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正在风风火火,或者叫如火如荼。要说是乱象,是不是有点牵强俯会耸人听闻? 然而,仔细看看我国的汽车行业,还真有点乱。 昨天,号称中国自主品牌的代表要和菲亚特、克莱斯勒合资,今天又不合了,明天又要合,号称要生很多很多孩子出去打群架,谁成想光顾生孩子了,竟然忘了保养好身体,以致于这些孩子竟然长成了歪瓜裂枣,惨不忍睹。不过,老婆是别人的好,孩子是自己的好。 今天,这个品牌攻击那个品牌如何如何不好,明天,那个品牌又攻击这个品牌如何如何造假欺骗消费者。 今天这个自主品牌厂家推出一款新车,号称有自主知识产权,众人却发现这款所谓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车竟然很象某个国际汽车品牌的孪生兄弟,甚至是同卵生兄弟,几乎分辨不出谁是谁来(当然,从做工上还是能一目了然的)。 明天另一个自主品牌厂家又推出一款新车,号称有自主知识产权。仔细一看,好家伙,果然是“集成创新”的杰出代表,从前面看象A品牌,从侧面看象B品牌,从后面看象C品牌,从车灯看象D品牌,从尾灯看象E品牌,就是怎么也看不出哪一点象这个自主品牌。后来一琢磨,原来整体一看就是这个自主品牌,因为他是靠抄袭生存的。 这是自知品牌的。还有那些外来户也在中国的汽车行业浸淫多年,也在玩手法。 今天这个大品牌推出一款新车,号称全球同步上市,结果没几天,就有好事者拿在中国上市的车与N年前在国外上市的车进行了对比,竟然还得出了一个令这个大品牌心烦意乱的结论:这个大品牌所谓全球同步上市的车竟然是几年前在除了中国大陆之外的地球上其它地方上市的车。 明天那个大品牌又推出一款新车,号称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结果没几天又有好事者发现为中国消费者量身打造的车竟然缺斤短两,跟地球上除中国大陆之外其它地方的车相比少了好些配置,而价格则属于严重升级版。 有的车在国外买不动,拿到中国来,加价卖,没想到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有的车在国外畅销多年,拿到中国来竟然咸有人问津。 又有某国际大品牌在中国大陆玩起一手托几家的游戏,也可以叫做一夫多妻制。中国的小媳妇依仗娘家有的是钱,跟着国际大佬又能捞很多好处,也就不思进取了。而娘家有护犊子的癖好,对于非亲生的就出台各种家法进行限制打压,保护这些作了国际大佬的小媳妇的利益。 中国大陆汽车业一片红火,也吸引了无数国际智囊团。这些智囊团纷纷把办事处设在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要对中国的汽车指点江山。
![今日中国之乱象 中国汽车之乱象](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9134455177125.jpeg)
有的智囊团给某自知品牌献策曰:你的威胁主要来自另一个自主品牌,攘外必先安内,所以你先打他,再打国际大佬。于是自主品牌开始了混战。结果怎么样?现在还看不出来。有智者说:中招了!中了鬼子的招了!鬼子是希望你们自己打得昏天黑地,然后国际大佬等着收获胜利果实。很少见到日本的汽车品牌自相残杀。所以中国现有的自主品牌有点像军阀混战,有的是纯粹的土军阀,有的成了国际大佬的棋子,有的成了洋买办。 既有汽车巨头、大佬、小媳妇、非亲生的在同一个饭碗吃饭,难免会发生纠纷。他们一发生纠纷,有人就乐了,这个人就是各别媒体。各别媒体本来应该是党的舆论的喉舌,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后来由于长时间不干代表人民利益的工作,手生了。但是干别的已经很娴熟了,比如拿红包、发厂家提供的通告还拿稿费、以曝光威胁厂家拉广告、厂家投广告就可以撤曝光的文章等等等等。于是有人说各别媒体是婊子,谁给钱就跟谁好,没钱的时候就墙倒众人推。所以,各别媒体上很多文章已经不可信了。今天这个媒体的小编试驾这个品牌,发现这个品牌的车一点毛病也没有,到处都光鲜十足。明天那个媒体的又一个小编试驾又一个品牌的车,又是光鲜十足。似乎中国的国产车已经超越欧美日,俨然成为宇宙级品牌了。 于是网络上骂声此起彼伏。有爱国青年,有愤青,还有清醒的看客。一时间网络之上你来我往,十分热闹。当然这里边还混杂着某些厂家雇用的枪手,他们装扮成被某个厂家欺负了的善良无辜的用户,伺机发表一些打击竞争对手的文章帖子,时不时地打打冷枪,一则混淆视听,二则收点主子给的银两。这个说德国车钢板厚,安全,那个说日本车钢板薄,不但安全,而且省油。 既然汽车工业大发展,相关产业必然也会风光起来。比方说交强险、消费税、附加税、养路费、过路过桥费、停车费等等等等。据说有的城市随便在地上画个圈,说这是车位,这个十几平方米的地面竟然卖到了几十万,比用钢筋混凝土建成的房子还值钱。汽车成了唐僧肉。 这就是中国汽车的现状,有点乱,需要好好捋捋。否则,若干年后,中国或许就成了国际大佬的竞技场,而我们都是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