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三峡库区县的发展战略
一、工业强县战略
二、农业稳县战略三、旅游兴县战略四、文化立县战略五、生态环保战略六、人才兴县战略七、对外开放战略让世界了解忠县,让忠县融入世界,这是出版发行的西部十大投资热点县市之一—《魅力忠州》的宗旨,编者梳理出位于三峡生态经济圈中心的忠县十八大魅力,让海内外投资者、游客了解真实的忠县,绚丽多彩的忠县,人杰地灵的忠县,富有创业激情的忠县!
忠县正在成为投资家、银行家关注的热土。忠县人民和忠县的各级决策者正在用智慧和汗水建设忠县。可以预见,未来十年,忠县将会成为中国三峡库区最美的山水城,投资商创业的欢乐园,现代人安居乐业的好家园!
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根据忠县的资源禀赋,谋划忠县七大战略,十五年后的忠县更具有迷人的魅力!
一、工业强县战略
2020年,忠县将形成“一城、三线、八组团”城镇要发展格局,形成25平方公里、30万以上人口的三峡水城。
忠县采取错位发展的战略,从县情出发,根据忠县的资源禀赋、地理区位、产出状况,结合国家对库区的特殊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建立忠县农副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及造船业、生物制药业、能源化工业、建筑建材业五大产业体系,2020年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88.6亿目标。
二、农业稳县战略
忠县自古以来是农业大县。忠县采取以抓工业的观念、思路、管理方法去抓农业。采取“公司+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忠县加快建设15万亩柑橘,25万亩优质稻、20万亩优质大豆、20万亩优质油菜、3万亩石蒜、2万亩红豆杉、5万担蚕茧、65万头瘦肉型猪、4万头肉牛、400万只肉鸡、320万只水禽等13个基地建设,忠县将建成三峡库区绿色食品生产及深加工基地。忠县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将海内外.
三、旅游兴县战略
忠县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3处,县级30处,有159个文物景点列入《中国文物地图集》,忠县目前已出土文物及资料20多万件,甘井沟文化遗址群被评为1998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经过8年对中坝遗址出土瓷器的考古发掘,中坝整个遗址连接性很强,历代没有缺环。被誉为“中国活的二十四史”。五千年前华厦文明史在一个地方是完整体现出来,在全国尚属首次,忠县打造五大旅游精品景区,一是“世界第八大奇异建筑”石宝寨的提档升级。二是打造“中国柑橘城”,使之成为国家级工农业旅游示范区。三是加快建设巴国城,整合白公祠、鸣玉溪旅游资源,打造“中国汉阙之乡”,修建历史博物馆、名人馆、民俗馆、民国民俗文化村。四是开发“江中仙岛”皇华城,开发三峡库区独有的军事旅游。五是创建天池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红豆杉观光、百年天主教堂、千年铁山寺等景点,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到2015年,忠县将成为在海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文忠州、三峡水城”的旅游城市。海外旅游者达10万人,国内旅游者达3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突破5亿元。
四、文化立县战略
忠县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人才很多,文教事业发达,为了把三峡水城忠县建成三峡生态经济圈的文化大县,把三峡水城忠县建成高品位文化旅游城市,同时为忠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忠县提出文化立县战略,从四个方面规划打造:
(一)打造三峡库区文化旅游名县.忠县是巴文化发源地之地,至今中国保留“三个惟一”:巴国历史文物记载中惟一留存的巴曼子刎首留城处;有惟一的巴国历史文化节“三月会”有中国惟一以忠命名的忠州。巴文化在忠州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发掘整合巴文化资源,打造巴国城。挖掘“巴文化”、“忠文化”内涵,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培植忠县文化产业。
(二)发展忠县文物文博事业
忠县文物古迹很多。有纪念唐代忠县白居易的白公祠,有中国古代十大贤相的陆贽墓,有国宝“古房阙”、“无铭阙”,有430年历史的“三台寺”等等,忠县着力打造三峡库区最大的文物博物馆及文博长廊。
(三)发展忠县文教事业
忠县基础教育发达。忠县现有各级学校630所,3次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国家计委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县”,2005年高考上线人数4213人,连续18年名列渝东片区第一名。
从1997—2005年忠县有1.8万多人考入大专院校,赴海外留学博士30多人;忠县的文教事业在三峡库区已创出名牌。
(四)建设忠县文化基础设施
忠县已建立文化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电影院、体育馆等20多个文化基础设施。依托三峡水城特有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策划打造碧水蓝天巴蕉沙滩水上游乐项目、翠屏山美食文化街项目、康乐保健养老中心等等文化休闲项目,造福忠县百万人民。
五、生态忠县战略
打造生态忠县是忠县县委、县政府一项战略决策。
忠县现有森林植被由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退耕还林三部分构成,林业用地68624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28.6%[2003年统计调查,未包括退耕还林],忠县珍稀古树30种1800多株,100年以上的古树有1250株。
近年来,忠县加快建设生态忠县;一是建设15万亩柑橘基地果园,项目建成后可提高忠县森林覆盖率5个百分点,年涵水量180万方,年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185万方,能有效改善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成为重庆市最大的现代化移民开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是亚洲最大的柑橘园,是山川秀美、引人入胜的生态旅游观光园。
二是在天池森林公园等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计划投资2.65亿元,建成红豆杉基地5万亩,石蒜种植基地3万亩,给忠县年销售收入7亿,利税2.3亿,社会经济效益好,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保效益高。
三是打造忠县翠屏山花果山旅游区,翠屏山与忠州古城隔江相望,占地面积5480亩,植被面积3800亩,绿化覆盖率69%,这里翠竹繁茂,绿树叠翠,神溪珠波,大江东去,有诗赞道:“万顷竹海波涛涌,千年茂林曲径幽”,翠屏山历史文化内涵深厚,人文古迹甚多,有中国古代十大贤相陆贽墓,汉墓群、姜维井、文峰塔,修建的三台寺等。翠屏山旅游公园建成后,成为三峡库区最美的人文生态公园,堪比深圳笔架山公园。
六、人才兴县战略
2009年,三峡工程建成后,忠县库容面积达到102.5平方公里,直接淹没12个乡镇,移民76898人,在三峡库区22个区县中,耕地淹没指标居第2位,实物综合指标居第7位。忠县是一个移民大县,为了加快忠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忠县“筑巢引凤”实施人才强县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忠县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环境,建立健全人才投入、汇集、创业三大机制,以天下之才兴忠州之业,以忠州之业聚天下之才。忠县倡导“全民创业”,让人民群众创业热情发挥出来,让有利于人民创业的思想活跃起来,让有能力、善把机遇的人才在创业成功的舞台上脱颖而出。在全社会形成“保护企业家、爱护企业家、尊重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借脑引智,对引进的外地人才,要尽力解决其住房和配偶子妇女入户、上学、就业等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之安心工作。
忠县建立和完善以薪酬和奖励为主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一流人才得到一流待遇,一流贡献得到一流报酬。
引导各类人才向工业发展第一线集聚,充分发挥创业和创新的能量,使来忠县的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库区忠县将成为人才聚集的新高地。
七、改革开放战略
要消除忠县经济发展过程一些观念性、体制性、机制性、政策性的障碍,就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战略。改革必须先从观念改起,忠县的决策的观念是开放的,县域经济从区域经济上讲是特色经济,从所有制形态上讲是民营经济;从经济结构上讲是工业强县;从工作措施上讲是项目带动。
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项目如同钉子,钉在墙上才能挂住资本、人才、技术这些东西。
从忠县实际出发,把资源、市场、发展思路和政策整合成项目,通过政策性支持和对外招商引资启动项目,通过产业项目促进忠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观念的变革带来忠县的大开放,忠县打开封闭的山门,走出去,请进来,花大气力招商引资。忠县的招商引资,不仅仅是引进资本,更重要的是引进运作资本的人才和新的理念。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培养干部群众开放的意识、市场意识和合作共赢的意识。通过招商引资,打开忠县县门,把三峡库区四周大山封闭的忠县融入全国、全球经济中去,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转变干部队伍的作风,转变忠县人民的观念,把忠县变成开放的地方,稳定的地方,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
《魅力忠州》的价值在于给海内外的投资者提供更多的忠县的资讯,从而捕捉商机!也让关心忠县的朋友们多角度了解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忠县,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更有魅力的忠县!
忠县人民正在用思想和智慧创造一部又一部恢宏的历史巨著。
总有一天,你会爱上高峡平湖正在峡起的新城——水城忠县!
执行总编 蔡律 2007年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