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营销渠道的发展
传统渠道中各成员都是独立的组织,没有一个渠道成员能控制其他成员,每个渠道成员都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很少考虑整个渠道的最优,有时甚至为实现个人目标而牺牲整个渠道的利益,他们之间关系相当松散,很难协调,经常产生利益冲突。跨区域销售,低价倾销,破坏价格体系的行为时有发生,而且营销的重点仍然停留在交易上,而不是整个渠道的关系建设,如:家电制造商控制渠道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面对这种局面制造商只有适应。
2004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WTO后承诺零售市场对外开放,取消地域限制、数量限制、股权限制的日子,有关沃尔玛、家乐福跑马圈地的报道已经充斥媒体。而国内强势商业资本,也于近期明显加大扩张步伐,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就是苏宁。2004年上半年,挟上市之威,苏宁一口气新发展了75家店铺,使店铺总数量达到185家。 传统的百货商场将迅速退出家电产品的经营。大商场从事的是综合性产品的经营,其在家电产品的经营方面的专业化程度以及销售量方面与连锁相比就逊色多了。另外,国内大部分传统大商场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其运作机制与新兴的家电连锁也是无法比拟的。所以,大商场如果要保留家电产品的经营业务,必须实施差异化战略:只经营中高档家电产品,退出中低档产品,与家电连锁的定位区分开来;同时,配合于国外综合性连锁的介入,其它产品经营也转向中高档,从而使整个商场的定位发生变化:由高中低三档通吃改变为只做高中档,相应利用综合性的手段将商场打造成高中档品牌。这部分市场容量会越来越大,因为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越来越高,对高中档产品的需求也会越来越旺盛。从而同一区域内各种商业业态各得其所。否则,传统大商场家电部将会被家电连锁所取代,而其它部门将会被国际综合性连锁(诸如沃尔玛等)所取代。
例如;家电专卖店也将退出历史舞台。原因是:家电营销模式已经由概念炒作阶段向技术营销阶段过渡。许多国内家电企业至今没认识到这一点,仍然依靠大量的诸如产品卖点提炼、增加产品附加功能等手段大做文章,而真正在技术方面所投入的努力较少。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理性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企业进行概念炒作的边际效用越来越低甚至为负值。专卖店最初是在概念炒作占主流,并且消费者最初不理性的状况下迅速发展的。时至今日,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国内的各个家电品牌在消费者的心目中趋同化程度越来越高,专卖店已限制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同时专卖店还承担了体现制造商品牌形象的功能,一般定位较高相应价格也较高,这与目前主流消费特点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