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06年,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令人欣慰。华为公司保持了中国拥有最多专利企业的纪录,年申请国际专利数超过了对手思科公司;海尔公司平均每天申请专利2.6项,其产品全部拥有自主技术。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中国仍然只是世界低端产品的加工厂,做的是贴牌的活,核心技术几乎全部为外方所控制,产品是“中国制造”而非“中国创造”。一些人津津乐道于2006年的中国专利申请数量跃居世界第五,但是,岂不知在中国的专利中大部分为外观设计及包装专利,发明专利仅占19.9%,而发达国家的发明专利占86.6%;而且,在高科技领域,80%以上的中国专利是外企申请的;目前,中国的成套装备80%以上依靠进口;科技部一位副部长说,中国仅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2006年,一篇“日本商人看中国人”的文章广泛流传,该文认为:中国有数不清的技术落后、产品雷同、管理松懈的家族式工厂,这些工厂技术低、效益差,唯一的优势就是有蚂蚁般吃苦耐劳、牛马般顺从的工人在支撑着;大部分中国工厂没有长期计划,没有基本的岗位培训;中国人有比日本人更加灵巧的双手,但是中国工厂没有提供磨练他们双手的舞台;在中国工厂最密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部工厂加起来的年产值只有日本一个大型企业的总产值。读罢此文,令人掩卷长思。
我认为,中国不仅要做“世界加工厂”,更要做“世界研究院”。如今,印度提出要做“世界办公室”,中国人怎么能满足于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廉价货币廉价环境成本、超国民待遇的招商引资呢?
做世界研究院,就要在金融、财税等方面扶持民企,让他们达到规模化水平,有足够的利润用作研发的投入;还要奉行“教育第一”的战略,因为大国的和平崛起、可持续发展无不依靠的是教育。
2007-2-4
(胡星斗,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通信地址: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邮编:100081,E-mail:[email protected]新闻评论网站:http://www.huxingdo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