准成渝试点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对成渝经济区发展战略、发展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规划成渝经济区由成都等14个市和重庆1小时经济圈组成,谋求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该规划并没有将渝东北和渝东南地区并入成渝经济区之内,不利于两翼地区自身发展,不利于城乡统筹发展改革的有效进行。为了更好的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西部大开发、城乡统筹发展等重大战略,可以考虑将两翼地区纳入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具体而言,可以实现五个有利于。 1、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城乡统筹发展是成渝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两翼地区包括在内有利于缩小该地区与重庆1小时经济圈、成都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实现协调发展,为全国城乡统筹发展积累宝贵的改革经验。 2、有利于优化产业集群,形成优势产业互补。 两翼地区在三峡旅游文化、三峡能源水电、石油化工和物流等产业发展上具有优势,可以完善成渝经济区产业结构,扩大成渝经济区经济规模,加大区域发展潜力,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从而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 3、有利于扩大经济辐射能力,带动陕西、贵州、湖北等中西部地区实现联动发展。 渝东北地区毗邻陕西和湖北,渝东南地区毗邻贵州,将两翼地区划入成渝经济区有利于扩大经济辐射能力,提高西部各省区经济合作水平,发挥协同效益。使成渝经济区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发展中心,成为国家在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4、有利于开发性移民和流动人口管理,建立完善、灵活的社会保障体系。

开发性移民的安置工作是重庆三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成渝拥有众多的流动劳动力群体,将两翼地区划入成渝经济区有利于对区域内流动人口统筹管理,打破分割劳动力市场的限制,为户籍制度改革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同时,更便于建立起“便参保,易转移”的社会保障体系。最终,依靠提升人力资本拉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增长有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的历史性跨越。 5、有利于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生态安全。 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工作是成渝经济区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将两翼地区划入成渝经济区将包括长江上游流域的区域包括在统筹发展之内,有利于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等生态工程,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