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必克 守必坚 非均衡论之必攻不守卷



 必攻不守部分,具体阐述了在布局完成以后,纯军事的战争谋略。也是,通过贯彻非均衡的兵力配置,来达成军事目标的过程。

  善用兵者

  作为善于谋全局、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帅而言,必须立足于现实层面的物质条件,去创造性的利用谋略去改变客观环境,而无须去企求现实层面以外的胜利。

  就战争本身而言,无论处于敌对的那一方,任何一个层次,都具有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关键之处,不在于拥有多少兵力、多少资源,而在于如何善于非均衡配置兵力,扬长避短。所以,孙子兵法说:善于作战的人,总是力图在战争中使自己一方发展壮大,而不去苛求得到支援。

  因此,对于真正善用兵者来说,无论自己处于什么样的实力之中,敌人力量有多强大,都可以通过非均衡配置己兵力,来调动、分割、削弱敌人,使其空有庞大兵力却无法有效投入战斗;拥有坚固工事也不得不放弃,在我方预先设定的战场作战;空有强大武器,也无法发挥作用。而我方则随着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转化,以迂为直,以患为利,集中优势兵力将敌人逐个歼灭。

  所以,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在于是否善非均衡配置兵力,是否掌握了用兵之道。

  用兵之要

  从战争规律来说,以强胜弱,寡不敌众是永恒不变的。如时常所见,徒手作战的,打不过拿刀、拿枪的;骑着马无法战胜开着坦克的;作战再勇猛的一个人,无法敌得过七八个人的进攻,这是无法忽视的根本法则。

  是不是具有优势的军队就能够胜利?军队数量众多的一方,就一定能战胜数量少的一方?后勤供给丰足的一方,就能够战胜不丰足的一方?武器精良的一方,就一定能够战胜武器不够精良的一方?

  其实不是这样的,要是这样军事史就没有现在这样精彩,所有的战争也就不用打了,因为在打之前已经决定了最终胜负的结果。

  现实中的战争,它不是任何一个单独要素的简单比拼。它是天气、地形、政治、经济、军队素质等军事实力的综合较量,它们的力量的发挥要依靠指挥军事的人的灵活配置、运用。同时,也给了指挥作战一个广阔的舞台,为实力弱小的军队提供了战胜强大敌人的机遇。

  战争之所以充满了不可测,在于它赋予了懂得用兵的人,改变双方战争胜负的魔术棒。懂得用兵的人,通过挥舞这根决定胜负的魔术棒:就能够使休养得好的敌人,来回疲惫的奔走;使坚守不出的敌人,调动变成毫无险可守的孤军;使军队数量众多的敌人,不得不分散。

  正因为战争充满了不可测的因素,所以无论是占据优势,还是不具备优势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决定战争的胜负。战争能够使一个富强的国家走向灭亡,也能够使一个濒临灭亡的国家重新富强,这是任何懂得用兵的人都不能不考虑的事。

  那么战争有没有一个有迹可循的原则呢?总的来说,战争虽然千变万化,用兵虽然需随机应变,但其中却有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善于放弃

  战争是一种求胜的行为,为什么却在第一条原则中就论及失败呢?而且还是要主动寻找失败?

  知败求胜

  首先,作为善于用兵的人,就要将敌人打败,而自己不能被敌人打败。

  要想将敌人打败,而自己不被敌人所打败,就必须知道那些因素能够陷敌、我于危险乃至失败的境地。任何事物,任何战争的一方,都有各自有利和不利的方面。

  作为善于用兵的人,必须通晓这些利弊、优劣,在战争中加以权衡利用。巧妙的将敌方有利的优势转化为劣势,将诸多危险、不利的因素强加于敌;而将我方的劣势,逐渐弥补,同时,远离这些危险、不利的因素。如此彼消此涨,就能够改变战争的力量对比,最终影响战争的结局。

  致使战争失败的因素

  致使战争失败的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就只贪胜二字。

  但是,贪胜二字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却数不胜数,无法列举。见利而举兵;狐疑寡断;求胜心切;孤军深入;侥幸赌胜;久战不安…

  在所有这些因素里面,为害最大者,莫过于见利而举兵。见利举兵,要么为了一时一地的利益轻兵冒进,而破坏整体战略布局,使兵力分散,转强为弱;要么,寄希望于通过战争来达到求取利益,则必将使国力衰竭,置国家于危亡境地。

  其次,则为狐疑寡断。善用兵者,遇见利益而不迷失,遇见危险而不慌乱,能够取得胜利,则毫不犹豫,侵力而为;无法取得胜利,则果断停止,不与敌做无谓纠缠。反而有些不善用兵的人,瞻前顾后、患得患失,见到有利时机不能把握,见到危险不能果断处理,带领军队转危为安,终为敌所败。

  化险为夷:处理危机的艺术

  战争中遇到危险是常有的事,不足为奇、为惧。

  自古以来的善用兵者,都能灵活巧妙的处理危机,可以说也是用兵能力中最重要的一项。

  处理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舍小救大,敢于割舍。不善于用兵的人,最大的特征就是赢得、输不得。殊不知战争中,有生力量才是最关键的决胜因素。善于用兵者,常常故意输给敌人,或使其分兵据守,以逐个歼灭;或使其欲罢不能,将其主力困于一隅,最终一举歼灭。

 攻必克 守必坚 非均衡论之必攻不守卷

  运用放弃,来处理危机,关键在于能够识别真正的战略价值所在。不善于用兵的人,常常把别人扔下的不利包袱,当做制胜条件,而把真正决定战争胜负的有利条件当做垃圾扔掉。

  在遇到危机的时候,如果什么都不想放弃,最终将全部失去。不善于用兵的人,往往对任何利益都想拥有,对拥有的任何的东西,又都不愿放弃。这样做的结果,是无论具有多么强大的实力,都将分散,变得不够用,变得处处都是薄弱环节。

  致胜的关键:打破均衡,创造非均衡的战争态势

  无论是实力比敌人强、弱还是与其相当,只要是没有绝对优势,就不能与敌人进行决战。

  一般而言,军事战争不是勇士对决,也不是拼消耗,它推崇全胜、利益最大的结局。因此,在古今中外的战争中,都各出奇谋,用奇计,千方百计的战胜敌人。

  遇到上述情形,则应放弃局部利益,打破均衡。使敌我双方力量发生变化,以造成我强敌弱的绝对优势,逐个将其歼灭。

  放弃局部利益,属于主动的战术,目的在于调动敌人。使原本兵力众多集中、给养充足、修整得好、拥有坚固工事、武器精良的敌军,优势逐渐开始消失。而我方则通过放弃一些包袱,将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力量集中,形成绝对优势。

  从战争本质而言,以强胜弱、以众敌寡本身就是非均衡配置。一旦作战双方产生均衡,就难以决出胜负,只会徒然变成无益的相持、消耗。而无论是布局、战略、战术,最终都是为了营造出我强敌弱的非均衡态势。

  退藏于密

  自古善用兵者,都善于隐蔽战略意图,隐藏实力,强调进攻的出奇不意。

  隐藏实力、意图,置敌于攻无所攻,守无可守之境

  从一般作战的角度来看:防守的一方,由于有防御工事、补给及优逸待劳的优势,因此对兵力的要求就没有进攻的一方多。而进攻的一方,则刚好相反,军事补给线过长、没有防御工事还要长途行军,使得所需兵力要超过防守方的一倍,才能勉强进行攻击。

  而一旦将实力隐藏,则弥补了上述诸多的不利。

  从进攻这方面来看,敌人不知道我方的战略意图、实力所在,则必须分兵据守。处处防备,则其兵力必然被分散在多处,使其处处都变成薄弱环节,总体实力将由强转弱。

  再从防守来看,我方由于隐藏了实力,使敌人无处进攻。轻易进攻,则兵力势必分散。如进攻人数较少,则易被围而歼之;进攻人数过多,则其后方易被进攻。

  集中兵力:便于攻则雷霆万钧,守则敌不知其所攻

  如果将善于放弃作为打破均衡,实现兵力非均衡配置的关键手段,那么集中兵力就是另外一个同样重要的手段。

  实际上,集中兵力不但与善于放弃同样重要,更是善于放弃的延续。善于放弃,在放弃部分利益,调动敌人的同时,自己一方也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

  因此说,要集中兵力,则必须先放弃。一般将兵力分为两部分,以少数兵力牵制敌人主要兵力;以大量兵力集中于敌人守备薄弱处,利用压倒性的优势,先歼灭弱敌,之后利用形成的总体绝对优势,将残敌以雷霆万钧之势,一举歼灭。

  修备蓄势

  修备蓄势,是真正体现善用兵者,用兵能力的地方,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主宰力量。

  善战之战,改变战争基本格局

  所谓善战之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在作战之前已经使战争分出了胜负。具体的作战进行不进行都已没有了关系,因为战争双方实力的对比太悬殊了,根本没有了作战的意义。

  这也是善用兵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全胜于天下。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任何用兵的人,其目的不外乎战胜敌人。无奈何,大部分战争中都将产生输赢,所以,要想战胜敌人,必须使自己首先不被敌人所战胜,这样就成功了一半了。

  因此,善于战胜敌人的人,总是先使自己不被敌人战胜,而后再寻机战胜敌。

  百战不殆之根本:争夺致胜条件

  善用兵者,往往在作战双方交战之前,就已经决定了胜负。

  故,善战者用兵,不会寻求智慧、勇武,它们建功立业,从来不会是力战之后侥幸取胜。反而,它们的作战,平平淡淡、制敌于无形之中,令天下人无法知晓。

  成就善用兵者的,就是争夺制胜条件。

  昔,善用兵者,总是先创造制胜条件,而后才同敌人决战。制胜条件使敌人在作战之前已经处于失败地位,使我方处于必胜的基础之上。

  因此,善用兵者的胜利,是无可置疑的,是必然的。

  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撬动战争天平的砝码

  善于用兵者,则善于驾驭战争中一切因素优劣、强弱的转化。

  故,有“天地相为变,为物阴阳”之说。

  事物既然处于变化之中,使战争中影响胜负的因素处于可改变之下,则使善于用兵者,通过努力,能够改变战争的最终结局。

  一切因素的变化,在于因势导利,顺其自然,促其最终改变。

  必攻不守

  必攻不守,指导用兵的总纲,可以说一切的用兵规律都出于此。

  攻敌必救:制敌,而不受制于敌的不二法门

  争取战场的主动权,在于攻敌必救。

  攻敌必救,则使敌人一切军事部署皆为我所调动,就像随心所欲的张开自己的五根手指一样。敌人军队数量众多,则使其分散,让敌人空有庞大兵力,却无法与我作战;敌人坚守城池,也不得不放弃,使其作战工事无法发挥作用…

  出奇不意:十倍于敌,制敌于无形的无上灵方

  善用兵者,总是致敌于错觉,出奇不意,使其判断错误,置其行动于首尾不相顾之中。

  之所以退藏于密者,在于实敌无法窥探我虚实,无法作出正确、有效的判断和军事部署。而致敌有判断错误,行动失据则在于示形惑敌,使其无法捕捉我方正确形动,使其空有正确情报,仍心存狐疑,错失良机。

  善用兵者,善于从示形惑敌和出奇不意的攻击中,使我方行动无法被敌人预料、使敌人陷入混乱和牵着敌人鼻子走。这样,敌人兵力再多、实力再强大,也会为我所败。

  敌人陷入混乱,就无法指挥军队做正确的行动;无法预测我方行动,就必然分兵据守要害,这样势必分散兵力;敌人牵着鼻子走,则其一切行动都在预料之中,则胜负尽操于我掌握中。

  避实击虚

  善用兵者,善于避开敌人坚实部分,而攻击其薄弱部分。

  用兵作战,主导着千万士兵、亿万百姓的存亡和国家的安危,是不可以不慎重的。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不但要知道用兵作战有利的一面,还要知道用兵作战的害处。大军出战,日费千万金;驱兵攻城,捐驱损命于沙场;军队在外作战,国家财政必处于衰结。所以,用兵者,当尽力避免用兵之害,而处其之利。

  故,善用兵者,兵员不一再征集,补给不多次运送,而是避其强,击其弱,以击败敌人使自己愈发强大。而不善用兵者,则攻敌之强,使兵力一再虚耗,而于战争胜负无补。

  必攻不守

  攻者,为兵力有余,守者,为兵力不足。故,善用兵者,以集中兵力攻击敌人防守的一部分,所以,每战必捷。

  必攻不守,在于掌握战争的自动权,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则使我方不防守,敌人也不会进攻,因为我们诱使敌人改变了进攻方向;则使我方设定圈套,敌人也会自动钻进来,因为我们以小利引诱。

  善于出奇制胜者,其战略战术本源终将归结于必攻不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635.html

更多阅读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读《贾谊论》有感 贾谊论 ppt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难”(“才能的获取并不难,难的是才能的施展”,简而言之,最让人郁闷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苏轼《贾谊论》的开篇之句,说尽了自古英才的窘境,也说尽了自古英才的无奈。可是,即便看透了这些,苏轼的人生不还走在类似的路上?苏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115非手机绑定用户不能分享的下载方法 115资源分享你懂

115非视频文件未绑定手机用户分享的下载方法115今天非手机绑定用户不能分享给大众了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下115资源的 方法有二:方法一、如果有标准提取式的话用115 DiscRobot机器人转存到自己的网盘再下载 这个大家应该都懂的了115 Dis

大非川之战《百战风云》第80战 怒海风云百战海35关

第80战 |大非川之战(唐朝)——传奇将军薛仁贵高原折翅,见证了吐蕃政权的崛起战争概述:公元七世纪,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权崛起,开始与唐帝国在西域和吐谷浑地区的争夺。公元670年,唐王朝派大将薛仁贵率兵十万征伐吐蕃,与吐蕃四

声明:《攻必克 守必坚 非均衡论之必攻不守卷》为网友花开一半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