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口数据 中国汽车出口的路径依赖



中国汽车出口的路径依赖

 

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市场、低品牌影响力、低竞争力……“低”字当头的中国汽车,要想从长远战略上占据俄罗斯市场,就必须打破自己的这种路径依赖

 

文 杨剑

   

“2003年”早已被中国汽车出口业当成一个标志性的年份来看待。

在有关中国汽车进军俄罗斯市场的诸多叙述里,但凡对简短的出口历程做任何一次回顾,中兴旗舰皮卡的故事就总要被人们再次提及,似乎其象征意义不亚于哥伦布的新大陆发现之旅。

 

俄罗斯!

四年过去了,俄罗斯已然被公认为中国汽车出口最集中、最重要,也最需要扎根的市场,从汽车厂商的趋之若鹜,到经销商的蜂拥而至;从媒体的大力鼓吹,再到政府部门的重点关注,中国汽车在“走出去”的道路上,迎来了一场并不多见的盛宴与狂欢。

只不过,现实总是不可避免地甩给人们“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式的哲学考验。眼下,尽管中国汽车出口量继续呈现出良好的增长势头,但作为这场盛宴主体的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俄罗斯遭遇的不间断的磕磕绊绊,以及导致的发展瓶颈,似乎也在越来越多地释放出来。

2007年11月10日,俄罗斯相关政府部门已全面停止审批汽车工业化组装项目,这意味着,人们观望数月之久的多家中国汽车公司项目,最终以“全部搁浅”落下帷幕。

无一获得通过的中国项目,留给中俄汽车贸易一个尴尬的背影。对于矢志与立足并赢取俄罗斯市场的中国汽车来说,解剖并放大这个过程中亟待扭转的策略歧路与落后思维,将更有助于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征战于海外市场的漫漫征途。

它可供延伸的追问,将涉及但不限于:中国汽车在俄罗斯的前景到底如何?俄罗斯究竟有没有给中国汽车设置壁垒?中国汽车真正的竞争对手,究竟是俄罗斯本土汽车工业、国外汽车巨头,还是自己本身?

俄罗斯发表的公告解释说,中国6家汽车厂商的项目中,有6个项目的申请没有做俄罗斯汽车质量认证,2个项目(新西伯利亚和乌拉尔)的申请超过了时限。此外,项目申请书还存在过于粗糙、上报材料有许多错误和不足之处等问题,因此不予通过。

正所谓见微知著,从更大范围来看,本次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申办组装厂遭遇的曲折,不过是众多磕绊的一个样本。10月25日举办的“首届中俄汽车论坛”,面对在座的多家中国车企老总、副总们,俄罗斯联邦战略研究中心的代表曾直白地指出:中国汽车是“仿造车”,缺乏核心技术;试图以“改锥式组装”替代“工业化组装”规避关税,打政策擦边球;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体系不健全;项目申请书往往也由其在俄的合资公司而不是自己提交,同时还缺少必要的经济担保方案,等等。

进一步综观各方意见,对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遭遇到的曲折,批评大多指向了中国的汽车厂家主要集中于汽车质量认证、汽车安全性、售后服务等方面。

 中国汽车出口数据 中国汽车出口的路径依赖

 

中国造车的路径依赖

路径依赖,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性。

“中国制造”向来是“低”字当头,如低成本、低价格、低端市场。目前看来,“低”就是中国汽车工业一贯依赖的路径。

坊间一直流传着“农民造车”的调侃,意思就是说,中国汽车制造厂的很大一部分工人,都没有经过正规教育。中国的劳动力是现成的,一抓一大把,很多企业舍不得拿出钱来做培训,同时又舍不得拿钱聘请大量高素质的工人。工人的素质最终影响到了汽车的质量与品质。

品质不好的汽车,导致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缺乏,最终只能选择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低廉的价格产品,打入的就是低端的市场,中国汽车就在一片依靠降价的血腥红海里相互厮杀。然而,随着汽车消费观念的转变,低价产品最终会被排斥在主流市场之外,失去竞争力。

从更深层面来说,中国汽车在俄罗斯遭遇的曲折,更多的来自于战略思维的影响。缺少长远的规划战略,是中国汽车厂商在市场策略上面临的一大指责。

在俄罗斯市场,为什么中兴汽车会是第一家?为什么是旗舰皮卡?为什么首次进入的是西伯利亚?回看当年中国汽车入俄第一单,似乎一切出于偶然。事实上,因为准备不够充足,中兴旗舰皮卡后来退出俄罗斯市场也就不足为怪了。奇瑞进入俄罗斯市场,遭遇拉达这个竞争对手,实际上与其市场调查不深入有关系。

正因为这种偶然性,很多汽车企业或汽车贸易公司养成了“买一单算一单”的思想,很多销售的汽车,缺少外文的说明书和零部件手册,往往让客户难以操作,与此同时,短期市场行为最终导致售后服务和零部件供应成为买车人的一大难题,最终影响了汽车品牌的声誉。

由于缺少长远的战略规划,中国汽车厂商一开始就对当地的汽车工业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在质量认证、安全性、适应性改进等方面频频遭遇波折。许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汽车都没有做当地认可的质量认证。由于没有质量认证,从中国出去新车,接受报关的时候变成了“旧车”,也就是“新车当旧车卖”。

由于关税很高,一些企业开始在海外市场建立组装厂,但这种组装完全不是按照“工业化组装”要求来做的,“仅凭几把螺丝刀就做了起来”,主要目的却是为了逃避关税。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同时对政策理解的偏差,难以满足焊接、喷漆、零部件国产化的要求,出现中国汽车厂商的组装厂项目在俄罗斯集体搁浅,自然也就不足为怪。

这里,有两条路径隐藏在其中:

一是,缺少长远规划→追求短期收益→与俄罗斯政策不合拍→打政策擦边球→项目申请失败;

二是,低成本→低品质→低廉价格→低端市场→低服务→低品牌影响力→低竞争力。

同时,这两条路径又是扭结在一起的,而本质上,与中国汽车厂商的战略性思维密切相关。事实再清晰不过了,中国汽车能否解决目前在海外市场遭遇的困惑,完全取决于自己能否超越自己本身。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3070.html

更多阅读

第三方物流:中国汽车物流的发展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诱人的“蛋糕”不仅引来了通用。丰田等全球最为豪华的汽车生产军团。与此同时,荷兰TNT、挪威华伦威尔森等世界顶级的汽车物流巨头也像影子般纷纭而至。跨国汽车公司对中国汽车市场的觊觎,都将给汽车物

东南汽车是合资车吗 合资能否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主力?

8月初,菲亚特CEO马尔乔内在一次论坛上表示了对于中国汽车市场的担忧。他表示假如10%的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被出口的话,那就世界汽车市场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威胁。目前,中国汽车市场大概在1800多万辆,10%的比例就是200万辆左右。而

存量市场和增量市场 寻找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量空间

文/本刊记者 叶文东  发自广州如今,不少小城市的居民都有同样的感触:以往只是大城市才有的交通拥堵状况,已悄然来到自己身边。而在交通拥堵的背后,其实是二、三线城市汽车销量的大增长。在2009年波澜壮阔的中国车市上,二、三线市场的

中国乳业 中国乳业复兴的路径

无论是“坚守”抑或是“涅”,只有在商业伦理的召唤下,中国乳业才会走向健康的复兴之路。文/本刊记者闫芬 发自北京2008年9月11日,《东方早报》刊登了记者简光洲的报道《甘肃14名婴儿疑喝三鹿奶粉致肾病》。从彼时开始,三聚氰胺乳业潜

品牌转型成功案例 中国本土汽车品牌的成功转型战略

 由美国引发的金融海啸已经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了猛烈、直接的打击,影响似乎有愈演愈烈的趋势。2008 年 10 月美国汽车销售数据显示,主要汽车品牌的当月销售同比均出现大幅降低:通用汽车降低 45%,克莱斯勒降低 35%,福特汽车降低 30%,两大

声明:《中国汽车出口数据 中国汽车出口的路径依赖》为网友君不搅基枉少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