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职业经理人来接班,对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挑战;而对于习惯于追随老板的员工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改变。一般来说,职业经理人上任后,往往摩拳擦掌想进行一番大变革,这必然要和原企业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发生冲突,而企业老板对此未必能接受,企业的老员工们不想习惯被改变。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你死我活”的争夺在所难免。
从实际情况看,失败是中国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的共同命运。形成现在这种局面,民营企业家有责任,但职业经理人也有自己的缺陷。可以说,中国目前民营企业的环境决定职业经理人唱主角还不到时候。职业经理人还要和民营企业家以及企业环境一同成长,逐步成熟起来。从职业化的角度讲,目前有许多职业经理人还远不够职业。
首先,不具备职业性。职业经理人是专业化的人员,依靠的是自己的特殊专业技能即管理和运作企业的技能,而不是自己的资本,因此他的一切行为都必须符合专业水准。由于中国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管理者是半路出家,而且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因此许多人往往认为管理工作并不需要专业技能。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有人把MBA等同于职业经理人,其实错了。MBA与职业经理人是“学位”与“岗位”的区别,从MBA到真正的职业经理人需要反复磨练,包括职业操守、专业素质与职业心态和能力的磨练,其中职业操守是衡量职业经理人的首要指标,专业素质则包括知识结构、创新意识以及应变能力、洞察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用人能力。由于民营企业市场环境、技术和竞争对手随时在发生变化,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技能要求越来越高,职业经理人必须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符合自己职位的专业要求,向一个符合要求的职业经理人靠拢。
其次,不具备应有的道德水准。奉献精神缺乏、责任意识淡薄是一些职业经理人的通病。有的职业经理人喜欢玩一些政治。企业本身是个经济组织,按说不该存在政治组织和政治行为,但很多企业的确存在着办公室政治、复杂一点的组织甚至政治团体林立,政治斗争纠葛不清。有的职业经理人特喜欢把老前辈赶走,拉进一些自己的亲信,这种管理层之间的内耗严重影响了企业竞争力,使企业变得没有方向、变得混乱,根本谈不上向心力和凝聚力。管理层的斗争和内耗也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环境和文化。一个企业职业经理人是否具备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直接决定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管理层的团结合作,什么先进的文化、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管理手段与管理工具都是空谈和摆设。
再次,不具备应有的自我改造能力。中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自恃在外企做过几年销售经理或副总经理,就自认为学会了外企的全部精华。知识的局限性、信息的局限性、智慧的局限性。这些所谓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没有获得过职业经理人的资质认证,没有谁对他过去的业绩和表现做过综合评定,证明他是否够职业经理人的资格?是否具备职业经理人的综合素质?职业经理人应认识到他的价值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其市场价值的高低取决于他目前运营的企业的规模、当前的业绩表现以及职业经理人生涯的业绩记录。综合以上所以,民企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如果一个职业经理人缺乏业绩的支持,他随时都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可能。因此,市场价值是职业经理人的生命,失去了职位,没有关系;失去了市场价值,就意味着职业生涯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