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思考 踱方步 对我国创新若干问题的冷思考[1]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文在探讨与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内涵及我国创新过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要借鉴欧盟科技框架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创新战略集成,以杜绝重复立项和项目“大老板”现象;要加强立法监督,防止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投入的浪费,以节约资金用于增加R&D创新投入;要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引导投入结构与国家整体利益一致。

    关键词:科技管理、国家创新、R&D投入结构、冷思考

    2006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中对我国创新体系做了明确阐述,具体包括5个方面[1]。一是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是要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三是要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四是要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五是要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胡总书记关于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论述,为我国创新体系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

    国家创新体系的研究迅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专家名人电视访谈、大型学术交流和组织专题学习一时纷纷见于报端。国内一些学者纷纷发表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这些访谈和论文都是在给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叫好和加油,无疑对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产生有利影响。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涵

    国家创新体系最初是由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佛雷曼尔于1987年提出的,它是由各种创新要素组成的网络系统,其本质是一项制度安排,因此制度的设定和功能是决定创新体系效率的关键。此后,“国家创新体系”成为学术界和政府关注的热点领域,如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我国学者路甬祥院士等均在国家创新体系领域有过过详细论述。笔者认为,国家创新系统首先应是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开放性、协同性、动态性、多样性、指导性可控性等特点。国家创新体系在理论与宏观上应具备指导性,在实践操作和微观上应具备可控性和协同性,即国家创新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必须相互协作与协同而构成系统性,而不是各自为政、同构竞争。例如,从区域创新的角度看,各地区应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从创新链条上,应加强产学研的分工合作联盟,明确各自的责任。其次,国家创新体系要想具有生命力和活力,就必须是一个开放的和动态的体系,需要不断地加强国际和国内的的交流与合作,并根据外界的变化,动态调整国家创新体系的机构与运行机制。再次,衡量国家创新体系应是一个综合的指标体系,具体包括各地区、各部门合作创新的情况,论文、标准、专利、商标、创新产品的数量,以及其对经济效益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贡献等。

二、我国创新体系若干问题分析与冷思考

    (一)科技项目管理条块分割,信息不共享,导致国家创新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我国目前的科技项目管理体制还不完善,与自主创新战略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国务院各部委及地方各个委办厅局都结合自己的业务职责进行相关领域的科技立项,并将项目委托给其下属的科技项目管理机构来管理。这样的科技管理体制很容易造成项目多头管理,重复立项,也很容易造成有些科技道德素质不高的科研人员拿一个项目到多个政府部门申请研究经费的“一女许八家”的现象,严重浪费了科技资源,也给科研腐败留下了土壤,有的“科研老板”一年申请到数十个课题[2]。试想,这样的“科研老板”还不是天天要应付科技申请、过程检查与课题验收,哪有时间去搞科研,其申请到的项目还不是交给自己的学生来做,而名利被 “科研老板”捞去,其结果也会严重损害学生研究的积极性,自然也会影响到科技项目的研究质量。而笔者认为,真正好的“科研老板”应该是不断在技术领域有创新能力,而且具备市场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能将所研制的成果推广和产业化。

    造成这样重复立项、项目申请“一女许八家”、“科研老板”等不正常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科技管理现有体制的战略不集成,表现在政府部门之间各自为政,自成系统,互相封闭,电子政务不联不通,科技项目管理数据不能共享,成了信息孤岛。事实上,如果政府各部门间项目管理的电子数据能够共享,并进行相关的条件设置,就很容易发现重复立项、重复引进和“科研老板的”现象。因此,我国目前的政府科技管理体制及电子政务不进行必要改革,必将导致国家创新系统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也将很难实现。

    (二)国有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导致装备工业创新发展严重滞后

    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人一般采取政府任命制,且任期较短。由于考核机制和企业领导人政绩观的原因,很多国有企业领导人的短期行为非常严重,不注重企业的R&D投入,只注重企业短期的产值增加。因为一方面R&D投入和新产品开发存在较大风险,另一方面R&D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所产生经济效果周期较长,如果R&D投入和新产品开发成功也是为继任者服务,再加上错误的政绩观的影响,很多国有企业领导缺乏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内在动力。企业对于成熟技术、成套技术表现出较强的需求,但却忽视了引进技术的二次创新以及长期战略布局,对引进技术的依赖性过重,也必将导致装备工业创新发展严重滞后。其结果从短期看,员工的工资增加了,政府的税收也增加了,真是各方面皆大欢喜。但皆大欢喜的背后却是另一番景象,生产力并没有得到实质增长,已经起步的项目能砍则砍,大型喷气客机、微电子……,凡是不能立即产生效益的项目纷纷下马。天真地想象“市场换技术”,能够和西方建立“和平典范”,重走“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清末民国的发展老路。

    从长期看,由于我国装备工业的核心企业多数是国有企业,由于创新动力不足和缺乏研发资金,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拉大,其装备产品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内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也导致装备大量依靠进口。例如,我国投资占GDP的40%以上,其中设备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0%,进口设备占设备投资占2/3以上,也就是说进口装备占GDP的10%。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装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纺织机械设备、数控机床依靠进口。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装备一个整个国家创新的核心,没有装备自主创新,国家的民族工业体系就缺乏安全保障,也就更谈不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表格1 国际投资率的国际比较 单位:%

    注: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http://www.worldbank.org/research/growth/GDNdata.htm,Global Development Finance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三)投入结构不合理,必将影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我国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自主创新建设过程,经济要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要提高,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入是必要的,如果没有较高的固定资产投入,经济很难维持较快增长。同时,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就必须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拥有量。然而,如此高的固定资产投资(1960年-2000年40年的平均投资率在35%以上,远远高于其他国家,见表2[3],我国的经济发展快不快呢?这似乎不成为问题,表2第(1)、(2)栏似乎很清楚地表明在32个2000万人口以上的“大国”中,1978~1998年按照本国货币计算的GNP名义增长率(Vp)排序,我国除略低于韩国外,高于所有国家。

表格 2 1978-1998年32个“大国 ”平均增长率比较

    注:表中数据根据世界银行报告中的数据整理而成。把32个国家分为高速、中速和低速增长国家,分别用H、M和L表示。名次落差比用1980年本币不变价格计算的GNP增长速度下降或上升的位次,“-”表示上升,“+”表示下降。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人们为什么感受不到象日本、韩国那样发展快呢?揭开这个“中国增长之迷”的就是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教授指导的博士生赵平通过国际对比得出了这个令人瞠目的结论,其计算方法是世界银行图集法把各国的GNP换算成美元后再进行比较得处。并且从表中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名义GNP年平均增长率很低,但实际GNP年平均增长率却很高。

   这是为什么呢?笔者认为:中国近20 年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资本投入而不是靠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驱动,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只有15%左右[4]。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我们的固定资产投入结构不合理。我们通过比较发现,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集中基础建设、房产和形象工程上,这些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60%以上,而用于生产设备上的投资只占40%左右,而日本、美国则正好相反,这也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质量好的原因。事实上,我国很多城市的马路天天修,经常看到某条马路刚刚造好,又开始在马路中间挖沟铺设管道,管道铺设好路面补平。没过几天,马路又再一次被挖开,铺设别的管道,有些城市搞大拆大建。这些建设表面上是拉动了内需,促进了GDP的增长,但对整个社会来说资源浪费,损害了经济的均衡发展,其增长存在泡沫。而生产设备的投入一方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生产设备创新以生产出新的产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表格 1 中国与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  单位:%

 冷思考 踱方步 对我国创新若干问题的冷思考[1]

    资料来源:美国数据来源于美国经济分析局国民收入与产出账户(NIPA),中国2002 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3 年数据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第二个方面的原因是科技创新投入结构不合理,表现在企业的R&D投入占全社会R&D投入还不到60%,全社会R&D投入还不到我国GDP的1.5%。而且企业的R&D投入有很大部分是用于国外技术引进上,真正用于消化吸收和自有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就更少。这种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其结果必然会陷入了"引进落后 引进"循环。大量进口装备养肥了跨国公司的同时,削弱了本国的装备工业。此外,民族企业不重视技术标准制定、商标保护和专利申请工作,国内60%以上的发明专利被在华的跨国公司申请[5],这些都将对我国的创新体系建设不利。

三、完善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一)借鉴欧盟科技框架管理模式,建立统一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加强创新战略集成,以杜绝重复立项和项目“大老板”现象

    要杜绝科技项目重复引进、重复立项和项目“大老板”现象,必须加速电子政务管理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科技项目管理信息平台,具体可参考欧盟的科技框架管理模式(笔者认为欧盟是由不同的国家组成的松散联合体就可以实现科技经费的集中使用和合作研发,而我国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就更应该实现科技资源共享,科研经费集中使用,以防止各地区和各部门重复立项)。以公共服务为出发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管理与服务通过信息化集成,在网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分割的限制,实现科技项目管理数据共享和网上审批,彻底打破各地区、各部门各自为政,这样凡是重复引进与立项的科技项目都一目了然,从而避免科技资源浪费。通过对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证设限,只要科研人员手中有3项课题在研未结题,就不能再申请新的课题,以杜绝科研“大老板”现象发生和保证项目研究质量。

(二)加强立法监督,防止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投入的浪费,以节约资金用于增加R&D创新投入

    我国国有很高的储蓄投资率,93年后达到40%左右,泰国和马来西亚的投资率大约一直在40%以上。印尼96年达到了38%,韩国95年是37%。因为投资率非常高,对于基础设施匮乏的中国来说,高水准的投资是维持持续经济增长的不可欠的条件。但我国很多投资是低水平无效投资,严重浪费了国家资源,同时对科技创新投入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必须加强立法监督,防止城市基础公共设施投入的浪费,以节约资金用于增加R&D创新投入,加强对生产设备自主创新,包括引进的二次创新。

(三)鼓励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引导投入结构优化

    通过设立科技发展基金、减免税收等方式来鼓励企业增加R&D创新投入。一是对企业用于自有技术研发的资金费用给予免税优惠;二是对企业用于项目引进后再创新的资金费用给予免税优惠;三是对没有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项目引进费用不给予减税免税优惠,对于重复引进的项目给予加重税收,从而达到引导企业优化研发投入结构和聚焦自主创新战略的目的。

   英文名:

A Calm Consideration on Our Nation’s Innovation

Ye Jitao

[1] *本文受上海科技发展基金重点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56921008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 《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N].http://stcsm.gov.cn

[2] 叶继涛.科技项目后评估指标探讨及实证分析[R].第五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98-3.

[3] 赵国杰.科学、技术、社会(STS)[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16-17.

[4] 李京文,钟学义主编.《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年,第101页

[5] 宋河发. 全球最大500家跨国公司在华专利战略的特点、问题与对策[J]. 科技论坛.2005(6):70.

    作者简介: 叶继涛,男,1977年生,硕士,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会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发表论文30篇,参编著作5部。电话:021-64645557-4101;传真:021-64381056;email:[email protected],上海中山西路1525号11楼,20023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688.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冷思考 踱方步 对我国创新若干问题的冷思考[1]》为网友红黄蓝绿黑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