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切尼曾明确讲:谁控制海湾石油的流量,谁就对美国经济,甚至“对世界其他大多数国家经济”拥有了“钳制”力,未来学家托夫勒也曾讲到,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国就捏住了向其主要竞争对手供应石油的输油管口。虽然世界大国对石油的争夺受各自的生存与发展需求驱动,但在当代世界石油资源争夺中,美国一直是首要角色。 据保守预测,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原油产供能力分别只能达到1.75亿吨和1.9亿吨,而同期石油需求为3.4亿吨和4.4亿吨,缺口为1.65亿吨和2.5亿吨,对外石油依存度将分别达到50%和60%。而对外石油依存度的提高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安全的脆弱性在增长,因此制定新的石油能源发展战略是迫不及待的。石油战略,离“安全依赖”越来越迫近近期,随着国际油价飙升,中国获取石油的代价越来越大。 为了扩大供给,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巨头除了不断在境内开采石油外,还通过各种方式从国际市场寻找稳定的供货渠道,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我国同海外油源的合作范围已扩展到中亚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亚印尼、缅甸,中东利比亚、伊朗、阿曼和中南美洲委内瑞拉,非洲尼日利亚,苏丹等地。我国和国外很多合作项目都采取“份额油”的方式,即中国在当地的石油建设项目中参股或投资,每年从该项目的石油产量中分取一定的份额。这样一来,我国拿到手的是实物,石油进口量不至于受价格波动太大。

马六甲海峡历来是咽喉要路,海峡最窄处仅为1.5英里,而且小港湾密布。马六甲承担着全球约50%的石油运输重任,目前中国进口原油的80%左右都通过此地。据不完全统计,每年约有5万只船舶通行这里。如果中东到东亚的船只不经此地而绕行则要起码多花好几天时间,且必然使原油价格、运输费用以及船险费随之上涨。而有迹象表明,恐怖主义分子似乎开始对此处感兴趣了,据国际海事局资料显示,2003年就在马六甲海峡发生过28起海盗事件。另一方面,美国近期也借此扬言要驻军这里。因此,各国对马六甲安全问题的担忧越来越突出。 能源基金会杨富强博士:中国的能源储备体系建设还相对滞后。以石油储备为例,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可供使用150天,日本则多达160天,目前美、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相当于其158天、169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量。中国没有战略石油储备,目前还仅仅是筹建阶段,即使建成,中国石油储备才21天,计划2010年才刚刚达到35天,储备石油35天的进口量,就连应付台海冲突也不够。杨富强评价认为,这意味着在国际石油链条发生重大危机的时候,中国的能源安全将非常脆弱。国家发改委于2003年底组建了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2004年,中国战略石油储备计划正式启动,国务院拨出60亿专款在辽宁大连、山东黄岛、浙江镇海、舟山港建设4个石油储备基地,设计储备30天的进口量,相当于1000万吨。其中镇海基地已经建设52座储罐,储备520万立方米石油。黄岛基地规模为320万立方米,建设32台单罐容积为10万立方米的外浮顶原油罐,计划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一期工程。其他基地在2007年左右完成建设。计划将中国石油储备提高到60天左右。杨富强认为,中央和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国家和地方储油基金,支付购油,以及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维修费用。最后形成以国家储备为主(70%),地方和商业储油分别占15%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