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叶茂中:为了中国营销,请向我开炮!
访营销策划人叶茂中先生
叶茂中在博客里把自己称为“叶茂中这厮”。这厮做了十几年策划,出了十几本书,成就了不少中小企业。但也有人说他没什么创意,他对此很不屑,他说广告只有两种∶有用的和没用的。文/王欣aihuau.com叶茂中在北京的办公室在北京财富中心的顶楼46层,整整一层楼,自己买的。站在100多平米的大会议室里可以俯瞰到对面巨大的央视新楼工地,据说央视新楼起来之后的大空洞正好可以让阳光照到这里。办公区门口,一匹栩栩如生的白色狼标本昂首而立,令人生畏。叶自己的办公室足有100平米,显得很空旷,铺着厚厚的地毯,摆着几样古色古香的家俱和他珍爱的名画、雕塑。办公室朝东的一整面墙是一个书橱,装满了大部头的书。叶茂中戴着他标志性的帽子,穿着拖鞋迎接客人,但并不要求客人换鞋。的确,他是在任何时候都戴着帽子的,不仅仅是在公众场合。叶茂中在上海还有另外一处办公区,自己买地盖的四层小楼,别致得让人嫉妒。这样的奢侈在本土营销界并不多见,有人说“叶茂中这厮”赚钱了,开始圈地盖楼享受生活了。但他好像还是很忙,一脸疲惫的样子。记者约了三次才见到他,而一个小时后,他又要飞到上海去见客户。 踏入营销圈叶茂中1989年刚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的理想是画画。当时他被分配到江苏泰州电视台从事美术设计工作。“这个工作很边缘化,”叶茂中直言,“当时做得有点苦闷,再加上很穷,所以整天都想着怎么出人头地、发家致富,没什么远大理想。”这期间,他开过餐馆、做过小生意,但都不成功。那个时候,叶茂中对于财富的目标是买一套房子,有10万块钱,再有一辆北京吉普。机缘巧合,老天给了他一个做策划的机会。当时春兰空调正好挖了电视台的新闻主任去当广告部主任。主任觉得叶茂中很有广告策划的天赋,就把叶茂中借用到春兰空调上班。在那里,叶茂中有机会接触到了广告,并且拍摄了平生第一部电视广告。当时,春兰空调给了他5万块钱,说∶“以后中国的空调市场这盘棋要由春兰下,春兰要做市场老大。”叶茂中就用这5万块钱做了一个“一杆打进6个台球”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结果,一播就是5年。春兰空调为这个广告投入了3亿广告费,真的让春兰空调坐上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头把交椅。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记得那段熟悉的广告词∶“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的夏日,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陪伴着您,春兰空调。”这则广告让叶茂中挣了1500块钱,这是他当时挣到的最大一笔财富,他随即买了一件1300元的皮夹克。这是当时他所在的小城里最贵的衣服,让他觉得很有面子。叶茂中开始发现自己的广告天赋,琢磨着自己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广告人。但在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会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而仅仅是希望拍广告赚些钱然后再去画画。1993年,他偶然间看到一本台湾版本的《营销战》,书中的理论和观点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开始从一个纯粹的广告人向营销人转变。事实上叶茂中从小就对战争理论非常着迷,喜欢毛泽东的那一套东西,他发现广告、商战和战争理论不谋而合。于是,叶茂中打定主意要做一辈子的广告。 我策划自己是最成功的自己有名气,项目才会找上门来。可是没有钱宣传怎么办?他想到了写文章—既可以挣稿费,还可以通过媒体传播自己。他看中了当时刚刚创刊的《销售与市场》,从第三期起,他就开始为这本杂志写稿。他说∶“那时候写文章真是一字千金,如果写得好了,就真的会有客户找上门来。”所以,在辗转于几家广告公司的那几年,叶茂中除了策划就是写稿。这一写还真写出了一点名气来,开始有人看了文章来找他做策划。慢慢的,文章写多了,叶茂中就集结出书,这就有了那本销量达到20万册的《广告人手记》。这本书不但为他带来了知名度,还带来了客户。正是因为要运作很多慕名而来的广告业务,叶茂中才不得不在1997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开始了在北京的创业。单是公司名称,叶茂中就花了不少心思。做广告起家的叶茂中并没有将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广告公司,反而回避之,挂上了“营销策划”的名号,这个概念给叶茂中省了不少事∶一来,公司避免了与广告公司的直接竞争;二来,公司以营销策划的面目出现,恰好满足了本土中小企业营销短板多的现状,为接下来的业务开展作了极佳的铺垫。秉承着他的一贯思路,叶茂中在公司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杂志上做了整版的广告,同时把自己戴着棒球帽的大照片也放在了广告上。也就是从那时起,营销界开始关注戴着黑色棒球帽和黑色边框眼镜的叶茂中。问及策划的最成功的案例,他不加思索的回答∶“我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策划我自己。”叶茂中随后解释道∶“毛主席曾说过,要一手拿枪,一手拿报纸;也就是一方面要跟人拼命,另一方面还要宣传。”现在叶茂中的宣传阵地已经开始转移,“我认为一个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的传播必须依赖于电视,所以我经常在各大电视台上抛头露脸。”他说。 叶茂中很牛与大多数广告公司不同,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但并不是所有找上门来的客户都能和他合作,他说“我接客户都靠缘分,我相信缘分。”叶茂中做项目还要附上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签完协议,一次性付清全款才开始动作,而这之前,客户一个字都得不到。而且叶茂中的策划费用每年涨50万,已经涨了快10年,这样算起来任何一个项目找到他都是价格不菲。一个销售额不大的民营企业找他做策划无异赌博。据说这些苛刻的条件“吓跑”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公司,但也有客户走了再回来的,雅客集团就是这样。当时雅客集团共有800多个品种,精彩巧克力、滋宝维生素糖果、麦考利、派对时刻……请叶茂中策划的是其中一种巧克力糖果。但叶茂中经过市场调查后,认为巧克力市场已经进入品牌化时代,如果雅客想从巧克力上与强势品牌进行竞争,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叶茂中开始审视雅客集团所有的糖果品牌,打算从其中找到一个“明星产品”重新进行包装,打造出另一个强势品牌。最后,他选中了雅客滋宝维生素糖果—含9种维生素的糖果,每天2粒便可补充人体一天所需的9种维生素。后非典时代,在一片强烈要求“补充维生素”的呼声里,维生素糖果的出现可谓生逢其时。所以,叶茂中提出了雅客滋宝的市场目标∶作维生素糖果市场的领袖品牌—因为机会就在眼前。营销22条法则中有一条类别法则,就是要求产品尽量明确品类的代表身份,而感知法则是要求产品与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或经验相符合。所以要想让消费者更快地认知品牌,雅客滋宝必须改名。“我们要求的命名必须能跟维生素产生最贴近的联想,最好是维生素的公认代表符号。这样既能区别维生素糖果品类,又符合了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叶茂中说。经过反复思考,他最终想出了“雅客V9”—含9种维生素的雅客糖果,不就是“雅客V9”吗?就这样,从市场目标到产品名称,雅客V9的品牌战略一步步建立起来。再加上渠道、传播、广告多管齐下,雅客V9甫一推出便大获好评,短短4个月,销量就从原来的近8000万元飙升到3.5亿元。而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雅客V9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维生素糖果的领袖品牌,2005年销量高达15亿元。叶茂中做策划,“首先关注的是销量,其次才是品牌。”所以经他之手策划的企业,不少都在短期内获得了爆发性的销量增长。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叶茂中已经开始向真正的营销策划上转变。“我是做全案策划的,从产品定位、命名到广告策划、投放甚至渠道我都做。”叶茂中如是说。
创意是算出来的叶茂中的创意好像从来就没有枯竭过,虽然他时常被业界人士批判缺乏创意。这些创意从哪里来的呢?“创新”,叶茂中言简意赅,“也就是横向营销,”这与科特勒的“水平营销”有点相似。原有市场经不起再细分了,为什么还要在其中打圈圈呢?为什么不去更广阔的空间抢生存图发展呢? 而在具体的打破方法上,叶茂中提出了六种工具∶替代—除了牙膏还有什么可以清洁牙齿?反转—门一定要从外面锁吗?从里面锁有什么用途?组合—房子可以移动吗?夸张—谁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星级旅游的梦想?去除—不逛街可以购物吗?换序—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消费者在使用服务前预付费用?因此,每当接到一个案子,叶茂中从来不是想着要帮这个企业把某项产品或某个方面做得更好,而是首先寻找这个企业可以做而其它企业不能做到的。比如将维生素与糖果嫁接,得到了“雅客V9”;把西装和中山装嫁接,得到了“柒牌”中华立领;把运动和地板嫁接,得到了“莱茵阳光”运动型地板;嫁接,也几乎成了叶茂中制胜的法宝。谈到广告创意时,叶茂中说“创意不是天马行空,创意是算出来的。”叶茂中举了个例子说明他是如何做“创意计算”的。在接到中华英才网的案子时,叶茂中首先调查了目标人群,即找工作的人;通过心理学调查,他发现每个人从内心里来说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是高于社会评价的,所以他想到了“超人”这个形象来代表找工作的人;其次是找工作的过程,他把这个抽象的过程具象化,于是想到了“碰壁”;最后结合中华英才网“更快更准找工作”的诉求,“超人找工作屡屡碰壁,而在中华英才网找到好工作”的广告创意就诞生了。整个广告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叶茂中是谁他们并不知道,但只要他看电视,就一定知道“地球人都知道”、“健康成就未来”、“谁用谁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在叶茂中的眼里,广告的“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有用的和没用的。” 达到真实的境界叶茂中策划机构从1997年创立公司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外人所看到的,是叶茂中特立独行的营销风格;而真正面对自己时,叶茂中则感到更多的宁静。叶茂中喜欢画画,也喜欢收藏画。从1997年至今,叶茂中已经收藏了2000多件画,他说这些画救了他的命。平时总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的他,只有在夜深人静,面对着这些流传了上百年的画时,才能真正感到内心的安宁,让自己在繁忙的都市中不再浮躁。与此同时,收藏艺术品也让叶茂中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当初不值钱的画作现在都已经涨了十几倍,他的陈列室里更是有很多价值上千万的作品。当财富不再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时,叶茂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策划和创作上。“钱能使人变得纯洁”,他说。这种“纯洁”也让叶茂中变得更加真实∶真实地对待客户,真实地对待自己。“我越来越多地讲实实在在的话,我不会为了签合同去跟人家讲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我甚至会跟他说你不一定成功,我把很多风险都讲出来,你的真实会让你自己做得更好,状态也会越来越好。而且你觉得自己的生命都在真实里度过,没有在谎言和欺骗里度过。”叶茂中说道,“当你年老的时候,你会越发地咀嚼你过往的这段人生,是一幅精品,这就够了。”叶茂中在北京的办公室在北京财富中心的顶楼46层,整整一层楼,自己买的。站在100多平米的大会议室里可以俯瞰到对面巨大的央视新楼工地,据说央视新楼起来之后的大空洞正好可以让阳光照到这里。办公区门口,一匹栩栩如生的白色狼标本昂首而立,令人生畏。叶自己的办公室足有100平米,显得很空旷,铺着厚厚的地毯,摆着几样古色古香的家俱和他珍爱的名画、雕塑。办公室朝东的一整面墙是一个书橱,装满了大部头的书。叶茂中戴着他标志性的帽子,穿着拖鞋迎接客人,但并不要求客人换鞋。的确,他是在任何时候都戴着帽子的,不仅仅是在公众场合。叶茂中在上海还有另外一处办公区,自己买地盖的四层小楼,别致得让人嫉妒。这样的奢侈在本土营销界并不多见,有人说“叶茂中这厮”赚钱了,开始圈地盖楼享受生活了。但他好像还是很忙,一脸疲惫的样子。记者约了三次才见到他,而一个小时后,他又要飞到上海去见客户。踏入营销圈叶茂中1989年刚从南京艺术学院毕业时的理想是画画。当时他被分配到江苏泰州电视台从事美术设计工作。“这个工作很边缘化,”叶茂中直言,“当时做得有点苦闷,再加上很穷,所以整天都想着怎么出人头地、发家致富,没什么远大理想。”这期间,他开过餐馆、做过小生意,但都不成功。那个时候,叶茂中对于财富的目标是买一套房子,有10万块钱,再有一辆北京吉普。机缘巧合,老天给了他一个做策划的机会。当时春兰空调正好挖了电视台的新闻主任去当广告部主任。主任觉得叶茂中很有广告策划的天赋,就把叶茂中借用到春兰空调上班。在那里,叶茂中有机会接触到了广告,并且拍摄了平生第一部电视广告。当时,春兰空调给了他5万块钱,说∶“以后中国的空调市场这盘棋要由春兰下,春兰要做市场老大。”叶茂中就用这5万块钱做了一个“一杆打进6个台球”的广告,在中央电视台播放。结果,一播就是5年。春兰空调为这个广告投入了3亿广告费,真的让春兰空调坐上了中国空调市场的头把交椅。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记得那段熟悉的广告词∶“不管是寒冷的冬天,还是炎炎的夏日,只要你拥有春兰空调,春天将永远陪伴着您,春兰空调。”这则广告让叶茂中挣了1500块钱,这是他当时挣到的最大一笔财富,他随即买了一件1300元的皮夹克。这是当时他所在的小城里最贵的衣服,让他觉得很有面子。叶茂中开始发现自己的广告天赋,琢磨着自己也许可以成为一个广告人。但在当时,他并未意识到这会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而仅仅是希望拍广告赚些钱然后再去画画。1993年,他偶然间看到一本台湾版本的《营销战》,书中的理论和观点给了他很大启发,他开始从一个纯粹的广告人向营销人转变。事实上叶茂中从小就对战争理论非常着迷,喜欢毛泽东的那一套东西,他发现广告、商战和战争理论不谋而合。于是,叶茂中打定主意要做一辈子的广告。 我策划自己是最成功的自己有名气,项目才会找上门来。可是没有钱宣传怎么办?他想到了写文章—既可以挣稿费,还可以通过媒体传播自己。他看中了当时刚刚创刊的《销售与市场》,从第三期起,他就开始为这本杂志写稿。他说∶“那时候写文章真是一字千金,如果写得好了,就真的会有客户找上门来。”所以,在辗转于几家广告公司的那几年,叶茂中除了策划就是写稿。这一写还真写出了一点名气来,开始有人看了文章来找他做策划。慢慢的,文章写多了,叶茂中就集结出书,这就有了那本销量达到20万册的《广告人手记》。这本书不但为他带来了知名度,还带来了客户。正是因为要运作很多慕名而来的广告业务,叶茂中才不得不在1997年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开始了在北京的创业。单是公司名称,叶茂中就花了不少心思。做广告起家的叶茂中并没有将自己的公司定义为广告公司,反而回避之,挂上了“营销策划”的名号,这个概念给叶茂中省了不少事∶一来,公司避免了与广告公司的直接竞争;二来,公司以营销策划的面目出现,恰好满足了本土中小企业营销短板多的现状,为接下来的业务开展作了极佳的铺垫。秉承着他的一贯思路,叶茂中在公司成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杂志上做了整版的广告,同时把自己戴着棒球帽的大照片也放在了广告上。也就是从那时起,营销界开始关注戴着黑色棒球帽和黑色边框眼镜的叶茂中。问及策划的最成功的案例,他不加思索的回答∶“我最成功的案例就是策划我自己。”叶茂中随后解释道∶“毛主席曾说过,要一手拿枪,一手拿报纸;也就是一方面要跟人拼命,另一方面还要宣传。”现在叶茂中的宣传阵地已经开始转移,“我认为一个广告公司、策划公司的传播必须依赖于电视,所以我经常在各大电视台上抛头露脸。”他说。 叶茂中很牛与大多数广告公司不同,叶茂中营销策划机构的客户都是自己找上门来的。但并不是所有找上门来的客户都能和他合作,他说“我接客户都靠缘分,我相信缘分。”叶茂中做项目还要附上一个非常苛刻的条件,签完协议,一次性付清全款才开始动作,而这之前,客户一个字都得不到。而且叶茂中的策划费用每年涨50万,已经涨了快10年,这样算起来任何一个项目找到他都是价格不菲。一个销售额不大的民营企业找他做策划无异赌博。据说这些苛刻的条件“吓跑”了不少慕名而来的公司,但也有客户走了再回来的,雅客集团就是这样。当时雅客集团共有800多个品种,精彩巧克力、滋宝维生素糖果、麦考利、派对时刻……请叶茂中策划的是其中一种巧克力糖果。但叶茂中经过市场调查后,认为巧克力市场已经进入品牌化时代,如果雅客想从巧克力上与强势品牌进行竞争,只有死路一条!于是叶茂中开始审视雅客集团所有的糖果品牌,打算从其中找到一个“明星产品”重新进行包装,打造出另一个强势品牌。最后,他选中了雅客滋宝维生素糖果—含9种维生素的糖果,每天2粒便可补充人体一天所需的9种维生素。后非典时代,在一片强烈要求“补充维生素”的呼声里,维生素糖果的出现可谓生逢其时。所以,叶茂中提出了雅客滋宝的市场目标∶作维生素糖果市场的领袖品牌—因为机会就在眼前。营销22条法则中有一条类别法则,就是要求产品尽量明确品类的代表身份,而感知法则是要求产品与消费者头脑中的印象或经验相符合。所以要想让消费者更快地认知品牌,雅客滋宝必须改名。“我们要求的命名必须能跟维生素产生最贴近的联想,最好是维生素的公认代表符号。这样既能区别维生素糖果品类,又符合了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叶茂中说。经过反复思考,他最终想出了“雅客V9”—含9种维生素的雅客糖果,不就是“雅客V9”吗?就这样,从市场目标到产品名称,雅客V9的品牌战略一步步建立起来。再加上渠道、传播、广告多管齐下,雅客V9甫一推出便大获好评,短短4个月,销量就从原来的近8000万元飙升到3.5亿元。而经过几年的持续努力,雅客V9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维生素糖果的领袖品牌,2005年销量高达15亿元。叶茂中做策划,“首先关注的是销量,其次才是品牌。”所以经他之手策划的企业,不少都在短期内获得了爆发性的销量增长。这样的案例不止一个,叶茂中已经开始向真正的营销策划上转变。“我是做全案策划的,从产品定位、命名到广告策划、投放甚至渠道我都做。”叶茂中如是说。 创意是算出来的叶茂中的创意好像从来就没有枯竭过,虽然他时常被业界人士批判缺乏创意。这些创意从哪里来的呢?“创新”,叶茂中言简意赅,“也就是横向营销,”这与科特勒的“水平营销”有点相似。原有市场经不起再细分了,为什么还要在其中打圈圈呢?为什么不去更广阔的空间抢生存图发展呢? 而在具体的打破方法上,叶茂中提出了六种工具∶替代—除了牙膏还有什么可以清洁牙齿?反转—门一定要从外面锁吗?从里面锁有什么用途?组合—房子可以移动吗?夸张—谁可以帮助消费者实现星级旅游的梦想?去除—不逛街可以购物吗?换序—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消费者在使用服务前预付费用?因此,每当接到一个案子,叶茂中从来不是想着要帮这个企业把某项产品或某个方面做得更好,而是首先寻找这个企业可以做而其它企业不能做到的。比如将维生素与糖果嫁接,得到了“雅客V9”;把西装和中山装嫁接,得到了“柒牌”中华立领;把运动和地板嫁接,得到了“莱茵阳光”运动型地板;嫁接,也几乎成了叶茂中制胜的法宝。谈到广告创意时,叶茂中说“创意不是天马行空,创意是算出来的。”叶茂中举了个例子说明他是如何做“创意计算”的。在接到中华英才网的案子时,叶茂中首先调查了目标人群,即找工作的人;通过心理学调查,他发现每个人从内心里来说都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是高于社会评价的,所以他想到了“超人”这个形象来代表找工作的人;其次是找工作的过程,他把这个抽象的过程具象化,于是想到了“碰壁”;最后结合中华英才网“更快更准找工作”的诉求,“超人找工作屡屡碰壁,而在中华英才网找到好工作”的广告创意就诞生了。整个广告一气呵成,令人印象深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叶茂中是谁他们并不知道,但只要他看电视,就一定知道“地球人都知道”、“健康成就未来”、“谁用谁知道”这些耳熟能详的广告词。在叶茂中的眼里,广告的“评判标准只有一条,有用的和没用的。” 达到真实的境界叶茂中策划机构从1997年创立公司至今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外人所看到的,是叶茂中特立独行的营销风格;而真正面对自己时,叶茂中则感到更多的宁静。叶茂中喜欢画画,也喜欢收藏画。从1997年至今,叶茂中已经收藏了2000多件画,他说这些画救了他的命。平时总处在高度紧张状态中的他,只有在夜深人静,面对着这些流传了上百年的画时,才能真正感到内心的安宁,让自己在繁忙的都市中不再浮躁。与此同时,收藏艺术品也让叶茂中获得了充裕的资金,当初不值钱的画作现在都已经涨了十几倍,他的陈列室里更是有很多价值上千万的作品。当财富不再是人生追求的主要目标时,叶茂中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策划和创作上。“钱能使人变得纯洁”,他说。这种“纯洁”也让叶茂中变得更加真实∶真实地对待客户,真实地对待自己。“我越来越多地讲实实在在的话,我不会为了签合同去跟人家讲你一定会成功之类的话,我甚至会跟他说你不一定成功,我把很多风险都讲出来,你的真实会让你自己做得更好,状态也会越来越好。而且你觉得自己的生命都在真实里度过,没有在谎言和欺骗里度过。”叶茂中说道,“当你年老的时候,你会越发地咀嚼你过往的这段人生,是一幅精品,这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