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密闭管理制度 制度下的和谐管理



 我认为管理模式和思想,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的,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大致都要经过以下三步:

  第一步:制度化管理(法家思想)

  第二步:人性化管理(儒家思想)

  第三步:自律化管理(道家思想)

  如今在初建立的企业和从家族管理向规范化管理转型的企业中,我们常遇到一些管理方法上的问题。比如和员工太过亲密,本以为可以方便管理与沟通,可结果却是走的越近,越难管理,失去了威信,员工任意妄为,有令不从;而严厉些吧,员工又觉得你很苛刻,产生抵触情绪,工作效率仍然不高。

 煤矿井下密闭管理制度 制度下的和谐管理

  所以,我们不妨借鉴一下中国历史文化中的智慧,主要有法家、儒家、道家。我认为:先以法家思想奠定公司的行为及法度基础(制度化管理);而后以儒家思想管理公司(人性化管理);最后达到道家“无为而治”的境界(自律化管理)。

  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倡: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提倡触犯法律一律同罪;推崇不断创新、改革等。一系列的观点思想应用到今天的企业管理中,尤其是初创基业和开始扩大进行变革的企业,十分有借鉴意义。一个公司如同一个国家若行事无法可依也很快就会出现混乱,没有律法,即使是再轻的处罚,当事人也会觉得重。若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触及了责任问题,自然就按规定处理,也就没人会有怨言。

  确立了严谨的制度后,此时除依法管理外,就要运用第二种思想——儒家思想。在共同遵守规章制度的氛围中,与大家和谐相处,创造基于律法为前提的情感管理(人性化管理)。做到刚柔并济,软硬合宜

  待公司在以上两种思想下和谐平稳发展成熟后,导入第三种思想——道家思想。道家推崇“虚静无为”“无为而治”,其内涵是以柔克刚,以退为进,具有强大的韧性力量。到此阶段,企业已经变成了一个可以自行运转的,强大的,高度智能的,不可摧毁的组织。

  以上三种思想各有特色,但独立开来,便显出了缺点与不足,只有组合运用,威力才会强大,只是企业不同发展时期侧重点不同而已,切不可颠倒了顺序或过分强调某一种思想。

  过于依靠律法治理企业,容易造成员工忠诚度低,无归属感,与公司貌合神离,完全是利益驱动。这样的企业一旦遇到重大的危机或困境极容易轰然倒塌,土崩瓦解。而过于注重儒家的思想,又极容易导致重德不重才,权力斗争严重,讲忠心和圆滑,执行力下降。道家思想更要在前两种思想已经充分奠定公司扎实基础的时候才能导入。企业连罚款制度都没有成熟完善。此时想无为而治只能是天下大乱。

  用法家思想治天下,用儒家思想安天下,用道家思想持天下。这种管理思想和模式在西方企业的管理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找到。

  在1953年以前,欧美的管理主要是以福特为代表的大规模总动员生产管理方式。员工素质不高,人员密集,技术要求较低。以制度为主的严格管理是必须的。制度是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的根本,是让众多员工工作和行为协调统一的基础,简单一致才能产生执行力。军队的执行力是最好的,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死都要执行,就因为制度严格。

  1953年以后,TPM(全面生产管理)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丰田为代表的JIT(准时生产制)管理模式出现。JIT(包含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改变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定员、定岗制为主的管理方式,更强调工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当时由于订单出现多样化、小额化和特色化。大规模生产方式必然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所以非定员、定岗的流动性岗位设置开始出现,以减少员工总数,降低生产成本。但我们必须明白,JIT为代表的管理模式,要求员工是多面手,有自觉性,创造性,强烈的企业归属感,这必须要在长期制度化管理的情况件下,使员工的行为、工作得以规范后才可以实行。JTT管理模式中,企业文化发展和员工薪资福利都必须相应大幅提高,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员工的自觉性和创造力。以人性化管理为基础的创新、自觉与和谐成为管理重点。(TPM与JIT在很多方面有相同之处,可以相互作用,只是JIT主要是从流程的角度进行改进,而TPM主要是从硬件和设备的角度进行改进)。

  现在,欧美一些优秀的企业,开始出现自律式的管理方式。这些企业的管理者认为,如果员工可以用二个小时时间做完一天的工作,那员工就可以下班了,这样不但可以节约综合办公费用,员工还可以利用其它时间去学习、休息和进行其它活动。企业主的观点是:员工的能力可以通过学习得以提升,休息好了工作效率才高,丰富的生活是创造力的源泉。

  所以,企业管理尤其是生产型企业管理必然要经过制度化管理模式,人性化管理模式和自律化管理模式三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不能省略,但借鉴西方管理发展历程和管理经验,我们可以缩短这个过程。在中国现在的企业中,广东企业大部分已具有制度化管理(第一过程)的模式,有的已经开始向人性化管理的创造型、学习型企业迈进。但在江浙和内地的企业,很大一部分还处在从家族式管理向制度化管理的过度中。进程不能省略,但有了其它地区的改革经验,我们可能用3-5年的时间完成这个转变,以减少时间。但短期的改革成功,无法和西方100多年的自然发展相比拟,因为我们的员工素质、管理者水平、企业主的意识、技术能力等都没有西方长期自然演变那么底蕴深厚,不过结合中国的特点,相辅相成,去应对全球化竞争,还是可以的。

  另外,国家管理的发展进程也有相同的情况,建国初期主要是军人政权,强调制度化管理(法家思想);然后是民族化治理,强高人性化与和谐(儒家思想);最后是所谓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经济和科学高度发达,按需分配,自觉工作,强调自律化管理(道家思想)。这是管理通用性。

  但任何企业进行管理革新前,首先要确定好自己的企业处于什么管理阶段,然后逐步推行制度化、人性化和自律化的三个步骤,不能只是听别人谈人性化好,就去搞人性化管理,可能你连制度都不健全,如何实施人性化管理?其实企业改革,难的不是管理模式的确定,而是有没有实际推行改革经验的人才,以及在改革过程中,企业主在如何进行授权和监督上达成良好的平衡。改革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或打破企业原有的组织结构和权力平衡,如果一个企业不进行任何一丁点的人事和权力变化,不进行任何制度、奖惩和福利待遇调整而使改革得以成功,几乎是不可能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092.html

更多阅读

煤矿井下风门设计图 煤矿井下立式风门联锁装置的应用

      煤矿井下通风设施是否真正发挥作用,是杜绝瓦斯煤尘重特大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风量的稳定、可靠则直接关系到矿井的安全生产。由于受运输干扰,风门间未进行可靠联锁,井下经常出现两道风门被同时打开,造成风流短路的现象。因此

万科:完美制度下的链条管理

在万科,项目成本控制表现在从前期立项、项目市场定位、工程施工与采购、销售控制与管理、资金运作与财务管理到物业管理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渗透和运用。作为资金密集型行业,房地产业对于资金成本的管理直接考验开发商的资金计划和管

组织结构变革 组织变革下的和谐管理——基于人本管理的思考

构建和谐社会是的主题,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就应该把和谐主题贯穿于企业管理过程之中。2007年,国家局出台204号文件,决定在行业内进行全面的用工分配制度改革,是一场深化改革,触动行业的方方面面,涉及全行业烟草职工的切身利益。当前,各烟草

环境的不确定性矩阵 不确定环境下的和谐生产方式

  [案例分析]不确定环境下的和谐生产方式   高虹经纬纺织公司内部围绕信息系统建设的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却基于一个共同的背景——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   第一种意见,在销售渠道上做投入,将广大销售商纳入信息系统。大家共

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会制度

□杜雪梅现代企业制度,就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它是使企业成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企业机制。在这种企业机制下,必须建立与之相适

声明:《煤矿井下密闭管理制度 制度下的和谐管理》为网友深陪深伴深拥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