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有时终须有 黄河变清终有时



“河清海晏”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的一个非常动人的理想。要使“海不扬波”没什么可能,也没什么意义。但要是能将黄河变清则前景极为美好,这意味着中国北部核心区域将重新恢复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也意味着中国人改造自然界实现重大飞跃。

黄河,三代以前称“河水”,一点儿也不“黄”。汉武帝有一首著名的《秋风辞》道“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不难想见,两千年前汾河流域(山西境内大部)还是郁郁葱葱的森林,河面宽阔,水清见底。后来黄河变黄,根本原因在于其中游穿越整个黄土高原,特别是占总水量比例很大的两条主要支流——渭河、汾河全部位于这里。直接原因则是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植被减少、水蚀加大,形成恶性循环,终于导致如今黄土高原赤地千里,黄河变成冠于全球的“泥浆河”。

 命中有时终须有 黄河变清终有时

黄土高原生态恶化,据我所知,主要缘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气候变迁。竺可桢先生在那篇著名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指出,“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由此导致增经盛行于黄河中下游的亚热带和暖温带阔叶森林消失。另一个方面是人口过载。黄河流域开发很早,并且长期是中国的人口重心。农耕时代,人口蔓延到哪里,植被就遭破坏到哪里。黄土的强烈水蚀性特点使其一旦失去植被保护,极易形成沟壑并难于恢复。

“构建和谐社会”的五大任务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条年输沙量达16亿吨的“母亲河”,一片50多万平方公里沟壑纵横的暗黄色土地,数千万寄居期间的贫困人口,这幅暗淡图景显然大大有悖于“和谐”理念。治理黄土高原,变黄河为“清河”不仅是中国人对民族、对历史的一个交待,也是对世界、对地球不可推卸的责任。

黄河变清,首先需要移民。目前,整个黄土高原上大约生活着5000万人(估算),设想将其中的60%移走,共需移民3000万人。修建三峡工程移民115万,耗资450亿元,用时15年。比照这一标准,我预计黄土高原区移民大概共需要1-2万亿元,用时50年左右。

第二,建立全新的治水和复植机制。初步设想,从“小流域治理”着手,将黄土高原上密如蛛网的毛细河道按平均1平方公里的面积划分成50万个基本单位,无偿承包给本地居民100年。在每个基本单位里,由政府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以及必要的物资和技术,让承包者自行经营。同时,按照当地植被恢复情况和水质改善程度给予补贴。这些措施和补贴必须对当地居民有吸引力且不造成负担。预计这一举措可解决100万家庭就业问题,也就是300-400万人的生计。

第三,加快城市化。目前黄土高原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建议在陕、晋两省率先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使城乡制度统一,加速农民向城市流动。

在这三条措施共同作用下,我想,50至100年后,黄土高原将有很大概率变成我国的“绿色心脏”,黄河也将重新成为一条水量充沛、水质清澈的河流。庶几,那时正是中华民族昌盛繁荣冠于全球的时代。当我们的航天员从空间站俯瞰家园的时候,满目葱翠会使他们无比骄傲和自豪,并由衷地感谢我们这些先人付出的卓绝努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750.html

更多阅读

我就是天使说的大多数 命中已注定是我看不清

我就是天使说的大多数湖南台的节目真的不是太follow的,但是在《女友》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文字,然后很疯狂的去找那一首歌,去听那首歌的调调,看那首歌的词。原来,真的很好听的啊!我就是天使说的大多数。在准备考雅思的今天晚上,在“学人”

古训连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命里有时终须有

古训连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意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亦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或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命里无时莫强求纹身

从前有一个叫化子每天出门乞讨,他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于是他总要乞讨一些粮食积攒起来。可是他积攒了好多年,他的粮仓还是只有那么一点米。他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他打算弄个明白。一天夜里,他悄悄的躲在一个角落看着他的粮食。结果,他看

声明:《命中有时终须有 黄河变清终有时》为网友零紀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