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改革 “和乐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融入研究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持精神。”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对学校教育提出的要求。而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已经在诸多方面表现出了与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的脱节,进行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和乐教育”思想的内容和所倡导的教学方法符合辩证唯物关于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符合“和谐”社会的目标,继承和借鉴孔子的思想,把“和”的思想运用到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之中,会一定程度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更加符合当前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

  1 “和乐教育”思想概述

  “和乐教育”思想内涵的现代阐释。“和乐教育”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主题内容,对于“乐学”的倡导和推行在孔子的诸多教育言论中都有具体体现,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词源》中对于“和乐”的解释是“和睦安乐也”,也就是现在意义上的“和谐”,“和乐教育”思想的要求是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努力创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促进教师乐教、学生乐学;通过乐教乐学,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这与当前素质教育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不谋而合的”,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体育教育和教学中使学生接受科学的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促进终生体育思想的形成,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孔子一生追求“和”“乐”,目的就是力图使当时的社会达到统一。这种统一体现在创建和谐育人环境上,即实现“乐教”、“乐学”的统一。

  “和乐教育”与普通高校体育教育的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不是‘礼’,不是‘仁’,也不是‘中庸’,而是‘和’”。孔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即为“和乐教育”思想中“和”的来源。讲“礼”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和”,“和”可以促进“礼”的教育。所以,普通高校学生由于身心正处于发展的特殊阶段,挖掘和借鉴孔子关于“和为贵”这一思想,结合体育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理念、育人环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任务与学生、教师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和”,也就是所谓的和谐统一,必将有利于体育教育的今后发展。

  因此,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教育教学理念的调整中可以适当引入“和乐教育”思想,继承孔子关于“乐学”的思想,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积极开展适合社会发展和学生身心需要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进取精神,在培养学生“乐学”体育的同时,增强其身体素质,同时能够使大学生掌握一两门喜爱的体育项目,培养其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另外,学生的“乐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提高教师的“乐教”意识,使高等院校培养出真正的“乐于”社会发展需求的、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人才。

  2 “和乐教育”思想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

  “和乐教育”思想促进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契合。所谓“和”,就是说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中,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都不可能超越特定的政治范畴,即“和”于当时的政治范畴,体现时代、社会的政治发展要求,即“乐”于当时的政治需要,否则将被淘汰。因此,生产力发展和经济水平是人类社会活动,包括教育活动(含体育课程)的最基本的原动力和决定性因素,我们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产生和发展同时是经济因素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影响结果。从我国高等院校目前开设的课程看来,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社会发展要求我们对课程的设置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即“和”于社会的发展。当然,仅仅“和”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达到“乐”,即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乐”于社会发展要求。总之,课程与学生之间、课程与社会之间、学生与社会之间是一个统一的、共同作用的过程,只有达到一个相互的和谐,才会共同更好的发展。所以,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和”“乐”于现今的经济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体育改革 “和乐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融入研究
  “和乐教育”思想使体育教育与学生发展契合。普通高校是以大学生为主的特殊社会群体,对体育课程有着特殊的要求,所以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注意使体育课程的设置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相统一。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和主体,其体育行为直接体现着课程设置的好坏以及产生的效果,因此,普通高校体育课程的编制、实施、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和谐发展,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有健康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现代大学生,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要“和”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乐”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使大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并把体育作为终身锻炼的一个重要方式,以体现体育教育培养的效果。“和乐教育”的本质就是承认学生的主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激发调动学生的自由性和积极性,以达到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的目的。高校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独特的群体,开设大学生喜欢的体育课程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部分大学生走出心情低谷,即“乐”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和乐教育”思想促进体育教育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契合。“和乐教育”思想特别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不同的个性,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传统的教育思想过分的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主导作用,认为学生只是一个可教育培养的客体,只是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师的培养,结果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自觉积极性的泯灭。大学生对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对体育知识技能到体育能力的转变都不是仅仅由认知系统实现的,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都有情意系统的参与,并借助内在的动力因素为媒介来时限的。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感和喜悦感,体验到体育中取得成功和进步的积极情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才能真正的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是真正起到“乐”于学生情感的要求。

  3 “和乐教育”融入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途径

  加强对“和乐教育”思想的认识。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面对我国高等体育院校现行的课程设置体系,关键是加强“和乐”教育思想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使教师真正做到“乐教”,并且在“乐教”的同时,把课程设置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要求相结合,培养出真正“和”于社会的现代化人才。

  以“和乐教育”思想指导体育课程设置。“和乐教育”思想的基本要求要通过体育课程设置来实现,体育课程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动态的、阶段的发展过程,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要从课程设置入手,立足创新,注重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审视课程的历史、现在与未来,体育课程设置要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对体育的要求,又要立足于社会对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即要站在学生角度上,又要站在课程的设置既要符合社会的要求的角度上进行。

  以“和乐教育”思想面向社会需求。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应克服过去脱离现实需求的弊病,面向社会,面对现实,注重培养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根据体育对人体的特殊性,加强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同时,又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并且要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要满足当前正在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真正的做到既“乐”于学生、社会的发展,又“和”于学生、社会的要求。

  以“和乐教育”思想处理外来经验和国情的关系。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要注意各个对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全方面的考虑学生、教师和社会的要求,在借鉴外国高等体育教育先进经验和优秀研究成果的同时,我们要着眼于中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使高等院校的体育课程在“和乐”于当代大学生需要的同时,又要兼顾“和乐于”中国高等教育实际情况,更要“和乐于”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现状对全面发展人才的要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20.html

更多阅读

酒精在多肉植物养殖中的作用 多肉植物的养殖方法

在很多花友在寻找养殖技巧,其实技巧都是一点点积累的,本文就来说说“酒精”在多肉养殖过程中的用途,对于多肉防虫、防菌有非常不多的效果。一、长虫、长菌原因:1、外来植株未处理干净。由于每个人的养殖方法和养殖环境不同,自己的植株

声明:《体育改革 “和乐教育”思想在高校体育教育改革中的融入研究》为网友死了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