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配正义与社会和谐 《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书评



躲在办公室,花大约一个星期的时间看完了汪行福的博士后出站报告《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陈思良多,一个纯理论的概念与另一个行为性概念,如何通过跨学科的知识梳理和缜密的结构结合在一起,确实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作者无论是从行文逻辑结构还是学科知识内涵,都充分表现出了极高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知识积淀。

一、结构缜密,逻辑清晰。全书共由导言、结束语、和九章正文组成,导言统领全书,正文从理论概念到行为探索实践,递层推进。在导言中,作者就开宗明义:“社会保障是一项涉及社会所有成员基本利益的跨时期的制度安排,正义和公平是其核心价值”,“社会保障是工业化的一项基本制度,除解决现代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功能失调和社会问题的基本功能外,还发挥着消除贫困、降低社会不平等和促进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积极作用。”[1,P2-3],也许在开篇亮出这样一个社会保障的空间秩序,并不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是,在后续的章节中,作者的逻辑推演,就详细地从分配的伦理价值规范到分配行为的实践方式深入论述,进一步推导出当今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正义秩序,在历史时空表现为“前工业时代的社会救济模式”、“工业化时代的社会保险模式”和“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福利模式”,或者在同一时空、同一背景下,作者认为的分配模式的伦理秩序应该为“社会救济——解决人民生存问题”、“社会保险——防范人们生产生活风险”、“社会福利——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选择顺序。这些内容在书中前后,均有呼应,表现出缜密的逻辑结构。

在实质内容上,作者从市场分配到正义分配分别阐述和比较了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后凯恩斯主义的基本立场,指出过分的单一地迷信市场,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即:“公平价格或交换正义只能保证市场机制运行的前提下,有限地调节参与者各方的利益,不可能把市场置于道德和控制之下”[2,P61],“因此国家不仅需要调整产权关系和维护市场交易的自由,而且需要在市场外调节着收入分配和提供福利” [3,P62]。即:当代社会不但需要市场层面交换正义还需要国家干预的分配正义。为了夯实这一观点,作者继而论述“民主自由主义的分配正义论”,通过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和沃德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建构了一个超越工具平等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分配价值。作者毫无争议地指出: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应该包括四个原则:“公平应得原则、需求满足原则、经济和社会权利平等原则和补偿性原则”[4,P191-201],这是一个历史归纳和演绎的规范结论。

基于前述原则的充分论述,从福利国家的得失以及我国社会保障的现状差距的清晰分析,作者明确了“中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和制度选择”。因此,无论是从价值分析还是制度选择的内容来看,整篇论述,层层递进,紧密相扣,逻辑非常的清晰。

二、视角独特,见解独到。从古典学派“关心的是经济增长,而非收入的公平”到新古典学派“边际要素分配理论”强调市场自由并且唯市场自由,到福利经济学“第一要关心国民收入分配,第二要关系收入的分配”再到后凯恩斯主义得出“分配越公平,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大”的理论分析,不难看出他们的理论要么是唯市场论,要么其对分配公平的认识建立在功利主义的基础上,都属于交换范畴或着眼于交换正义的范畴,从本质上讲话都是强调其经济功能。但是作者却不把社会保障制度单纯地理解为一项经济制度,而是上升到分配正义的目标和价值层面,从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社会保障的课题,指出“社会保障一个多目标的复合体。”[5,P17]作者认为,如果把社会保障制度视为纯经济制度,其规范意义只限于交换正义范围。社会保障提供的福利只是市场提供报酬的延伸,如果把它视为纯政治制度,是不同政治力量博弈达成的妥协,作用有限。只有把它定义为实现满足社会需要和公平理念的制度化安排,才能从规范意义进行评价。[6,P15];在第四章的论述中,作者指出“正义的社会应该 通过制度的创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7,P142],在能力平等理论一节中,作者引述阿码蒂亚·森的理论“森的分配正义原则是能力平等,社会应该保证每个人发挥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力的机会” [8,P145],评论了沃德金的资源平等理论,指出“资源平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它忽视不同人把资源转化为能力的差别” [9,P147],认为“贫困不是主观感受问题,而是人的积极自由、活动机能所需要的基本资源的缺乏[9,P147],如果一个人陷入贫困或缺乏实现自己的重要资源时,不仅会影响到法律赋予他的自由和权利的发挥,而且直接影响到他对社会和自我的认同。” [10,P153]这些理论上的梳理和认同,都奠定了作者在第五章中的论调“就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来说,社会主义实现正义分配具有制度优势:社会主义的道义基础是实现平等,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求。资本主义继承了传统的私有社会的不平等结构,更大程度上的财富和初始病夫的调整必定遇到私有权保护的法律和障碍;社会主义政党执政是实现更高程度上的分配正义的政治优势”[11,P189],因此,得出了自己认为的社会主义分配的四原则“公平应得原则、需求满足原则、经济和社会权利平等原则和补偿性原则”[4,P191-201]。

 分配正义与社会和谐 《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书评

作者不认同当前一些学者对西方福利国家毫不留情的“失败”批判论调,认为“我国当前学术界低估了福利国家的成就,高古了它的缺点,这种评价对我国社会保障改革产生了消极影响”。对福利国家危机的理论叙述,主要表现为认为其成本过高,特别是有些学者从数率统计的角度认为: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高于GDP的增长速度,作者认为:社会保障支出规模的变化具有周期性,制度开始阶段起始水平较低,经过一段时间扩张后,当覆盖率达到普遍化和收益水平相对稳定后,社会保障支出也就相对稳定了。实际上,并不存在公共社会保障制度破产和国家崩溃的必然趋势。[12,P277]

作者系统梳理了社会保障产生以来的各种理论,剖析了市场分配理论、民主自由分配理论、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分析了西方福利国家的得失成败,并将理论与社会保障的制度选择进行嫁接,为之提供了价值规范和理论导向,不能不说作者视角独特,见解独到。

参考文献

[1—12] 汪行福:《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M],上海财经大学出报社,2003年8月第一版

(吴晓林 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41008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715.html

更多阅读

《十八岁出门远行》有感 十八岁出门远行 豆瓣

《十八岁出门远行》  描述了一个青春少年的远行,深刻地展现了青春的憧憬与社会现实的激烈交锋。文中父亲对“我”说:“你已经十八岁了,你应该去认识一下外面的世界了。”于是“我”就开始了这次十八岁的旅行。“我”在柏油马路上走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第88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百科名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是一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它的颁布实施,是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法制建设中的又一个里程碑,对于建立覆盖城乡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七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七章)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一、单项选择题1.法存在于( B)。A.资本主义社会B.整个阶级社会C.整个人类社会D.原始社会2.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有许多种类,其中由国家制定或

《杜拉拉升职记》书评,金书网 杜拉拉升职记

杜拉拉,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领,有着七十年代生人“职业的一代”的标本式特点,做着一份不高不低的人事行政经理的工作,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经历着职场的跌宕起伏。就是《杜拉拉升职记》中的主人公杜拉拉,和大多七十年代人相似,她并不具

声明:《分配正义与社会和谐 《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书评》为网友一吻天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