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大武汉 复兴武汉(3)打造园区产业集群



    第三篇  打造园区产业集群

  中国加入WTO,打破了全球制造业价值链,世界制造业中心正向中国转移,这使得武汉有机会在新的产业结链时期争取到一定的发展空间。如果想在这个时期有所作为的话,武汉务必建立新的竞争模式。

  一种极具竞争力的产业态:工业园区+产业集群

  人们跑江浙,上山东,下广东,求取加快发展的“真经”,最终总结了五大发展模式:

  发展高科技产业要学东莞;

  打造名牌企业要学青岛;

  抓城市环境建设要学大连;

  建设开发区要学苏州;

  培育民营经济要学温州。

  可是,回来一讨论,难题就出来了:没有东莞那样的区位优势,没有温州人那样的创业精神,没有大连那样的市长……作为一种可以全面引进的政府行为,的确不是容易学习的。那么,到底怎么办呢?

  其实,真正先进的发展模式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苏南打造园区的经验,一种是浙江产业集群的经验。武汉要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最好是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苏州战胜上海的秘密

  上海击败苏州无人喝彩,苏州战胜上海才令人叫绝。2002年,尽管苏州的GDP总量只有上海的38%,而GDP增长率比上海高出3.8个百分点,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金额已与上海不相上下。

  苏州的成功得益于园区经济。20世纪末期,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和新区成了苏州发展的最大动力,他们犹如两只翅膀,带动了苏州经济的腾飞。其中,苏州工业园的建设,无疑起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苏州工业园于1994年正式启动建设,行政辖区面积260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50万。到2002年,园区GDP达到252亿元人民币,9年时间,这个园区的经济规模达到了湖北省内除武汉以外的任何一个地级市城区的规模。2002年苏州工业园进出口总额达57亿美元,是当年湖北全省的1.42倍。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道理:园区不小。

  爱屋及乌。人们也许把发达地区的一切看的过于美妙。然而,在东部沿海地区,并不是每一寸土地上都充满着招商引资的活力。无论是内地,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着政府成本过高,市场秩序混乱的现象。做园区,好比农业生产中的“保护地”栽培模式,在产业成长环境差的地方辟出适宜的土地。

  对于内地城市,尤其是像武汉这样的地方,要重建一个成本低廉、运行效率高的政府,要全面改善一个地区的软硬环境,不是一日之功。但是,如果集中精力做园区,在这方面就非常容易做到。你可以封闭运行,可以用十分简约的政府架构,可以实施各式各样的优惠政策。

  也许有人问,园区是什么?

  园区=新型行政体制+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城市化模式

  有些人把园区看得过于简单,甚至把园区建设等同于“圈地”。以为圈一大块地,几通几平,再给一些优惠政策就够了。这一认识过于简单了。

  园区应该被看作一个复合型的经济社会生态系统。一般而言,园区经济体与普通经济体相比,除了较为廉价的土地、标准厂房、优惠的税收政策,以及较少的收费外,还有许多优势:园区内的管理者有更高的“亲商”理念,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做的比较好,园区拥有较好的综合服务功能,园区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健全的,园区内的产业关联度大。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园区,还有较成熟的社区系统,能够提供包括医疗、教育、休闲等在内的社区服务。

  难怪一些投资者大发感叹:

  在园区里的感觉真好!

  园区经济的本质是体制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沿海经济快速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体制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9年来,苏州工业园区累计组织70批共1000多人次专业管理人员赴新加坡学习培训,先后编制实施了近50项新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规划建设管理、经济发展和公共行政管理方面借鉴新加坡经验,初步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了对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正是由于体制创新,加上园区搞的是封闭管理,对消减投资项目的外部成本是非常管用。

  降低投资成本,是内地开发建设中最为头痛的事情。投资者在内地投资,怕就怕外部成本对内部成本的抵消。内地投资项目的内部成本较低,像地价、房屋租金、人工工资、水电费等内部成本一般比沿海城市要低20%-80%。但是,对投资成本的评估是综合的,除了这类内部成本外,内地的外部成本(如政府收取的税收、费收,乱摊派,官员的吃拿卡要,安全损失,办事时间消磨损失等等),则要比沿海高得多。

 复兴大武汉 复兴武汉(3)打造园区产业集群
  从投资战略的角度来看,厂址(投资地)的选择是关键。投资地选择在哪里投资,主要取决于投资项目综合成本的高低。中部与沿海地区相比,在综合成本的各个构成要素中,其优势地位是不同的。

  拿武汉与上海来比较,武汉地区较高的成本要素主要是:

  A庞大的政府带来的较高的政府成本。

  B较差的社会治安环境带来的较多的损失。

  C政府办事效率较低带来的时间成本。

  D远离海运港口带来的进出口货物的较高的运输成本。

  E产业集中度不高带来的较高的生产销售配套成本。

  与此不同的是,上海地区较高的成本要素主要是:

  A地价较高、房租较贵、水电费用较多带来的基础设施成本。

  B工资福利较高带来的较高的人力资本成本。

  C远离内地市场带来的内销货物的较高的运输成本。

  当然,就具体的成本要素而言,某个中部地区并不一定比沿海地区高多少,而且优势与劣势之间还存在着转换的可能。这里,是从总体考虑这一问题。中部地区要取得区位竞争上的主动权,就必须建立一种制度环境保护下的投资“洼地”。换言之,就是要建立受制度保护而形成的较低综合成本的投资场所。而只有在特定的园区内,这样的投资场所才能建立起来。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的成功模式,就是从开辟革命根据地开始的。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从小小的根据地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逐渐铺开,最后变成了中国大陆上的一种全新制度。

  在武汉大造园区,就象当年开辟根据地一样,是现今加速整个政府体制创新与职能转变,创造较优竞争模式的最便捷途径。园区多了,理念会得到更新,人气会得以集聚,经济发展中的一切阻碍因素就会慢慢被消融掉。

  产业集群:一场艰苦的商战

  经济园区化是苏南地区的经验,产业群落化则是浙江全省的经验。

  一些学者把浙江经济的高速增长总结为四大特色: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块状经济、外向型经济。这里面有什么内在联系吗?有的,这就是产业集群。县域经济是以产业集群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民营经济是产业集群的内在动力,外向型经济是产业集群的外部力量,块状经济则是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

  产业集群形成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据统计,2002年浙江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前3位,有9个行业利润占全国同行业利润的1/5以上,其中纺织、服装、皮毛羽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制造、石油加工及炼焦、化学纤维制造、塑料制品和普通机械分别高达20%-34%。

  武汉打造制造业新高地,产业集群是最好的路径。

  今年4月20日,《长江日报》在头版头条报道了一条消息:爱帝不愁订单愁生产,折射武汉纺织加工配套三大差距。爱帝公司接下的订单,从织造到成衣制作,涉及多个行业,爱帝包揽不了,得靠外协加工。接单外协的武汉工厂有7家,浙江、广东和省内其他地方有30多家,大头在外。作为老纺织工业基地,经多次调整,不少企业消亡,染整、面料、辅料生产短缺,产业链条出现结构性缺损。去年,爱帝完成外贸合同额1000万美元。因为外协企业难找,又要保证如期交货,其他订单只好放弃。这条消息暴露出武汉产业集群的紧迫性。

  产业集群的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的人单纯地抓人才引进,有的人单纯地抓品牌建设,有的人单纯地抓减税让利……等等。到头来,工作虽然做了不少,可往往是白忙一场。

  产业链是有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是一个复合型的商品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决定产业链的是价值链,价值链的变化导致了产业链的空间分布与产销连接的变化。由于某一地区某种商品生产的投入产出比特别高,导致厂商向这一地区迁移,生产活动便产生区域性集中。产业集群会导致人才集中、市场拉近,进而导致原材料成本、人力资源成本、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所以,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厂商都愿意往一个地区集中。

  产品研发,是产业链的初始环节。产品研发的每一次进步,都会导致产业链的周期性更新。

  生产同一种商品的龙头企业(或大厂商)的迁移,是产业链周期性更新的又一重要因素。龙头企业走向哪里,就把产业群带到哪里。

  在产业集群过程中,政府、园区、企业担当着不同的角色。政府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园区规划建设,园区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招商引资、并为企业服务,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党政一把手与园区负责人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龙头企业的服务上。

  武汉的希望在外城,外城的希望在园区,园区的希望在产业集群。

  没有好的园区,就无法组织产业集群。历史给武汉的只有五到八年时间,也就是中国加入WTO之后这短短的磨合期。这几年,国内原有的产业链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链开始重新编织。这几年,国际资本大举进军中国,这些资本将支撑国内产业全面升级。这几年,国内市场将由局部开放走向全面开放,东中西三大板块的产业分工将初步形成。

  要是在这一特殊的时期,武汉不能尽快地找到致胜之法,就会失去战机,武汉打造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梦想就将化作泡影。

  园区是武汉能够选择的唯一致胜之法。武汉没法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再造一个新政府,也无力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对全城的基础设施重新升级。

  武汉人要赢得产业集群这场商战的胜利,应该大踏步开出外城,大造园区。

  在88公里中环线与188公里的外环线之间,涵盖着20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沟通天河、阳逻两大机场和阳逻、金口两大港口,将把京珠高速、沪蓉高速两条国道主干线和106、107、316、318四条国道串联起来。

  现在,中环线上已崛起神龙汽车城、台商开发区、阳逻开发区,以及“中国光谷”内的关东工业园、关南工业园、海外学子创业园、天喻软件园、曙光软件园等。

  武汉应该在中环线与外环线之间,建设更多的工业园区,应该有美国工业园、法国工业园、日本工业园、德国工业园、英国工业园、韩国工业园。可以利用全球500强在汉投资的力量,以这些企业为依托,打造具有国别特色的工业园。要在中环与外环之间建造一连串的“万国工业园”。

  同时,在中环、外环线与出城主干道交汇部位,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使工业园区与物流产业相互推动,共同发展。

  (*注:为了支持武汉新特区建设,重新发表2003年研究武汉经济圈时撰写的课题报告。未修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1655.html

更多阅读

乐游大武汉21个景区第一站:自驾游张公山寨

200元一张的大武汉旅游卡,可以在一年内不限次数的游玩21个市内景点,有黄鹤楼、东湖磨山、东湖海洋世界、落雁景区、古琴台、长春观、马鞍山森林公园、九峰森林公园、农耕年华、木兰山、木兰天池、木兰草原、木兰古门、云雾山、锦里沟

《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一集:千年局变

《复兴之路》解说词第一集:千年局变序言在世界的东方,屹立着一个历史文化从未间断的国家——中国。几千年来,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当历史的脚步,进入公元1661年的时候,随

战略重点:打造汽车产业集群

     陕西发展汽车产业的战略核心在于: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进行产业的整合和聚集,延长产业链条、扩大产业规模、立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优势,着力推动相关技术及产业发展,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  将汽车产业打造成陕西的支柱产业号

阎良区航空基地管委会 阎良与航空基地将造航空“迪士尼”

     记者7月15日获悉,西安阎良区和航空基地加快产业板块建设,将建设飞行俱乐部、航空主题公园等,打造航空“迪士尼”。  据悉,西安市将加速航空工业组团建设,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航空基地将着力构建以大型飞机研制和新舟系列支线

声明:《复兴大武汉 复兴武汉(3)打造园区产业集群》为网友未知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