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新农村标语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时期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要取得新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农村,农村稳,天下安。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在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组织领导的神圣职责。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农村的和谐稳定,必须大力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中,重点课题是要抓先进的执政能力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构建和谐新农村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有执行政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引导农村经济发展能力、协调处理群众利益矛盾能力和建设农村新风能力。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五种能力建设是根本、是关键,直接关系到和谐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着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凝聚力,直接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和基层政权的巩固。因此,这五种能力建设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

一、构建和谐新农村对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

  在农村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四个方面的建设,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工程。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战斗保垒,作为各项工作任务的承接载体,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构建和谐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党组织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是经济多元化发展趋势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纷纷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中跳出来,不少乡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干部在领导经济工作时,必须从以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等行政推动方式向以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等方式转变,从只会抓传统农业向善于抓现代农业、工业、服务业、小城镇建设等转变,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是新旧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社会关系包括群众的利益关系处在大调整之中,利益主体、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等日益多样化,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也接踵而至。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既保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又维护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是农民迫切要求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愿望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增强办事能力提出了新要求。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农民与外界的接触和联系更加广泛,农民的观念和意识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农民群众不仅要求继续加大兴修水利、整修道路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而且要求改善了解市场信息、建设农产品市场、文化娱乐场所等现代生产、生活条件。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享受更加健康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意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乡镇财源建设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自身办事的能力,用行之有效的方式广泛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是农民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农村自全面推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民主意识明显增强,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因此,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改善领导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二、面对新变化、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新农村中存着突出矛盾

    

(一)部分基层干部的现有素质与领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基层党组织强化领导和服务的作用,而部分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经济相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在这方面的素质相对较弱。主要表现为:从思想素质看,一部分基层干部传统的思想观念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面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工作放不开手脚,迈不开步子,跟不上时代。从政治素质看,在部分基层干部中存在着淡化政治的不良倾向。从能力素质看,少数同志领导工作水平与所肩负的历史重任不相适应。一些同志习惯于依靠行政手段和传统经验来推动工作,对新知识、新信息学习不够,知识老化,知之甚少,缺少工作思路,带领群众致富和加快发展的新办法、新措施不多。从作风素质看,一些基层干部的领导作风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不相适应。有少数农村干部虽然身在农村,但却严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有的工作飘浮,作风不实;还有的本位主义思想严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特别是一些基层干部对如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无能为力。

  (二)农村党员干部政策水平和依法执政的能力与解决当前农村热点、难点问题之间的矛盾。现在农村的许多问题再用老的办法去解决已经不行了,要靠法律去解决。然而,我们的党员干部仍用行政压服的办法,直接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并且容易给问题的解决留下后遗症。

 和谐新农村标语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能力
  (三)农村经济薄弱村转化的艰巨性与农民实现共同富裕愿望的迫切性之间的矛盾。农村基层党组织只有在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为广大农民群众办实事、谋福利中,才能真正确立它的核心领导地位,党组织才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由于集体经济相对贫困,党支部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修桥、铺路等社会公益事业无力去办,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不仅如此,由于经济薄弱村的基础较差,经济落后的原因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由于“优胜劣汰”的客观规律的影响,好的更好,强的更强,差的更差,弱的更弱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转化经济薄弱村将更为艰巨。

  (四)新时期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创造性与党建工作的传统方式发生碰撞。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从指导思想到工作中心、运作方式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部分农村党组织对变化了的形势仍然认识不够,研究不够,改进不够,有的习惯于“单打一”,就党建抓党建的现象仍很突出;有的党员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化,适应不了党员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需求;有的在评价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的现象,即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共性、轻个性,既影响了对党建工作的正确估价,也容易产生错误的工作导向。

  (五)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弱化与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建工作的更高要求之间的矛盾。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党员干部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现实要求都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既需要市场经济知识,又需要实用技术的武装;既追求丰富的物质生活,又追求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对农村党员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特别是少数富裕起来的农民集体观念淡薄,精神生活空虚,有的甚至热衷于宗教迷信活动,这些都给农村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六)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调控手段的相对弱化与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之间的矛盾。“上有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最终都要通过基层党组织来贯彻落实,工作任务越来越重,责任更为重大。但与之相反,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调控手段传统单一,作用相对弱化,同时一些政策法规不配套、不健全,村干部在工作中缺乏政策依据,难以操作,工作难度明显增大。

  三、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能力的对策

常言道,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工作搞好搞不好,关键在领导,农民富不富关键在干部。从我们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来看,经济建设和党的建设表现出了明显的一致性,哪里的基层党组织战斗有力,那里的工作就扎实有效,经济建设就能迅速发展。反之,一些地区之所以长期发展不起来,经济落后,就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不强,缺乏一个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好的带头人,缺少一个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一些地方人心涣散,治安混乱,思想文化道德水准下降,宗教氛围不断浓厚,也是因为基层党组织作用弱化,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钝化所致。因此,农村工作千条万条,首先一条就是要把农村基层党组织这个“前沿指挥部”建设好、巩固好,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能力,这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关键环节和首要前提。

    (一)提高基层党组织执行政策能力:

“徒法不足以自行”,无论是通常意义上的法——宪法、法律,还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法——方针、政策,都需要靠人来执行和落实,徒有良法,没有良吏(执法者),良法的实施效果必会大打折扣,因此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极端地表述说“有治人,无治法”(只有可以使天下大治的人,没有可以使天下大治的法)。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被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及十六届五中全当作一项新的重要战略方针写入施政纲领,我党推行此项新的重要大政方针,同样离不开一大批思想先进、政治坚定、品行优良、廉洁奉公的能够切实执行党的政策方针的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核心力量,因此,要积极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执政意识,不断提高执行政策能力。

  一是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执政兴国的大局意识。村官虽小,责任却大,他们是党执政的基础力量,是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要培养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身在最基层、胸中有大局、心中有全党、眼中有群众的意识,自觉从发展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扩大党的执政资源的大局立场出发,去认识强化执政意识和保持先进性的重大意义,自觉领导构建农村和谐社会。

  二是要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建设和谐农村的坚强领导核心,要以执政为民、建设美好家园为己任,善谋富民之策,绘制和谐美好家园的蓝图,扎扎实实抓下去,真正成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三是要增强普通党员的责任意识。继续探索、推行党员岗位责任和实绩考核制度。为党员设岗定责,对党员进行实绩考核,使每个党员都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励他们建功立业,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构建和谐农村过程中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要提高基层党组织自我更新能力

在思想建设上,用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实践验证,每一次思想上的飞跃都会带来工作上的飞跃。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扎扎实实抓思想解放工作,努力做到“四要”:一要敢于否定过去的的东西,从传统思维束缚中解放出来,以振奋的精神,全新的姿态开展工作,建功立业;二要敢于否定自我,从自我满足中解放出来,确立更新的目标,寻求更快的发展,实现越位奋进;三要敢于否定成功的经验,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传统增长方式中走出来,走高效加速、全面协调发展的路子;四要敢于否定常规,从传统的常态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在尊重客观规律与打破常规的统一上实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在组织建设上,要优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导班子结构。在干部调整中按照“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标准,把那些“靠得住、有本事、肯实干”的干部选配到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中,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能力;要把一大批党性观念强、致富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三强”型农村优秀党员人才选进基层党组织。加强农村后备干部的培养,大力开展“双培”活动,着力把农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干部,建立农村后备干部挂职农村“两委”干部助理制度,通过岗位锻炼加快后备干部的成长,保持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注重在退伍军人、回乡高中毕业生和优秀团员中发展党员,注重在“两新”组织和优秀外出务工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在农村基层党组织队伍素质建设上,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教育培养机制。在内容上,一是抓好政治思想教育,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有机结合为重点,以贯彻十六大精神和“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为契机,以公民道德建设纲要为载体,在党内掀起理论学习高潮,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和思想水平,夯实理论基础,增强党性修养。二是加强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未来世界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如果“吃老本”、“不活到老学到老”就要被淘汰。领导干部要适应工作需要,就要深入了解并掌握现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法律、信息技术和WTO的有关知识。“讲知识、讲技术、讲发展”,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在方法上,既要抓好自我教育,又要强调集体教育。既应抓好党校、干校、党员活动室、荣誉室等阵地教育,更应注重实践培训,变“闭门教育”为“走出去看,送出去学”,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在手段上,既要继承好的传统方法,加强组织生活制度建设,完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党员活动日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集中制度、民主生活制度、议事制度等,保证组织生活落到实处;更要注重利用电化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现代科技手段,使其真正成为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经济的带头人。

    (三)提高基层党组织引导农村发展经济能力

当前农民最盼的是发展经济,最急的是致富无门,最缺的是科学技术,最怕的是市场变化。党组织应把发展经济、助民增收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根本点。

    1、在谋划策略上有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加快农村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轨,就必须树立发展新思路,关键是围绕结构调整创新思路,把“资源型”调整为“发展型”、“资本型”(即“三个转变”)。各地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认真研究加WTO后农业、农村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积极引导树立农民向外发展、持续发展、长远发展等新观念、新思路,充分利用别人的资源、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开辟自己的市场,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努力实现持久高效发展。

    2、在助农增收上有新手段。各级干部应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帮助农民寻找增收项目,开辟增收门路,并积极探索促进农民增收的新手段。抓示范、抓引导。立足本地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大力调整粮经比例,发展经济类作物和养殖生产。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科技投入,实施农产品加工,提高农村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从而促进农业的发展。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为群众办好公益事业,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做好“治水、改厕、改圈、建池、建园、建家”工作,改变群众的生活习惯,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3、在经营方式上有新途径。农业产业化是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公司+农户”、“业主+农民”或“公司+科研单位+协会+农户”等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产加供销“一条龙”的有效模式,应积极采用,大力推广。当前应把现在农民的单家独户集合起来,转化为集体优势,抓出特色和品牌,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促进整个农村经济发展。

   (四)提高基层党组织协调处理群众利益矛盾能力

有效地协调农村社会发展的各种矛盾,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不能有效化解矛盾,经济建设搞得再好,也难以实现农村和谐。因此,农村党的组织必须具备化解各种矛盾的能力。

首先,对出现的矛盾要认真对待,防止简单化处理。现在农村新情况、新问题多。农村基层干部应不断锤炼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学会准确判断妥善处置。

其次,要讲究方法,善于用民主的沟通的方法调解矛盾,善于通过群众的自治组织的作用,处理各种矛盾。农民群众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和主人,要赢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重点就应从工作方法上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在发展中维护农民的经济利益,另一个是落实农民的民主权利。前者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发展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经营自主权和财产所有权,坚决反对和禁止有的地方非法收回或转让农民承包的责任地等侵害农民经济利益的行为。后者就是要坚决兑现落实中央规定的农民在四个方面的民主权利,即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经济利益得到维护发展,民主权利得到保障落实,农民就能安居乐业。

第三,对于医疗缺失、教育不公等“公共”矛盾,一方面要靠国家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逐渐解决,另一方面,党的基层组织也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讲清我们的国情和暂时的困难,争取群众的理解,及时理顺群众的情绪,化解群众的心结。

第四,要强化“以民为本”的意识,为民服务、助民增收、帮民解困、保民平安,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我们的干部应该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好他们生产生活问题,并形成制度,真正做到“与党同心、与群众贴心、让群众放心”,保持党的先进性。

(五)提高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文明新风尚的能力

农村的落后不仅表出在经济上,更体现在观念和文化上。事实表明越贫穷的农村,封建迷信越盛行。实现乡风文明,就是要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作为先进性群体,基层党组织要有倡导文明新风尚的能力。一是要引导农民树立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农民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御唯心主义、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二是引导农民准确把握党的宗教政策,引导农村宗教活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加大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打击力度,使一些非法活动在农村无立足之地。三是引导农民自觉坚持不懈地学习科学知识。注重普及那些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康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在农村形成全社会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

 

 

   作者单位:中共大田县委党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613.html

更多阅读

农村小镇做什么生意好 藏在农村的暴利小生意

?现在社会发展很快,大城市流行的东西,农村小镇很快就会流行,所以对于生在农村小镇的有志创业的人来说,除了原有针对农村的商品外,可以多看看新闻,看一看城里有什么新鲜的,实用的流行的商品,然后在仔细考察一下您本人所在地的消费水

农民创业,如何发现农村的商机? 农村自主创业商机

农民创业,如何发现农村的商机?随着农村经济建设水平的提高,农村处处充满生机,这个巨大的市场渐渐被人们所重视。在农村创业还有有政府支持、土地优惠、税收减免、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并较易管理等等优势,但是如何发现农村的商机呢?在任

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前景浅析 浅析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发展前景浅析一、农村消费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消费面临着选择范围小、受到购买数量限制、采购和运输等直接成本以及时间精力等间接成本均较高、购买的商品没有严格的质量保证等诸多发展障碍,农民生活

声明:《和谐新农村标语 提高农村基层组织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能力》为网友聽風説舊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