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都呈现出了相似的变迁过程,可以说产业结构的变迁是由其内在的经济规律驱动的。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进程看,大体上都遵循着从轻加工工业---重化工业---高加工---知识经济和知识技术密集型发展这样一个模式。
美国的经验
美国从建国初期的农业大国发展到目前的高科技强国,其经济结构发生了本质的变化。第一阶段是从劳动密集型的采掘、冶炼行业为主逐步过渡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以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其间以蒸汽机和内燃机推广应用为内核,这个阶段是美国重工业化典型阶段。第二阶段则是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
美国二战后产业结构调整从1947年持续到1980年,重工业依然在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经济的增长点则迅速转向电子、生物、信息等新兴高科技领域,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份额逐渐提升。这一转变过程大约持续了33年。
日本的经验
战后的日本经济经历了11次景气循环,其中自1955年开始,日本的GDP以年均10%高速增长,并持续了18年之久,直到1973年。日本经济快速增长的时期,其产业结构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第二产业比重自20世纪60年初的36.6%增加到了1973年的49.3%,增加了12.7个百分点,日本经济的发展模式也由以重化工业化为主转变为由以汽车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生产为主。1973年后,能源危机、资源危机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快速提升对日本加工贸易型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机械设备的广泛应用和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带动整个经济体系向节约资源、节约能源方向转变。
日本工业化中后期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大概起自1955年,大约在1975年结束,历时20年。
珠三角产业结构现状和发展态势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主体,也是中国区域经济中最重要的增长极之一。珠三角位于广东省中南部,面向南中国海,为珠江出口处,毗邻港澳,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阳县、惠东县、博罗县、肇庆市区、高要市、四会市等14个市、县,土地面积4.17万平方公里,人口按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4077万人,分别占广东全省的23%和47%。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级阶段,但像广东(以珠三角为代表)和上海则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
从数据可以看到,珠三角经济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明显,第二产业比重稳中有升,第三产业比重相对平稳。根据联合国对于工业阶段的界定以及钱纳里模型分类,珠三角经济区目前正处于从工业化中后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第二产业依然占居主要地位,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但仍低于第二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是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