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改革新形势呼唤“科学改革观”



我国28年来的改革,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好改的、容易改的,差不多都改过了,该“啃”的“肉”基本上都“啃”完了。留给现在和今后改革攻坚的任务,大都是难度较大的环节和问题,是啃硬骨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邹东涛在会议主题演讲时提出,28年改革的基本经验、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以及改革攻坚的艰巨任务,都迫切需要“科学改革观”。为此,邹东涛对“科学改革观”作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述。

“科学改革观”是改革理论的重大突破

    对于为什么要树立科学改革观,邹东涛教授谈了五点理由:

    第一,科学改革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催生了科学改革观,也决定着科学改革观的原则和方向,但不能替代科学改革观。我国进行了28年的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又衍生和胶着许多矛盾,迫切需要实现“改革的科学性与协调性”;而要实现“改革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客观上需要“科学改革观”。

    第二,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现期”。在这个时期,要推进改革持续稳定地深入进行,需要更周密的决策和更多的智慧。客观上要求我们的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和缜密。

    第三,“伪改革”的出现,严重贬损了改革开放的社会形象。伪改革,即打着改革旗号,或者以改革的名义,为部门、团体和个人捞好处的“改革”或“改制”行为。伪改革严重侵占、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贬损党和政府威望,破坏改革开放的社会形象,严重打击了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要把伪改革从真正的改革中剔除出去,必须深入研究科学改革观。

    第四,权贵资本的孳生和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权贵资本,即资本和行政权力恶性苟合的资本。古今中外,无论在任何国度,权贵资本都是国家和社会的毒瘤,应当坚决清除。尽管目前这种资本并非占多数,但它的社会活动能量和资源动员能力很大,影响极其恶劣。它鲸吞国有资产,腐蚀国家权力,严重孳生腐败,盘剥普通劳工,推进收入分配的过度拉大,加剧社会分层和社会矛盾,使得社会产生“仇官”和“仇富”的畸形心理裂变,以至于对社会不满。要反对和清除权贵资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改革观。

第五,认真总结我国改革过程中的不足和失误。改革伊始,我国正确地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方式,取得巨大成就。但改革总不能长期在“摸着石头过河”起点的原始方式中进行下去,而必须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原生态中走向理性。为此,必须研究科学改革观。

改革攻坚的时空条件已经出现重大变化

    邹东涛指出,当今和未来的改革与过去28年相比,固然是宽松多了;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恐怕又要复杂得多、严峻得多。改革攻坚的时空条件已经出现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要求我们尽快树立起全面科学的改革观。邹东涛深入认真地分析了我国改革攻坚的时空条件的重大变化———

    第一,当前和今后改革攻坚的对象和内容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改革开放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破旧立新”过程,改革攻坚的对象有两类:一是“旧的旧体制”,即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新的旧体制”,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过渡性体制”。随着改革的深入,“旧的旧体制”虽然逐步减少了,但并未完全根除,而在改革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旧体制”,形成了“旧的旧体制”与“新的旧体制”并存的局面,大大增加了改革的难度。这就要求在今后的改革攻坚中,不断探索对各个阶段不同旧体制改革的途径、方法和举措。

    第二,在改革的某些阶段和某些领域,客观上存在着两个规律:一个是“改革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另一个是“改革的边际成本递增规律”。无论是“改革边际收益递减”,还是“改革边际成本递增”,都会使人们对改革产生消极和“利差”的预期,从而减少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热情。

    第三,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在经济方面的需求和在非经济(如生活质量、比较利益、政治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期望会越来越高。当不断攀升的各种期望得不到满足时,不仅会减少改革热情,而且还会产生严重不满。

第四,以利益竞争为导向的市场化改革,客观上形成全社会的多元市场利益主体,从而形成了个人、企业、非政府组织等相互之间的全方位利益博弈格局,这种全方位的博弈,甚至波及到政府部门,从而大大增强了改革的难度。

 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改革新形势呼唤“科学改革观”

科学改革观的内涵

    邹东涛系统地论述了他对“科学改革观”内涵的思考:

    他认为,首先,科学改革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改革领域的具体体现。科学改革观与科学发展观同源于以人为本。人民即是改革的持久动力和主体,又是改革成果的最终享受者;坚持全面、协调、渐进、稳定地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整体配套改革,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科学改革观要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飞跃。第一,在改革的广度方面,我国的改革开放要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单项突破,不失时机地飞跃到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方位改革;第二,在改革的力度和深度方面,要从过去机制转换式的改革,飞跃到全面的制度创新;第三,在改革的操作方式上,要从过去的政策推进,飞跃到全面的法治规范;第四,在改革的指导思想方面,要从过去的“摸着石头过河”走上岸来,为改革“造船”、“造桥”,从而飞跃到“划着船过河”和“踩着桥过河”;第五,在改革的理论认识水平上,要不断地从改革的“必然王国”飞跃到改革的“自由王国”。

    再次,实行科学改革观,需要在改革的各个方面全面统筹:第一,统筹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国有、非公有经济的发展;第二,统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三,统筹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第四,统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的全面改革;第五,统筹科学改革和科学发展。

    最后,邹东涛还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战略转变、行政体制改革、组织人事制度改革、政治文明建设、国家的长治久安等各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改革观。他指出,实行科学改革观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做中国猫,抓中国鼠”。

 (原出处:中国改革报发表日期:2007-1-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2906.html

更多阅读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利用校本电子白板资源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进行,“校本课程资源”成为人们特别关注的一个崭新的概念。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的社会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陈群林考研网 考研网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处:http://www.blogchinese.com/06091/256934/archives/2006/2006115173552.shtml【本章学习要点】历史是透视现实与预测未来的一面镜子。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使教育技术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更好

远程教育资源的管理与使用 河北远程教育资源网

我校自2005年开始正式使用这些资源,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努力抓好建设、管理、培训和应用四个环节。切实把资源的应用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学校日常的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和教

声明:《教育改革的形势与政策 改革新形势呼唤“科学改革观”》为网友大威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