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连锁 家电连锁困局
疯狂扩张引发了家电连锁业的单店利润下滑等问题,家电厂商自建渠道,国外家电零售巨头参与竞争,这些迫使国内家电连锁巨头进一步扩张。国内家电连锁业已经步入了“低价——扩张—更低价—再扩张”的困局。在国美收购永乐的当天,永乐的 掌门人陈晓脸上表现出来更多的是从容与镇定。aihuau.com今年4月中旬,永乐与大中在香港宣布启动联合采购、后勤及送货等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在约定期限内通过股权置换的方式实现大中与永乐的股权合并。3个月后,7月25日,国美以换股加现金的形式收购永乐,上演迄今为止中国民营企业间规模最大的并购案。按照坊间说法,扮演收购与被收购双重角色陈晓才是两场事件的主策划,永乐与大中合作只是第一步,在手握北京和上海两大市场后,陈晓有意向苏宁表示出售的想法,并以此刺激黄光裕的竞购欲望,使黄光裕转而加速对永乐的收购,包括收购大中。过去的两年里,疯狂扩张成为家电连锁业的主旋律。以2005年为例,国美、苏宁的开店战争已经从一线城市向下延伸,二者在二、三线城市的争夺处于炽热状态。苏宁新开辟了32个地级以上城市,新增140家连锁店,连锁面积较2004年增长154.88%;国美新开辟的城市则高达44个,新增门店总数143家,连锁面积比去年同期增长158%。永乐也紧紧追赶两大巨头的步伐,将其势力范围由34个城市扩张到72个,门店数则由92家增加至193家。与国美、苏宁相比,区域性连锁永乐、大中无论是资金还是规模都处于劣势,大规模跨区域扩张给二者经营上带来了很大的困难。2005年11月,永乐无奈对外承认其“外地发展不顺”的事实。永乐与大中的联合似乎已成必然,而寻求一个更强势的卖场势在必行。疯狂扩张给家电连锁巨头带来了规模和销售收入的提升,整个行业似乎欣欣向荣,家电连锁行业整体的单店利润却在迅速下滑,每平米收入的锐减,这些已成为行业事实。2005年,永乐每平米收入由2004年的40472之人民币下降至25482元,下降比例高达37%,国美每平米销售额由去年的37570人民币下降至25900元,下降比例达31%。平方米的销售额是家电零售业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的下降标志着店面利润的下滑。“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国内家电连锁发展的特点造成的。初期,家电连锁企业主要是赚取提货与销售之间的利润差,要想赢得较低的提货价,他们就必须有高的销量,而高的销量建立在规模上,这就决定了他们要不断的扩张。”一位在家电业滚打数年的经销商认为。中国的家电连锁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当时家电的销售以传统经销商为主,由厂家在主要销售地成立分公司或办事处,由这些部门分销给各地经销商和百货商店。相比传统经销渠道,家电连锁以低价赢得了发展空间并迅速壮大,逐渐与传统经销商平起平坐直至超越。连锁家电卖场逐渐在城市,尤其是一、二线城市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把国内家电销售带入了连锁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家电连锁企业就出现了两种竞争关系,一是家电连锁企业与传统家电经销渠道的竞争,二是家电连锁企业之间的竞争。价格则是这些竞争的主要手段。消费者并不在意卖场是国美还是大中,而是关注哪家在搞活动、让利大。而这种低价竞争的背后就是厂商的利润下降,各种各样的促销费,广告费,活动费让厂商喘不过气来。记者采访的经销商总结道,卖场以低价打败了传统经销商,但也造就了低价为主导的同质化竞争环境,这样的环境又逼迫着他们陷入“低价—扩张—更低价—再扩张”的怪圈。陷入怪圈的他们只有快速扩张,以规模取胜,才能控制市场话语权。国美收购永乐也正是扩张的必然结果,不过,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家电连锁业规模做大了,但实质同疯狂开店没有太大区别,仍然摆脱不了怪圈。 博弈家电连锁巨头的疯狂扩张带给厂商的却是一场灾难,一些家电厂商更是称之为“渠道恐怖年”。家电连锁巨头日益强势引发了盈利模式的变革。家电连锁巨头逐渐向厂商“摊派”了名目众多的费用,国美首创了“飞行加油”模式,其他连锁巨头随即跟进。所谓的“飞行加油”模式,即向供应商收取店庆费、进场费、年底返点等以及延长供应商的货款归还期限,作为开店的启动资金以支持高速扩张。这种模式使家电连锁商以很低的成本进行扩张,加快了家电连锁时代的来临。一家家电厂商北京分公司的相关人士透漏,他们与国美、苏宁签的冰箱、空调合同都按照“月返8,年返2”的规则执行,即每月按销售额给渠道商返利8%,全年再加返年销售额的2%,除此之外,国美每月要扣除活动费8000元,而苏宁则要在每个月扣除当月销售额的1%作为广告费—全年合计返利高达11个点。 “这还不算各种促销费、进场费、人员管理费,算上这些逐年增高的费用,我们如今的渠道成本已经高得可怕了。”去年,国内家电厂商几乎没有一家不亏损,有的还亏损相当严重。根据前三个季度报告显示,康佳和TCL集团分别同比滑坡了38.69%和379.48%,TCL集团前三季亏损了11.39亿元,注定今年难逃巨亏的厄运。此外,青岛海尔前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8.24%,继续在业绩走势上滑坡。白色家电的另一巨头—春兰股份更惨。而导致家电厂商亏损的因素之一就是渠道费用。分析人士认为,家电连锁巨头的疯狂扩张带动了行业的迅猛发展,但以“低价—扩张—更低价—再扩张”为模式的发展也给家电连锁巨头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于是他们纷纷将资金缺口转移到家电厂商身上,各式各样的开店费、促销活动分担了他们的部分压力。家电连锁巨头转嫁资金压力的做法虽然暂时缓解了自身的危机,但却加剧了自身与家电厂商的矛盾。“我们就是这些渠道商之间血拼的武器。”一位厨房电器企业的市场人员愤慨地表示。TCL、美的、海尔纷纷提出自建渠道,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摆脱渠道霸权的愿望。TCL彩电从2006年起对连锁渠道商采取“冷处理”—有选择性地进店,适度交纳进场费和促销费。格兰仕也宣布将在全国的14个主要地区建立分公司,大规模地推动其在全国自营门店的建设。格兰仕空调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曙明表示,2007年,格兰仕将建1000个品牌专营店。到2008年之前,格兰仕的销售分公司要覆盖全国主要城市。海尔一直在发展自己的直销模式。它与戴尔的模式较为近似,也是通过定向邮寄直销产品手册开始。为此,海尔专门成立直销中心,开通了网络和电话两种直销渠道,除了定期向消费者邮寄产品宣传册,让消费者了解海尔各种产品情况外,还专门成立了网上商城,方便消费者在线购买。与国美决裂的格力电器更是大张旗鼓地发展自有渠道,在各地建立分公司,经销商从分公司提货,以此为核心搭建了独特的“格力模式”。对于格力电器的行为,不少专家提出了质疑,国美更是称之为“违背渠道趋势”。然而,从格力空调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它并未如一些人预料的缓慢发展直至消亡。赛诺的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空调行业内销累计达1547.5万台。按照这一数据,格力电器可以占到三分之一的内销市场份额。对此,格力电器董事长朱江洪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仍是非常自信,中国市场广阔,销售模式多样化,大卖场只是中国众多商业流通渠道中的一种,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渠道和模式,也不可能“通吃天下”。格力专卖店有很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如可以开到城市的小区里,也可以开到乡镇市场去。朱江洪所说的不无道理。从2003年开始,我国家电连锁业才经历了3年的快速发展,虽然在一、二线城市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但从全国来看,还远谈不上垄断。目前,国内家电市场一年的规模在5000亿元左右,而国美、苏宁两家市场份额加起来不到15%,国内家电连锁所占总的零售销售市场份额还不到30%,相比欧盟、日本、美国市场四五家连锁占据60%以上,甚至80%的份额,我国家电零售业的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和国外的情况相比,国内家电连锁不论从规模还是销售份额都还远远不够。在三四级市场还没有完全开发,地区家电连锁品牌还相当多的情况下,国美与永乐合并远没有达到市场垄断的程度。这就意味着在一段时期内,国内的家电销售渠道仍是连锁与传统渠道共存,只不过前者在向前进,后者在没落而已。家电连锁业在家电销售中仍不具有垄断性的力量,这给家电厂商自建渠道留下了空间,在渠道成本渐高,甚至威胁利润的情况下,家电厂商纷纷选择了渠道多元化发展,给国美等家电连锁巨头带来不小的压力,也使家电连锁巨头借厂商扩张的做法渐趋弱化。 破局5月12日,世界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BestBuy(百思买)与五星电器正式达成协议,投资1.8亿美元收购五星电器56%的股权。这是百思买进入中国3年来首次有影响的行动,也预示着百思买开始真正发力中国家电销售市场。Best Buy作为北美家电市场连锁巨无霸,现在共有941家连锁店,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市场。Best Buy一直保持着销售复合年度增长15%,利润25%上升的强势记录。 而五星电器目前拥有超过1.2万名员工,2005年营业额近7亿美元,在江苏家电销售中占据很强的优势。与国内家电连锁巨头的低价和规模策略相比,百思买的经营理念和模式则偏向于服务。从2005年开始,百思买开始将现有美国的门店转型成为“以顾客为中心”的门店模式。简单而言,顾客为中心的运作模式强调的是关注每位顾客的个性选择,满足购买全过程的各项需求,激励和鼓舞员工更好地服务顾客,从而为顾客和员工创造更好的店内体验。这种模式为百思买赢得了较高的美誉度和忠诚度,也让它的销售毛利率达到了25%,这一数字是国内同行的两倍。五星电器严格意义上说还只能算作区域性品牌,而且更多的是在二三级市场,门店数量也比较有限,本身影响力不大。不过,在百思买强大的资金和先进的经营理念支持下,五星电器并非没有角逐国内家电零售游戏的机会。此外,今后的几年内,无论是家电连锁企业间的并购还是拓展三、四级城市,家电连锁的势力将进一步增强。面对这种形势,在渠道和竞争双重压力下,家电业的微利时代不可避免到来,一些实力不强,不善于创新的企业将逐步退出市场,留下少数的几个领导品牌。海信收购科龙案刚过去不久,长虹并购美菱就开始了,而且是速战速决。从消息披露出来到长虹高管进驻美菱,前后总共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长虹就结束了这桩收购。而家电品牌的兼并使其与家电连锁商谈判的筹码增多,无论是实力的增强,还是产品线的扩张,都在影响着国美们今后对业内领导品牌的态度,毕竟后者也不希望出现太多的格力事件发生。一边是百思买等国外家电连锁巨头的进攻,另一边是与家电厂商之间的矛盾升温,国内家电连锁业低价扩张模式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坚持这种模式将再次陷入“扩张—利润下滑—再扩张”的怪圈,导致自身竞争力的单一化;不坚持这种模式,在目前的情况下,又容易被其它连锁巨头超越,最后可能沦为收购对象。中国家电连锁业已经走过了赚取进销差价的阶段,目前正在与家电厂商的博弈中获取利润,如名目繁多的店庆费、场地费、年底返点等。从国外家电连锁的发展情况来看,家电制造商将物流、销售完全交给渠道商,自己则将资源和精力用于技术研发和品牌宣传上。而连锁渠道的利润则主要来自于采购与销售之间的差价。消费者进入卖场几乎是进入超市一样,直接挑选商品,商场内的促销人员并不多,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几乎全部来自于厂家的品牌宣传。这种新型家电业态为中国家电连锁指出了一条方向。
更多阅读
国美回收旧家电 国美危情拉响家电连锁商警报
企业规模是不是越大越好?规模化运营到底有没有发展瓶颈? 日前,国美电器在经历持续“八连涨"后的首份亏损报告告诉市场:再大的规模也有发展瓶颈。一旦投入产出比失衡,规模反而成为累赘。《中国企业报》记者看到,此前,另一家电
家电清洗连锁加盟 家电连锁挺进低层级市场
中国政府的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的引导显著拉动了家电产品的销售。在巩固一、二级市场的基础上,众多家电制造企业积极着手开拓三、四级及农村市场。 目前,在中国家电业市场上有四类主要渠道下沉及创新模式:第一类,自建
中国照搬苏联模式 外资家电连锁再度杀来 切勿完全照搬模式
就在百思买难以继续经营、关店撤出中国的同时,又有两家外资流通企业高调布局中国市场。日本最大的电器连锁企业山田电机上月在天津开设了在华第二家新店,欧洲第一大电器连锁万得城也加快在上海的拓展步伐。苏宁控股的日本Laox计
外资大举杀入国内家电连锁:或带来新一轮混战
冯书琴 丁磊 外资零售商布局中国市场,正带来国内家电业二次混战。 12月10日,全球第二大家电连锁零售商、日本山田电机首家中国专营店在沈阳落户。此前的11月17号,全球第三大批发零售企业麦德龙与富士康合资的家电连锁品牌
家电维修短期培训班 外资家电连锁抢市梦难实现 短期难撼市场格局
就在国内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陷于内乱之时,外资零售悄然加速布局中国家电市场的步伐。昨日有消息称,数度推迟开业的德国最大零售商麦德龙旗下家电连锁品牌万得城将在本月下旬在上海迎客。这家由麦德龙与台湾富士康集团合资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