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东莞万江地图 东莞在哪里?



东莞在哪里?

几年之前,“厦门在哪里?——华辉广场告诉你!”的创意案曾经轰动一时,成为街头小巷谈论的话题,并一度作为地产经典案例被写入教科书。

今天,“东莞在哪里?”并不是一则推广语,而是对于当地城市经营与文化概念的一种理解之谈。感悟与观察之后的一家之言,只作一种思考。

一个小插曲

aihuau.com

前些天,接到一个小姑娘打来的电话,说是准备过来应聘的,问应聘地点在哪里。我告诉她详细地址后,为了给她指明乘车路线,顺便问了一句“你现在哪里,在不在东莞?”

“我不在东莞,我在石龙。”

小姑娘的回答简捷毫不犹豫。

我一下子楞了,石龙明明是东莞的一个镇,怎么身在“石龙”却不在东莞呢?难道石龙相当于一个“直辖镇”,已经不属于东莞市管辖?

可是,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法。

这时候,脑海里突然想起来了,以前何尝不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形,“我不在东莞,我在虎门”、“我不在东莞,我在长安”、“我在常平,我要去东莞”……不管是东莞市本地150万人,还是四五倍于本地人数量的外来人口,都将此种表达作为一种习惯。

那么,东莞在哪里?我的理解有误么?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回答,答案出来了:是我没有融入到这个大环境中,没有准确把握这里的地域文化和“特色”的表达方式。因为在东莞,很多人都习惯了将“东莞”只作为东城、南城、莞城三个区的代名词,若是身处其他各个镇区,就不在“东莞”了!

原来如此,恍然大悟。

 广东东莞万江地图 东莞在哪里?

东莞很小么?

东莞的面积与中国其他城市比起来绝对不算大,就拿其邻居穗、深来比较,东莞的面积2465平方公里比深圳(2020平方公里)稍微大一点,但只有广州(7434平方公里)的三分之一,相比国内其他大城市北京、天津、重庆、上海等就更显得“微不足道”了。

东莞确实很小。

再看看东莞的GDP,2005年初,据东莞市政府公布2004年GDP是1155.3亿元,当时我据此大概计算了一下,2005年的数据应该是在1350~1400亿之间。

没想到,到了2006年初,东莞的GDP数据之大完全超出我的预想:2182.44亿元,难道增长率接近100%?不可能。再仔细看看其他数据,实际情形是这样的:经过中国新一轮的经济普查,广东省统计局公布的东莞2004年GDP完全推翻了原有的数据,实际为1806.03亿,比原来的统计多出了650.73亿(这个多出来的数字已经超过中国2005年GDP排名最末尾的三个省——青海省543.2亿、宁夏525亿、西藏250.4亿),通过这次普查,虽然大部分省市GDP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作为一个小小的地级市,此番数据颇让人震惊。由此,东莞的经济实力进一步被“挖掘”出来,“小城镇”又一把火了起来。

“东莞是‘香港与广州之间的地理位置最佳的工业经济走廊’,是举世闻名的IT产业生产基地;科研开发、科技转化能力强,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全国第一;高科技产业比例大,尤其是IT产业聚集程度全国第一”、“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第12名”、“地级市第1名”……透过经济看东莞,东莞却又不小。

东莞是小?是大?岂能一个字解释得了。

东莞是什么样子的?

改革开放之初,东莞虎门成立了中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得改革之先风,东莞人勇立潮头,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使这种模式一时间红遍了南中国,到如今东莞形成近万家此类企业的庞大团队。也是从那时起,以加工生产为主的制造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正是由于当初这些企业在东莞落地生根,才为东莞今天打造“制造业名城”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也为提升东莞经济实力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尽管有诸多值得自豪的方面,但在中国,东莞的形象一直处于“制造业比较发达”的状态,而与“文化”、“内涵”、“实力”、“繁华”、“安全”等词汇一直都挂不上钩,“遍地皆工厂、满街是农民”、“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好似成了东莞的一个“特色品牌”。即使最近五年东莞市区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变化,但很多人依然无法抛却“东莞算不算得是大都市?”的疑问,因为东莞原来“脏、乱、差”之类的形象在人们的心中太过根深蒂固了。

长期以来,东莞扮演着一个“农村”孩子的形象:衣衫褴褛、没落不堪。甚至还有很多人对于“莞”字的读法都不怎么明确(分不清是读guan还是wan),它给人的印象是边陲沿海的一个小地方。尽管近几年来东莞先后获得了“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而且已经申报“国际花园城市”……经济大力发展的同时,市委、市政府也将“打造文化新城”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但无论营造怎么样的环境,都无法引起大众高涨的文化“情结”,人们好象早已习惯了现有的这种状态,尤其是本地人,大多即使没有工作也能拿到分红,生活安安稳稳,政府与民众之间倒也是和和气气、相安无事。这种生存环境形成了人们外敛内收的“大众化”性格。倒是占绝大多数的外来人对这座城市抱有更大的期望,这一点,从他们急急行走的步伐和充满理想的话语中,就可以察觉得到。他们正在造一座“新城”。

到底达到什么程度才算是有文化气息呢?谁也无法下一个精确的判断。曾经有一位广州的文化人,提起东莞时,她这样认为,“广州和东莞比起来,走在东莞的大街上,真有点‘文化真空’的感觉。”虽然有些夸张,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总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

东莞的城市定位是怎么样的?制造业名城?区域中心城市?还是……

“诸候”割据,中心黯然

一直以来,东莞“无中心论”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谈论的话题,也是政府的一块“心病”。

东莞总共32个镇(区),其中不乏有长安、虎门、塘厦、东城等GDP超过百亿元的镇区,而相对来说,莞城的经济则黯然了许多。正是因为周边镇区财大气粗,颇有点看不上中心区的这种“中心地位”,甚至有一段时间还传言东莞西部的一个经济重镇打算从东莞分离出去,“划镇为市”,成为珠三角的另一座“新城”。“大东莞”包括多个“小东莞”,谁也不服谁,你方唱罢我登场,“大城”“小城”故事演绎不断。的确,东莞城市的混乱严重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提升。

这种状况延续到了2001年,随着政府“一城三创五争先”、“一年一大步、五年见新城”及“一网两区三张牌”口号的带动,以原有三区及万江区、东莞大道为纵向轴线的城市中心大格局延伸开来,又形成了松山湖、虎门港、东部工业园三大区域,整合力量,优化资源,城市经济实力和产业格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今天的东莞,在城市建设上,好似有了一点“现代化”的气息,而号称“亚洲第一广场”的市中心广场自然而然成了东莞人引以为豪的地方。广场之大、之美、之气魄,都带有点“霸”气,难怪东莞一位在地产和营销界颇有点名气的老板有这样的“落差”:有一次,到北京天安门广场逛了一圈后,突然觉得天安门广场变小了,怎么回事?后来又有一天,他开车在东莞市中心广场转了一圈,才恍然大悟,原来并不是天安门广场变小了,而是因为东莞市中心广场太大了!

但是对于这样宏伟的工程,人们的褒贬程度不一,支持者认为大大提升了东莞城市形象,反对者认为劳民伤财,每年上百亿元的资金砸进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自然造就了寸土寸金的局面,让人既爱又恨。不过不管怎么样,中心广场的建成,无疑成了提升东莞城市形象的重要法码。

自广场建成以来,先后来东莞视察的国家领导人都要在广场上走一走,望着这座正待崛起的新城,看似颇有一番深意。

中心广场已经成为了东莞市新城建设一个重要的形象识别标志,虽然极尽豪华,但这对于提升大城区的竞争力无疑只是杯水车薪。但毫无疑问的是,东莞市委、市政府打造中心区“权威”地位的信心始终如一。

东莞缺少什么?

东莞人应该不会忘记2004年东莞最火爆的楼盘(不知具体出售情况怎么样,反正是闹得满城皆知)——理想0769。这个项目是据说在深圳综合实力排名前十位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与当地一家著名的策划公司联手推出的“大手笔”,尽管当时东莞地产竞争异常激烈,但该楼盘在2004年国庆节一推出,立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参观楼盘的人络绎不绝,与万科的城市高尔夫花园并称为东莞市当年两大最受推崇和火爆的楼盘。

一个第一次进入东莞的地产公司,论名气,该地产商在东莞没有多大影响力,论实力,也并非是强到可以瞬间捕获人心的力量,在不被大众看好的情况下,却又何以受到大众如此地青睐?

地段好?非也。楼盘所在万江区属于东莞郊区,虽然在政府规划中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地理位置并不十分理想,至少在目前是这样的。

房子漂亮?后来人们的评论顶多只能算作是东莞中等水平。

营销手段高明?有道理,营销方法确实起了很大的作用。

高明在哪里?说到底,就是紧紧抓住了东莞的核心凝聚力,以“理想+东莞电话区号”为总案名,充分挖掘城市的潜在魅力,融合了发展、创业、进步、理想等一系列元素。从总体上来看,主要表现以下几个主题:第一,紧扣人文情怀,给创业者一个安定的家,让流浪者不再漂泊;第二,让理想与城市同进步、共发展,实现个体与城市的共同理想;第三,与政府规划相结合,运用板块升值的潜力促使财富升值;第四,追求自由的人文精神。

将社区从城市、区域发展的前期规划与后劲出发,从与广州、深圳乃至国内其他大城市的对比,着眼于大城市格局之下经济板块的迅速提升,以此来吸引满怀希望与梦想的人群,演绎了一个文化社区的独特魅力,让在东莞创业和生活的群体对城市产生一种很强的归属感,进一步加强了对这个项目极大的亲近感。由此来解释,理想0769项目的火爆有其必然性。

而这个项目获得巨大成功,从侧面反映了东莞人对于某种文化的渴望与期待,谁要是先运用好这种大众的心理而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谁就能很快脱颖而出,成为万众关注的焦点。

从一两个项目折射出来的民众心理,理清其文化脉络,挖掘深层次的内涵,可以成为破解区域发展密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探究文化属性时,东莞某商业银行的一位行长曾经说,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即使是普通百姓都比东莞的大老板更有优越感(当然,他说这句话是针对某些方面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非常强烈。可以这样说,文化的优越感远远超过经济上的优越感。在东莞,外来人口虽然数量庞大,但总是留驻不了多久,怀着期待的心理来到这片土地,离开的时候却带着更多复杂的心情,虽然城市面貌的改观让一部分产生了留恋的情绪,但事实上,这种表象容易让人产生一种迷恋,而非内心深处和思想上的真正认可。“文化新城”的口号提出以来,政府确实做了一些实事,书店、剧院、图书馆、展览馆……一大批工程出来了,广场文化、休闲生活、社区文化等也活跃起来了,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停留在形象之上,没有真正深入到城市的灵魂之中。很多人更愿意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一切变化,喜欢用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评价一切事物,通过彼与此的比较,将印象留在自己的思想中。

事实真的是如人们所感觉的,还是人们被以往的形象影响太深而对今天的成就视而不见?目前尚不能过早地盖棺定论,答案留待若干年后再来揭晓或许不迟!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城市,如果缺少了主流文化相配衬,就缺少了一种带动其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也就缺少了衍生其他各种附属文化的可能性,必定在长远竞争力上大打折扣。

东莞的文化产业

说起文化产业,东莞并不算是弱势:三十二个镇(区)各自为营的电视台颇为壮观,在中国来说都可以算作是比较有特色的;另外,还有各镇(区)的党委机关报在宣传工作方面充分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市文化局的大力带动下,各镇(区)文化站活动搞得风风火火;令人津津乐道的广场文化充斥着大街小巷;形式高雅的“文化周末”几近民间,与大众同乐共舞;政府不惜花千万元打造东莞市的“春节晚会”,提升城市形象的同时,还给群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因子;文艺演出活动一场又一场,甚至请来了中国爱乐乐团等高层次的团体及重量级的人物来莞捧场,赢得了市民的一片赞誉;袁崇焕、林则徐、蒋光鼐等人的英雄事迹众所周知……

然而,零零碎碎的事物太多了,人们很难发现一种能够引领主流的声音。不难发现,各种文化活动大多都是由政府牵头,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演出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这种作法难以启动市场化的运作方式,在这场“游戏”中,鲜见各企业团体真正融入其中,更不论说企业以“操盘手”的角色出现,整场活动从初始到结束,政府不是起到“搭台”的作用,而是成了活动的主配角。当然,政府支持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在的情形是,几乎大部分类似的活动都是由政府一手包办的,试图通过一些风风火火的文艺演出、风情活动来提升东莞的城市文化品牌知名度。这种行为直接导致的后果是,对于社会大众来说,那些都是你政府的事情,与己无关;相对于其他城市的看客来说,尤其是广州、深圳这样的近邻,这种行为有点“暴发户农民走进高档剧院看大戏”一样的感觉;而对于政府来说,等于是陪本赚吆喝。到头来,普通百姓和企业不买政府的账,政府与百姓、企业之间“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文化力量的焦点凝聚不到同一个节点上,难以形成团结、互补的同心力。

衡量一个地方文化事业是否发达,报纸媒体无疑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莞目前市级的报纸只有《东莞日报》,据说几年前某机构向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申请要办一份“《东莞晚报》”,但得到的答复是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又不是省会城市、暂时不适合批准,且不论传言是真是假,但事实上《东莞日报》确实是“一枝独秀”。近几年来,穗、深两地的报纸逐渐渗透进来,试图抢占东莞巨大的广告市场,其中《南方都市报》是做得最成功的,每周两期的“南方都市报8226;东莞杂志”办得颇有形色,深受大众的喜爱,在传播信息和提升理念方面“独具慧眼”,总能在东莞的媒体传播中抢人眼球,而且凭其雄厚的实力支持,经常大叠大叠地免费派发,进一步提升其在大众中间的认知度,风头日盛,发展势头日渐迅猛。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作为“唯一”一份本地主流报纸媒体,《东莞日报》却在创新方面总是“狠不下心”,不仅在信息量上,而且在新闻报道深度上根本无法与《南方都市报》相比,改版之后还是没见多少“长进”。究其原因,可能就是因为“唯一性”而导致了太多的“优越感”吧!如今又在提改版和创新,但愿这一次的行动,能让人们有所慰藉,也能够真正体现出东莞的实力和魅力来。

东莞的城市特色是什么?

制造业?缺乏制造业根据地核心竞争力的气势,而且以苏州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已有盖过其风头之势。优势已不再明显。

“敢为天下先”的人文精神?不具备唯一性,不容易识别。

“诚信、知礼、爱国、守法”?全国皆为之,太过普通。

东莞的特色究竟是什么?许多人都在思考。但特色并不是一想就能想出来的,如果没有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民俗风情、社会变革……之类的对比、总结和归纳,就不会有能够经得起时间和实践考验的新理念“横空出世”。

东莞的变化,不如广州那样岭南中心绝对地位下的光环耀眼,也不像深圳一样处处都散发着让人迷炫的现代化气息,这是一座古朴的城市,但又介于现代与古老中间。然而她的发展总是掩没在人们的“无所谓”当中。

东莞不象深圳那样经常发起一些“自我反醒”的浪潮,因为东莞近年来一直处于上升的“大好时期”,不象深圳一样,原本属于中国经济第四大城市的地位日益受到“威胁”,因此在排位名次方面比较敏感,导致高涨和失落情绪波动较大。而东莞人没有这样的忧虑,不会因为哪个城市超过了你而感到不服气——夹在穗港深三个大城市之间,吸收更多的精华,为己所用,大力发展自己,更多时候则是采取一种类似于“韬光养晦”的态度,因为从珠三角城市群比较,在广东除了广州、深圳和佛山三个城市之外,其他的小兄弟经济根本无法与自己形成对抗之势,所以没有担忧的必要性,倒是长三角的几个城市近几年来大抢东莞风头,才让东莞人颇有警觉。从一个方面来说,东莞多年来形成的务实精神的确是值得提倡的,但今天的社会,市场决定了竞争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需要先锐性的理论和强势的执行力来证明一切,如果没有锐气十足的开创精神和竞争特性,很难在强手如林的社会中立得一席之地。因此,在发展中该出风头时就要大出风头。

找寻一座城市特色难,培育一座城市特色更难,成就一座城市的人文特色更是难上加难,但这又是不得不走的一步路。中国城市化浪潮面临着新一轮的大洗牌,东莞能够在改革开放时期引领市场潮流,创造诸多第一,那么在今后的发展格局中,则需要再给自身进行一次重新大洗牌,消除障碍,优化品牌,整合资源,破土前进,让特色成为新的催化剂,挖掘并创新各种优势,让其真正为核心竞争力增砖添瓦。

东莞的“魅力”在哪里?

关键在于找到自己的“灵魂”。把握规律之“道”,找出发展之“魂”,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找属于自己独特的“路途”和“天空”。

今天的东莞,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若不及时以科学发展观和方法论进行疱丁解牛似的解决,尴尬可能更胜以往,久而久之,积淤更难解决。

东莞近几年由“内敛”朝“外向”的巨大转变,让城市外在的魅力进一步展现出来,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已经开了个好头。但若要真正将这种魅力挖掘并延伸开来,则需要在内质方面下功夫,科技实力、研发能力、创造能力、人才环境、宜居条件、生活质量、安全系数、板块价值、发展空间、战略规划等方面的长远考虑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必然会失去未来。

在历史的长河中,东莞算不上辉煌,注定只是一颗陪衬浩荡宇宙的“小行星”。但历史发展到现在,即使作为一颗 “小行星”,也要发出闪耀的星光。对于东莞这座让许多人既“爱”又“恨”的城市,我们不能过多地指责和无休止地批评,因为她毕竟还年轻:因为年轻,所以没有太多沉重的历史负担;因为年轻,活力四射,就有了无限创造的可能性。但我们也不能一味地以赞赏的目光看待,因为她还是一个正待茁壮成长的“孩子”:因为幼小,所以需要扶持;因为幼小,所以更需要以宽容大度的态度去呵护。

东莞很平凡,又很特殊,当她面临一个巨大的转折时,必然又会扬起新的风帆。东莞正在变化,踏着原本属于自己的足迹,去寻找应该属于自己的梦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3053.html

更多阅读

WIn8中控制面板在哪里?打开的五种方法 win8控制面板怎么打开

WIn8中控制面板在哪里?打开的五种方法——简介WIn8中没有了传统的开始菜单,很多人需要在控制面板进行操作,可是如何打开控制面板呢?我在这篇经验里教会大家五种方法来打开控制面板,看看哪个适合你吧。WIn8中控制面板在哪里?打开的五种方

九华山在哪里?九华山旅游景点 九华山旅游攻略一日游

九华山简介:九华山旅游景点原名九子山,史称“莲花佛国”,距青阳县城20千米。与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方圆174平方千米,群峰99座,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九华山融众多的寺院、优美

360浏览器小号多开插件在哪里? edge浏览器插件在哪里

360浏览器小号多开插件在哪里?——简介相信现在很多朋友喜欢玩网页游戏,诸如QQ空间的一些都是大家比较喜欢的,而说到网页游戏,想必对于小号多开这个词并不陌生,360浏览器的小号多开功能想必大家以前也可能有用过,不过不少朋友应该也会发现

声明:《广东东莞万江地图 东莞在哪里?》为网友改写下半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