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相生



  我国1994年以来一直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安排,中国的利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元利率的影响,2001年至2003年美联储持续的调低利率导致了人民币连续八次降息,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自主性受到明显限制。

  Mundell(1961)提出的开放经济下“三元悖论”(Trilemma)是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货币政策的完全独立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汇率的完全稳定不能兼得。也就是说,在资本完全流动的情况下,一国若想维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实行相对浮动的汇率制度;若想保持汇率的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加入WTO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地位的加大,中国无论是经常项还是资本项对外开放的进程显著加快。2005年启动的汇率制度改革,可以看作是中国在外部压力以及自身内部经济失衡压力下的被动选择。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相生
  从货币供应增长趋势图上来看,过去数年,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速长期保持在15%上下的水平波动,不论是汇改前,还是汇改后,货币供应量的增速基本未有明显下降过。高额、持续的贸易顺差以及不断快速累加的外汇储备意味着流动性过剩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都将是央行货币政策的重点。2006年,国内基础货币投放量同比增长20.9%,达到近年新高。与此同时,年度新增贷款也从2003年的27700亿元增加到了2006年的31541亿元。类似于通胀的信贷扩张成为助推国内投资过速增长的主要力量。背后的注解是货币供应量的快速增长和信贷加速扩张产生的低利率成为企业投资冲动的根源。

  在这种背景下,收缩银根似乎已经成为央行的常规性动作。2004年迄今,央行共8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5年以来央行施行了共计6次加息举措。此外,央行近年也显著加大了银行票据的发行量以对冲外币占款,收缩流动性。

  但是,央行采取的这些紧缩性干预政策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长期来看,随着短期利率上升,资本将进一步流入,推动实际汇率升值。同时,大幅的贸易顺差和美国经济放缓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的汇率政策施加更大的政治压力,从而导致人民币的加速升值。我们预计央行将会放宽人民币汇率每日波动幅度,以防止投机资金的过度流入。与此对应的是,人民币短期内加速升值的势头明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373.html

更多阅读

杀印相生格局的辨识 杀印相生败格

首先普及一下八字最基础的知识,就是偏印的特质。这是一个非常纯粹的煞星,除了自恋以外一点好的能力都没有(如果自恋也算是一种能力的话),在煞星中都是最烂的,既无伤官的聪明,也没有比劫的漂亮外表,更没有偏财的赚钱头脑,属于什么都不是那伙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中国

林贤剑译、林小芳校在匹兹堡召开的20个主要经济体首脑会议结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宣称:“我们已经实现我们之前从来没有见过的有形的全球经济合作水平,……我们的金融体系与去年失败的体系相比,已大为不同,并更安全。”1原来,奥巴马总统所

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 中国消费者变化特点与未来营销趋势

最近著名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对中国城镇消费者心理与购买行为进行调查与研究后发现有以下八个方面的新特点:(2012)1 尽管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中国消费者对未来收入仍然信心十足;2 消费取舍行为大幅减少;3 初次购买对消费增长的重要性减弱

声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与汇率稳定之间的矛盾将长期相生》为网友我酷毙了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