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有所像 皆是虚妄 “优生优育”还是“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易富贤 [email protected]

  实行计划生育的一个理由是:人口质量比数量重要。少生优生,通过降低人口数量来提高人口质量。这种想法已经深入人心,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势。

  其实数量与质量并不是对立的,少生并不一定优生,多生也不一定劣生。《三字经》既记载了“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成功地培养了一个孩子),也记载了“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成功地培养了五个孩子;窦燕山五子先后登科及第:长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尚书;次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礼部侍郎;三子曾任补阙;四子中进士,授翰林学士,曾任谏议大夫;五子曾任起居郎。当时人称窦氏五龙)。现实中既可以举出无数事例说明精养一个孩子比粗养多个孩子更合算(孟母模式),也可以列举出无数事例说明一个家庭同样能够培养好多个孩子(窦燕山模式)。

  两千多年来,出了无数个孟母,花费了巨额的培养成本,但是培养出的“孟子”却没有几个。并且“富不过三代,贵不过五代”,“孟子”的后代往往很难继续“富贵”下去。现实中,窦燕山模式可能更加普遍,兄弟姐妹互相督助,互相扶持,培养的成本更低,也更容易成材。美国前总统布什算是现代的窦燕山,“教五子(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名俱扬(包括美国现任总统小布什和佛罗里达州州长杰布)”。

  现在很多人将素质简化成高学历。并且以为高学历就一定要获得高报酬。人们简单地将获取财富的能力视为素质的标准。由于社会是开放系统,很多“成功人士”其实不过是“成功地”获取财富,并不是“成功地”创造财富。而社会作为整体是封闭系统,国家更需要的是有能力创造财富的人,而不是有能力获取财富的人。社会要发展,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如果这个社会只有所谓的精英,实际上和只有低能者是等效的。就是说家庭培养孩子的标准:获取财富;国家培养孩子的标准:创造财富。国家标准与家庭标准是不同的,国家不能用家庭标准来看待人口问题。要是分配制度合理,家庭标准与国家标准可以趋同;要是分配不合理,家庭标准与国家标准就会出现矛盾,就会引起社会问题。

  现在很多人爱拿人口素质说事,什么叫素质高,什么叫素质低,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吗?

  如果说钱多就叫素质高,统计表明:美国的公司老总们大多是大学生(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大学都没有毕业),博士生当老总的很少见。

  如果说学历高就叫高素质,冰岛是世界上平均学历最高的国家之一,何时曾经强过?新疆的石河子是我国平均学历最高的城市之一,何时曾经富过?

  如果说道德高尚叫做高素质,见义勇为的更多是文化低、思想单纯的普通工人、农民,高学历并不一定就有高尚的品德,甚至还有“文人无德”的说法。

  人的素质是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发展形成的人的主体性品质,即人的品德、智力、体力、审美等方面品质及其表现能力的系统整合,是一个人知识、经验、价值观的综合积累,而知识、经验、价值观等等这些东西统统是要靠人来创造,靠人来传播,靠人与人的交流逐渐来完善的。孔子就认为人多才能“富之”、“教之”,才能产生文明礼义。如果没有足够的人口,人类只能回到野蛮状态。

  人们往往觉得城里人比乡下人素质高,大城市的人素质比小城市的人高,这种感觉其实没有错。城里人素质高是因为乡下素质高的人进城了,此外还因为大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提高了知识、经验、价值观的创造和交流速度、密度,才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越大的城市,提供的机会越多,使“人”成其为“才”的概率越大,要是生在一个小乡村,哪怕浑身都是音乐细胞,也只能在婚丧嫁娶的时候吹吹唢呐,但是生在北京、上海的孩子,就有机会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音乐家,这就是人口数量对国民素质的贡献。“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钢嫌天津舞台小,跑到北京之后才慢慢成名,成为“著名相声演员”。

 凡有所像 皆是虚妄 “优生优育”还是“鳏寡孤独皆有所养”?
  先把“人口”的问题解决了,才谈得上“人口素质”,拿一个空中楼阁的“素质”说事,真的很没“素质”。

  古希腊和古罗马都注重人口“素质”。优生学就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首先提出的。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也继承了这一观点。古斯巴达(古希腊势力最大的两个城邦之一)人信奉“人口素质论”,严格地实行选择后代的措施。不要说残障儿,就连体质不够强壮的新生婴儿都会被他们无情的杀死以保持他们国家的“人口素质”。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低素质”的希洛人长期遭受“高素质”的斯巴达人的压迫和剥削。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5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在某时期的罗马社会传统上将新生儿带到一家之长面前并决定是留下养大或带去丢掉。罗马的十二木表法准许家长将看得出来有畸形的婴儿处死。罗马后期人口减少,统治者可能意识到人口数量的重要性,罗马法在西元374年将杀婴改成死刑,但犯法者几乎不会被起诉。“高素质”的罗马人的帝国最终被“低素质”的日耳曼人所灭。

  由于优生学要么衍生成民族自杀(斯巴达、古罗马),要么衍变成种族歧视和屠杀(希特勒的纳粹德国),因此在政策层面上的优生学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伪科学(没有哪个国家在政策层面上进行“优生优育”宣传的)。当然各国都在学术层面进行优生学研究和实践(比如服用叶酸预防神经管疾病)。

  注重“素质”的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都没能延续下来。而强调“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的中华文明却一直延续下来。比较滑稽的是,中国传统的“鳏寡孤独皆有所养”正在为西方国家所继承(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将弱智青年阿甘塑造为英雄),而中国有些人却正在继承希腊、罗马文明的“优生优育”。

  独生子女政策引起人口素质下降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但计生委和一些人口学家却坚持说计划生育提高了人口素质。那么我们看看中国的人口素质真的提高了没有。

  从某种意义上,心理素质比生理素质更重要。中国民间早就注意到“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的现象。对孩子的投入(包括精力、感情和金钱的投入)就像给庄稼施肥一样,需要适可而止。假如单位面积的菜地最佳允许种植三棵庄稼,种三棵庄稼的成本是种植一棵庄稼的1.6倍。而有人却出了个馊主意,说是将本来用于三棵庄稼的肥料用于一棵更好,产量更高。这就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思路。其实施肥过量是有害的。一方面危害庄稼本身:一个是容易倒伏,倒伏一旦出现,就必然导致粮食减产;另一个是容易发生病虫害,氮肥施用过多,会使庄稼的抗病虫能力减弱,易遭病虫侵染,继而增加消灭病虫害的农药用量,直接威胁了食品的安全性。此外过多施用的肥料超过土壤的保持能力时,就会流入周围的水体中,形成农业面源污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滋生,继而破坏水环境。过量的肥料会渗入20米以内的浅层地下水中,使得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增加。有科学家发现长期饮用含硝酸盐多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危害。就是说不合理的过多施肥不但降低庄稼产量,而且引起土壤退化,对环境也有损害。养孩子也一样,独生子女培养成本增高,但是素质却降低,高投入不一定高产出。

  多子女家庭可以创造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人文环境,更加模拟社会的模式,孩子的性格比较健康,独立生活能力强。而独生子女家庭却由于过度溺爱,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外面却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反差太大,“众星捧月”效应往往培养出孤傲、狂妄、自私性格,缺乏社会和家庭责任心,不但不利于孩子个人的发展,而且给社会带来损失。

  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翟振武说计划生育没有导致人口逆淘汰,而是提高了人口素质。翟振武将人口素质简化成两个方面,一个是教育素质,一个是健康素质。纵向比较说教育素质和健康素质均提高了。翟振武是将三年级学生与一年级的时候比,再差的学生都有进步。但是横向比较,就发现在人口素质上中国是在落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得出“卫生医疗是倒退的”等结论。1949年到1981年,中国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68岁,远远快于印度,但是1981年到1999年印度预期寿命延长9.1岁,而中国只延长2.3岁;1970年代中国预期寿命比韩国长0.6岁,2003年比韩国短5.4岁。可见中国健康素质相对下降。从平均受教育时间来进行横向比较,发现中国的教育素质也是相对下降。何况人的素质是全方面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独生子女政策引起的心理素质下降是举世公认的。

  北京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李晔对独生子女的性格总结得很形象:“不少人说我们是‘草莓族’,外表看起来色彩鲜艳,里面却苍白绵软,稍一施压就变成一团稀泥,表层还疙疙瘩瘩的挺有个性”。心理缺陷导致独生子女犯罪率高和自杀率高。中国是世界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15~24岁占自杀总人数的26.64%(1988年)。而且这个年龄段自杀人数还呈现上升趋势。一项调查显示:上海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另外一项调查发现将近1/3的在校大学生曾有过自杀念头。自杀死亡已占北京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61.38%。

  由于缺乏必要的身体锻炼,年轻一代身高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身体的综合素质明显下降。

  在家长极度呵护下成长的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如今也要面临就业了,一般说来,他们比一般农村孩子和非独生子女拥有更多的优越感。但是由于很多独生子女有“娇骄”二气,很多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受制度约束,情绪不稳定,同事关系处理能力差,不能吃苦还挑剔,在一些毕业生招聘会上,有些招人单位直接拒绝了独生子女。企业追求的是效益,可不管计生委的宣传。沧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单位曾做过统计,独生子女就业后流失率高达60%。对他们单位来说,与学习成绩、专业素质等“硬件”相比,意志品质、吃苦耐劳精神这些“软件”更加重要。由于就业高不成低不就,结果出现一批中国特有的“啃老族”。

  最佳的优生就是在妇女黄金生育时间完成生育任务。子宫、卵巢疾病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的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染色体易变异,胎儿的致畸率也随之升高。二十几岁是生小孩的黄金年龄。但计生委单纯为了控制人口数量而提倡晚婚晚育,给人一种错觉:晚育是好的。造成多少残疾儿童出生?我国每年出生的先天畸形儿约占每年出生人口总数的4%—6%,且近年又有上升趋势,每年的治疗费用给许多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晚育还引起早产、宫内发育迟缓、孕妇高血压综合症(孕高症)等疾病。宫内发育迟缓、孕高症不光是最主要的孕妇和胎儿的死亡原因,并且影响小孩今后一生的生活(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农村头胎是女孩的可以生育二胎,但中间间隔太长,很多妇女生育二胎时已经是晚育了,不必要地增加残疾人口的出生。工业化本身就使得人们自发晚育,政府的责任是对抗工业化的影响而不是成为帮凶。明明20出头是最佳生育年龄,但是中国有些学者却偏偏说说24-29岁是女性比较适宜的生育年龄段。要提高人口素质,首要的措施就是停止鼓励晚婚晚育(2005年湖南这样的农业省份平均初育年龄推迟到为24.34岁,上海为27岁,意味着30岁以上初育比例很高)。

  我国是神经管畸形高发国,发病率为美国的10倍,缺乏叶酸成为每年10万例神经管畸形儿的“头号杀手”。如果在孕前三个月至孕后三个月,口服小剂量的叶酸片(成本价几角钱,市场价也只有几元)可以降低70%以上的神经管畸形的发生,要是真的提倡优生优育,完全可以免费提供,但是却没有这么做。

  随着结婚和生育年龄的后移,受孕的难度正在增加,不孕症患者越来越多。研究表明,20—24岁结婚的女性,不孕症的发病率只有6%,而30—34岁结婚的女性中,不孕症的发病率提高到15%,在40—44岁结婚的女性,不孕症发病率更高达64%。在治疗方面,30~35岁开始助孕技术治疗,只有一半的妇女能成功;35~40岁开始助孕治疗,成功率则进一步下降到30%。随着男女双方或一方年龄的增加,自然流产率、围产儿患病率也都会增加。另一项研究表明,随着男方年龄的增加,妻子的妊娠率会降低,而流产率则会增加;如果女性怀孕时男方年龄在40岁以上,则后代的先天畸形率会增加4%。

  孕高症发病率等疾病在二胎及其之后胎次的发病率不到头胎的一半。但是随着生育间隔拉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甚至逼近头胎时的发病率)。因此,抓紧时间赶在妇女黄金生育时间完成生育任务,不但从经济上合算,也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超生孕妇承受了巨大心理压力,并且由于漂泊在外营养也跟不上,势必影响胎儿的发育;尤其是不能得到常规的产前检查。以国家计生委1.8(笔者已经质疑这个数字)的生育率来推测(现实政策生育率不到1.2),出生人口中有超过三分之一没有进行常规产前检查(有些连出生都不敢去医院)!小孩出生后由于担心超生罚款,而不能及时免疫接种。联合国特别批评中国“没有能够将创造财富和提高收入转化为更快地降低儿童死亡率”,笔者以前一直以为完全是因为中国的医疗改革的失败,现在看来,卫生部是在替计生委背黑锅。并且计划生育提倡的晚婚晚育也是降低人口素质的重要原因。

  翟振武说现行生育政策使得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提升,很多指标的上升幅度大于城市,农村人口整体素质的上升是拉动全国人口整体素质上升的重要力量。我就感到纳闷,1980年代中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8比1左右,而国家计生委张维庆认为现在已经是6比1了;难道农村人口可以做无米之炊,素质提高幅度反而大于城市?

  巨额的超生罚款使得超生家庭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超生致贫降低他们养育孩子的能力,使得他们的孩子素质降低。并且不少超生的孩子长期受到社会歧视,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计划生育政策对有抚养能力的城市人口限制更为严厉,这些人只好将本来应该用在抚养孩子上精力、金钱和资源用于其他消费(如宠物、歌舞厅),造成全国的平均教育素质偏低,从教育角度上讲确实是“逆淘汰”。据北京市养犬办统计,北京市2006年登记年检犬为55万只,比2005年又增加了9万余只。截至2006年10月,2006年北京市已经有11万余人因被猫、狗抓伤、咬伤而注射狂犬疫苗,已经收到了10起狂犬病死亡病例报告。同时,北京市由于饲养宠物导致的弓形虫病发病率也在上升。重型弓形虫病的表现为脑炎、癫痫和精神异常,妊娠期妇女若感染弓形虫,可引起流产、早产甚至畸胎、死胎等。重庆市2006年已报告狂犬病发病数13例,超过过去5年全市狂犬病发病数的总和,比2005年同期上升了160%。南昌平均每天上百人被狗咬伤。如果说人口消耗资源,那么宠物就不消耗资源了?在不到7年的时间里,洛阳妇女刘小荣已先后收养弃狗100余条,并被广为称赞,说是有爱心;而要是她收养几个弃婴,情况会怎么样?现在谁敢收养弃婴?人不如狗!踩死猫的事件引起网上全面申讨,但是武汉计生委处死活婴的事件却没能引起广泛关注。社会对人的生命已经很淡漠了。真是应验了推背图的第五十象的谶语:兽贵人贱,白米盈仓不值钱(1990年代粮食卖不出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600.html

更多阅读

星座是按阴历还是阳历 星座是按公历还是农历

星座是按阴历还是阳历——简介星座是从国外传到中国的,其实在中国古代也有一个星座说法叫十二星次,是用来度量星、月、日的位置和运行,把黄道带划分十二个部分,所以叫“十二星次”,而十二星座本来是用来占卜用的,每个星座上的代名词都代表

姜子牙坐骑“四不像”究竟是何物? 四不像

姜子牙坐骑“四不像”究竟是何物?看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剧中主人公姜子牙的坐骑模样非常特殊,像鹿又不是鹿,像马又不是马,人们称之为“四不像”。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人们也往往在形容一个古怪东西时称之为“四不像”,那“四不像”

声明:《凡有所像 皆是虚妄 “优生优育”还是“鳏寡孤独皆有所养”?》为网友杯中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