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指导纲要



    渐进式改革指导纲要

  作者王杰甘肃太平洋律师事务所律师

  纲要精炼: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经济变革,任何国家经济变革的目的并仅仅不在于谋求资源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经济变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大多数人的福利,即实现物质分配交换和精神价值的公平公正。换而言之,经济变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是手段,而政治变革是目的。

  社会变革目标是存在次序的,政治变革需求是第一位的,经济变革需求是次位的,因为,政治制度是实现现代社会利益合理公平分配的有效国家基础制度。

  要解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存在的经济问题,或者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现有的经济难题,首先要还原当前经济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澄清渐进式改革异化的体制渊源。

  -----------------------正文:

  渐进式改革指导纲要

  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次序

  纵观二十世纪以来的经济变革,任何国家经济变革的目的并仅仅不在于谋求资源的市场化资源配置,经济变革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大多数人的福利,即实现物质分配交换和精神价值的公平公正。换而言之,经济变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政治变革。经济变革是手段,而政治变革是目的。

  如果经济变革的手段不是为政治变革的目的而存在,那么,经济变革必然会成为少数人对多数人成为一种经济掠夺的手段,成为专制的暴政工具。这种经济变革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财富的过度集中,随着贫富分化,当多数人无法容忍社会利益分配不公而导致既存社会精神宽容价值崩溃时,多数人将自发地以激进方式夺回失去的被掠夺的利益。激进变革显示了这样一种社会价值规律:依靠对少数人利益的牺牲,建立符合大多数人福利愿望的社会制度。

  就现代社会变革趋势而言,其目标在于实现多数人的普遍福利,实现多数人的诉求,并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诉求,因此,社会变革目标是存在次序的,政治变革需求是第一位的,经济变革需求是次位的,因为,政治制度是实现现代社会利益合理公平分配的有效国家基础制度。

  渐进式变革原理

  在稳态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现代社会变革需求的次序经常被这样一种客观事实所掩盖:由于改善福利最经济的方式是发展经济,而不是变革政治,因此,在现代社会变革生活中,经济变革的需求先于政治变革的需求,经济变革所带来的福利超越了直接政治变革需求,政治变革被忽视,也被隐蔽,从而导致社会变革需求次序的颠倒。

  在社会变革需求次序颠倒的环境下,经济变革所产生的非长期福利具有现实化效用,能够在一定时期满足社会的普遍需要,经济变革往往“代偿了”政治变革,经济变革中即便含有政治变革的元素,也仅仅是为了补偿经济变革中的利益冲突,以利于经济变革的继续。

  这种社会变革主流方式之所以被社会广泛地认同并接受,其根本原因在于:既存的社会政治体制能够适应现实的经济变革,即已建立的市场化政治体制能够完全适应经济变革的需求,存在稳态的开放式政治体制。

  在稳态的开放式政治体制下,变革进程是积量改革,稳定的政治体制会在经济渐变力量的不断推动下日趋完善。换句话说,政治变革需求之所以次位与经济变革需求,是因为经济变革需求的满足可以进一步补充并完善政治变革。

  需要特别补充阐明的是,在计划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时代,其政治体制设定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并一致的,如果排除全球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治体制在计划经济体制变革完善的过程中,计划经济政治体制也会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变革的完善而完善,这也是符合渐进式社会变革原理的,对于这一论点,在东西方两大阵营冷战对抗时期,是客观存在的。

  市场化转型的变革原理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国家的政治体制都是适应市场经济的,非市场化国家的存在至少可以证明这一事实的存在。

  就人类社会而言,社会只要存在生产,存在利益分配方式,就必然存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毕竟,无论既存的自然资源,还是不断推成出新的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在上个世纪,部分国家试图通过计划经济模式来提高社会总的福利水平,但事实上失败了,因为,有限资源的配置通过计划方式来实现显然是低效率的。近三百年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证明,迄今为止,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效率显然高于包括计划经济在内的其他配置方式的效率,因为,市场竞争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总效用远大于无竞争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总效用,这是由人类社会属于智能社会决定的——科学与技术的存在与进步决定了人类社会有别于其他动物群体的特定存在方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对于有限的科学与技术资源的占有与配置决定了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占有方式、不同的配置方式决定了不同社会的差异属性,也决定了相似社会的类同属性,这一点,是与马克思主义学说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是一致的,本文毋须赘述。

  尽管历史也证明,市场经济也有其天生的缺陷,但就总体而言,在现代乃至未来,市场化资源配置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资源配置最为有效的方式,除非,自然资源不再稀缺,社会资源不再稀缺——科学与技术无限涌现,换而言之,除非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两大交换方式不再存在:人类与自然资源间的物质交换不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物质生产交换毋须存在。

  在上世纪中后期,当计划经济体制模式被普遍地证明存在低效率时,市场化改革成为了计划经济国家普遍的变革目标。

  然而,向市场经济转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形态的变化,因为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化始终是与分配方式不可分的,而分配方式又与社会的基础制度——政治体制——密不可分。对于计划体制国家而言,其既存政治体制并不会自行转变,第一,既存既存政治体制是推动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渊源,第二,既存政治体制受既成意识形态的支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政治体制并不是先于经济体制而变革的。

  这样,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就会显现出背反的社会体制价值: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为了实现大多数人的社会福利,既存政治体制成为了经济体制改革产生的体制渊源;另一方面,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公共权力的不均匀退出会引致资源占有的不均匀,进而引致社会分配出现不均匀,既有的政治体制又成为了实现市场化资源配置、改善大多数人福利状况的基础障碍。这一社会价值背反的出现是必然的,因为,计划体制的生产分配方式是依照国家公共权力意志来运行的,而市场经济则是依照市场交换规律来运行的。

  市场化改革,就是国家权力主导的生产分配方式向市场价值规律主导的生产分配方式的转变,在国家权力逐步退出生产分配的过程中,国家权力对资源的配置方式会发生重组,一方面,在国家权力退出的过程,会引致国家权力退让下资源占有方式的让渡,而让渡是一种市场交易,在市场机制不可能健全的条件下,让渡并不以资源自身的实际价值进行交换,在让渡过程中虽然可能会包含市场价值的交换,但更多包含的是对国家权力支配资源能力的非市场化赎买,让渡本身并不等价,存有寻租成份,会产生寻租经济的后果,从而产生对资源占有方式的掠夺性行为。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国家权力对资源配置方式的支配总是以某种渐进方式来实现,在国家权力退出的领域,市场化较快,在国家权力退出较慢或者不退出的领域,市场化较为缓慢甚至出现非市场化的现象,这样,在一国经济领域,资源配置的方式就会既存在计划配置的方式,又存在市场化资源配置的方式,两种对立资源配置方式的并存必然产生不等价的社会交换,交易的结果必然使资源的分配与占有处于不均衡状态,经过一定时期的积累,这种资源分配占有的不均衡就必然会演化为社会的贫富分化。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的市场化改革过程中,计划经济国家不同程度上度出现了贫富分化的现象,不过,结局不同的是,在一些国家,由于贫富分化过快,市场化改革被激进式变革而替代,旧的政治体制被颠覆,建立了符合大多数人福利的社会基础制度,这种变革被称为“休克式”社会变革;而贫富分化缓慢的国家,其变革方式则被冠以“渐进式改革”的美誉。

  渐进式改革的异化

 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指导纲要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两种类型的社会渐进式变革:一种是市场化经济成熟的国家或地区的渐进式变革,而另一种渐进式变革,则是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化的渐进式变革。

  就前者而言,由于存在稳态的开放式政治体制,社会变革需求的次序虽然被颠倒,但渐进的经济变革需求的满足往往可以进一步满足并完善政治变革目标。

  就后者而言,由于社会变革受既有赖于既存政治体制的推动,又受到既存政治体制的束缚,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受支配资源国家权力的让渡与两种对立不等价的资源交换配置方式的影响,社会资源占有方式将会逐步趋于失衡,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贫富分化,大多数人的社会福利状况会逐步下降,受改革权力的单边传递,社会变革谈判机制匮缺,渐变经济力量的发展就会导致既有政治体制不能适应市场化变革,引致社会基础制度趋向错位状态,政治体制就会成为束缚经济体制市场化变革的桎酷,在极端条件下,渐进改革的进程被打断,演化为激进式社会变革。

  通过以上比较就可以发现,现代社会的主流变革方式虽然以渐进性社会变革为主,但是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渐进式社会变革的后果是不同的。

  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国家转化的渐进式变革之所以导致社会基础制度趋于错位状态,究其成因,在变革始初,改革者往往由于忽视了社会变革需求的次序——忽视了经济变革的目的在于实现政治变革——将经济变革本身当成了社会变革的目标。社会变革目标错位,导致变革时忽视政治变革需求,进而导致经济变革成为了纯粹的经济变革。当纯粹的经济变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受既存政治体制的桎酷性束缚,必然产生经济变革的异化,即经济改革成为了社会个别既得利益集团实现经济利益分享的工具,因为,在缺乏完善约制体制的状态下,支配资源的国家权力一旦产生让渡,权力就会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交易商品。

  两种市场化改革模式的比较

  在计划经济国家适应全球市场化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经济变革受地缘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些计划经济国家的政治变革需求被迫放在了改革的首位,而有些计划经济国家因较少受西方市场化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响,却恰恰相反。

  将政治需求放在首位的改革国家,由于政治变革的剧烈性,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被打断,经济增长或陷入倒退,或者虽未倒退,但受新政治体制构建过程的完善而放缓。虽然如此,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完善,其民主的社会氛围使得各社会群体的精神价值在谈判的对价交换过程中获得了相对满足,社会物质分配经过政治变革而显得相对公平,社会发展获得了稳态基础制度,后续经济变革变得较为平坦,制约经济变革的体制性约束阻力将会变得越来越少,经济发展较为稳态。

  相反地,受地缘政治影响较弱的国家,由于其意识形态相对独立且稳定,经济需求凌驾超然于政治需求,因此,在社会变革过程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导。在既有政治体制固化的前提下,经济改革以政治权力的单边传递为引导,以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服从为基础。因此,在权力支配资源的让渡改革过程中,一旦政治体制约束不力,权力越位或被滥用,社会分配方式也就会失去公平,相应的,社会的精神价值因缺乏谈判机制而无法获得满足,改革将会陷入到非稳态状态,容易引致改革意识形态的分裂。

  国内渐进式经济改革模式窘境成因

  就国内经济变革而言,经济变革从一开始就会受到既有政治体制的束缚。在既存政治体制下,计划经济时代的权力物质分配方式在改革过程中发生新形态的再分配,由于权力的退出与再生介入,物质生产分配方式发生了新的组合,一方面,权力的再生介入会强化对于资源的控制,如稀缺资源的国家控制;另一方面,国家权力的退出推进了市场自由化的进程,这样,市场化改革也就极容易陷入被扭曲的困境之中:稀缺资源的国家控制,容易形成独占的垄断市场,与自由市场竞争相背道而驰,而非稀缺资源市场化资源的配置则有利于加强市场竞争,在两块交互影响的经济领域,稀缺资源的配置最终决定社会资源配置程度,国家对稀缺资源的控制与独占经营已经导致全社会资源出现错配,导致经济结构失调,经济改革已不可避免地遭遇到了各种形态的经济谜局,造成经济发展面临繁多的窘境。

  社会资源的错误配置,资源占有方式的不同渊源将导致资源占有量的不同,社会财富的分配势必呈现为非均衡性状态。随着财富占有的集中,社会分配日显失衡,经济变革并未能够为多数人带来变革福利的分享,多数人对于经济改革的前途产生了焦虑,引致改革认识滋生紊乱,影响了后续改革深化环境的稳定。

  渐进式改革经济问题的政治化解决

  尽管近年来国内渐进式改革已遭遇到了一定程度的阻力,但就国内政治经济形势而言,虽然存在经济结构失调、社会贫富分化、腐败态势肆虐等问题,但是,目前国内经济增长动性充足、社会各阶层较为稳定、腐败态势尚属可控,因此,改革的深化空间仍然巨大。

  要解决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存在的经济问题,或者说要通过深化改革消除现有的经济问题,首先应当还原当前经济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澄清渐进式改革异化的体制渊源。唯有恢复了被颠倒的社会变革需求次序,完善社会谈判机制,对国家基础制度进行相应的变革,建立与国内市场化经济改革相适应的政治体制,规范国家权力职能与市场秩序,才能够根本上消除现阶段经济改革过程中异化了的体制性障碍。

  具体的来讲,在当前改革深化空间巨大的有利情势下,国内渐进式改革经济问题的政治化解决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执政党应当进一步充分利用现有政治体制下的绝对执政能力,通过烈性廉政措施,铁腕痛治吏员,放大反腐败廉政效应,强化宏观经济调控刚性执行力度,引导国内经济直趋稳定;

  二、积极推动国家财税金融体制同步转型,制定刚性产业政策,调整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积极推动分配制度的改革,建设均衡分配的多层次分配体系,缩小贫富差距,稳定改革环境;

  三、着手国家基础制度构建,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完善执政党与国家间的法治执政制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国家权力约制机制,为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坚实有效的基础体制;

  四、增速国家市场经济立法,规范政府权力与市场秩序,为市场化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廓清法治环境;

  五、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中华民族的富民强国之路奠定百年基础。

  2006年8月23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83239.html

更多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领域内容 幼儿园纲要健康领域

一、健康 (一)目标 1.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 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3.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4. 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内容与要求 1.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幼儿园指导纲要》---健康 幼儿园指导纲要全文

《幼儿园指导纲要》---健康一、健康 ——增强幼儿体质,培养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一)目标1.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情绪稳定;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3.有初步的安全和健康知识,知道关心和保护自己;4.喜欢参加体育

声明:《渐进式改革 渐进式改革指导纲要》为网友这暑假难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