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社区新变化 新世纪 新变化 新格局](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115526851627.jpeg)
本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省市区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次也发生了明显变化。笔者对2000年到2005年各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情况及其位次变化进行了整理分析,按照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次变化,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以下四个方阵: 第一方阵:位居前列。共8省市。又分为稳居前列的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省市和波动保位的江苏、广东、辽宁三省两个类型。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四省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稳居全国第1、第2、第3、第4位;江苏、广东、辽宁三省在2000-2005期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次有所变化,但2005仍然保持住了2000年所在的位次。分别居全国第5、第6、第8位。另外,河北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在第11位。 第二方阵:快速发展。共10省市自治区。按照2000年-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次前移的幅度大小分别是:山西省由第20位前移到第15位;陕西省由第28位前移到第23位;内蒙古自治区由16位前移到10位;宁夏由第24位前移到第21位;山东、吉林、西藏、广西三省区均前移了两位,2005年分别位居第7位、第13位、第25位、第27位;河南、重庆各前移一位,2005年分别居第17位和第18位。 第三方阵:位次后移。共11个省区。按照2000年-200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位次后移幅度的大小分别是:安徽省由第22位后移到第28位;海南省由第14位后移到第19位;湖北、湖南和云南均后移三位,2005年分别位居第16位、第20位和第29位;福建、黑龙江、新疆均后移两位,2005年分别位居第9位、第12位、第14位;江西、青海、四川均后移一位,位次分别后移到第22位、第24位和第26位。 第四方阵:继续居后。甘肃省和贵州省尽管在本世纪以来也保持了一定的发展速度,但由于基础条件、人口等因素影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一直落后,尚没有摆脱倒数第2和倒数第1的位次。 简短分析:从上述各方阵序列变化可以看出,“稳居前列”的8省市均在东部;“快速发展”的10个省市区中,东部2个,中部2个,西部6个;在“位次后移”的11个省区中,东部3个、中部5个,西部4个;“继续居后”的2个省均在西部。充分说明:第一,全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东中西差距依然严重。第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出现了经济发展加速的良好势头。第三,中部地区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总体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第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省市区之间发展态势发生了变化,位次序列有所分化,地区协调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作为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的宁夏,本世纪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全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5375.66元增加到2005年的10238.78元,增长了90%,在我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的排序由第24位前移到第2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