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意义上车市现在属于淡季。但车商招数不“淡”,奇招迭出。这些招数中,流露出车商想尽办法赚人眼球,吊人胃口的思路。车商的奇招,改变了过去一味降价促销的低姿态,成为门庭若市、货源紧俏的高姿态。
看得出,在消费者捂着钱包、徘徊观望的状态下,车商试图把主动权牢牢抓在手中,去引导市场和消费,从中创造销售的奇迹。“怪招”一:赠送礼品
各样的促销手段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自古以来有商品买卖就有促销,而早已过了不愁卖时代的汽车,和其他商品一样不得不借助日益频繁的促销手段以赢取销量。
这是车商使用最多的一种方式,即向购车客户赠送价值一定金额的礼品,如装潢、贴膜以及保养券等各类抵扣券,而最近送GPS的也逐渐多了起来。如果车商打出的广告中有“超值大礼包”这样的字眼,那么基本上就属于此类了。不过,车商送出的这些“添头”究竟价值几何,却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了。业内人士透露,实际价格只有1000元的礼品,车商会把它说成是2000元甚至更高,所谓超值其实是不值。夸大礼品价值,这是车商不诚信的表现,这一现象恐怕在短期内很难改变。遇上此类促销,消费者可要求一些并不实用的汽车用品置换成保养券等实惠型礼品,或者半价折现。
“怪招”二:送交强险
去年7月1日交强险实施之后,很多车主感觉1050元的保费太贵,负担一下子加重了。于是不少车商就利用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推出买车送交强险的活动。交强险基本上没有折扣,而且是必须要投保的,因此有不少消费者觉得特划算,相当于车价减了1000多元。不过,送出交强险之后,绝大多数车商都会要求车主,车险必须由他们代办。车险的折扣空间很大,车商通过代办保险一辆车往往就能获利数百元甚至上千元。正应了那句话,羊毛出在羊身上。对付这类促销,消费者买车前必须向车商问清,车险是否由他们代办。如果是代办的话,要问清需交多少保费(交强险除外),然后跟外面的价格做对比。如果相差不大的话可以接受,毕竟已省下交强险了。
“怪招”三:买车送油卡
这也是车商普遍使用的招数。油太贵了,很多消费者因此对买车的事望而却步。车商往往一送就是几千元油卡,够消费者开一年半载的了。在这样的诱惑下,很多消费者就会盘算一下第一年的养车成本,一看不高的话就会加快购车步伐。相对于赠送汽车用品而言,油卡令消费者容易接受得多,毕竟汽油是必需品,而且是目前不能打折的商品之一,1000元油卡就相当于1000元现金。不过消费者也要注意车价是否因此而没有了侃价空间。
“怪招”四:无息按揭
无息按揭由杭州一家车商去年首推,顾名思义就是按揭款无需支付利息。购车人支付50%的车款后,余款需在两年内还清。一辆20万左右的汽车,以无息按揭的方式购买的话,至少可以省下1万元利息。这种方式对热衷于提前消费的人较有吸引力。不过消费者选择这种消费方式需要注意的是,车商为降低风险,参加活动的仅限库存车,价格也要比平时销售的价格高。是否划算,还真要仔细算上一笔。“怪招”五:重奖老客户
朋友、同事推荐,这是影响多数消费者购车的决定性要素。在汽车营销中,这叫口碑效应。于是车商就在这方面动起了脑筋,比如一汽丰田经销商就曾推出过此类活动:老客户凡是成功介绍新客户买车的,就能获得数千元的奖励。要是真有朋友、同事叨念着他开的车子如何好,不心动才怪呢。 此种促销方式,在楼市中很普遍,不过很难说是车市抄袭楼市还是楼市抄袭车市。其实产品品质才是硬道理,老客户不会只看中几千元的奖励而说瞎话,一旦推荐错了如何去面对朋友和同事呢。 “怪招”六:竞价销售 几个消费者相互竞价,价格最高者享有购买权,这种促销方式在今年的5月份,由上海大众一家经销商发起。这家经销商打出“我买车 我定价”的口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往展厅。不过,参加此次活动的都是库存的特价车。此外,消费者最终能否以极低的价格买到也是一个疑问。如果竞价太低眼看就要亏本卖,车商完全可以找来一个“托”把价格往上抬,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存在。在国外,这种促销方式较为普遍,而在国内还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竞价过程中的公正性如何保证。如果公正性真能保证,消费者还是可以从中得到实惠的。
“怪招”七:买车送股票
上月,杭州一家上海大众经销商推出买车送股票的活动。凡购买一辆POLO,就可获赠100股上海汽车股票(600104),由车商为车主当场开户,并邀请证券分析师为车主剖析股市行情。这方式确实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眼球,噱头意义远大于实际效果。如果股市行情好,可能追捧的人就多一些。一旦股市行情不好,要还是送股票的话恐怕没几个人会领情。消费者惟一要做的还是价值衡量,即车商送给我的东西究竟价值几何。
“怪招”八:牌销售今年初,杭州发放“88”号牌时,天津一汽经销商打出了包牌销售的促销手段,即销售前就上好牌照。由于车牌号是“88”打头的,这批车辆很受欢迎,经销商仅有的8辆包牌车一抢而空。
买一辆包牌车,既省事又不会错过吉利的车牌号,有一定的市场。不过消费者决定购买之前,要了解同一车型的裸车价是多少。如果包牌价要高出数千元,那就要掂量是否值得买了。
“怪招”九:检修停产
2005年5月20日,北京现代结束20天的停产。其停产原因是,去年扩建15万辆产能时,工厂预留了30万辆产能的空间,现在30万辆产能的设备及工程建设已完成,但要与原生产线对接,原有生产线须暂停。
检修、停产或许确有此事,但时间也很巧合——传递给市场的信息是:2005年“五一”前旺季时节,“已停产或快停产了,想买尽快,迟了没得。”“五一”后,拿不到现货,要等恢复生产。“货俏啊,好不容易才买到车。”
“怪招”十:上市无车
上海车展期间,长安铃木雨燕就宣布正式上市,但时至2005年5月底,经销店尚无样车。记者了解到,上海车展前,经销商就开始接受预定,目前预定量非常乐观。但一边是消费者饱满的热情,一边是厂家无确定的到车消息。
据说,2005年“五一”期间在渝首次亮相的雨燕还是向厂家借的。近期,长安铃木有一些关于雨燕推迟上市的解释,比如为保证质量。
而实际上,这可称为吊消费者胃口的经典案例。长安铃木已多次向外界透露雨燕的情况。在2004年说2005年雨燕上市。上市前,长安铃木透露其具体细节,上海车展期间,召开上市的新闻发布会……
消费者翘首以待,长安铃木却挤牙膏般满足消费者的好奇心。胃口吊足了,却不见车。据2005年北京消息,市场出现加价提现车的现象。如果车一到,将积累已久的消费能力集中爆发,热销场景是所有车商都喜欢看到的。
不过,有经销商表示,“等”不能太久,不然等“化”了。
“怪招”十一:涨价营销
近日,Volvo在上海宣布,由于国际汇率的波动和原材料成本的持续上升,Volvo汽车公司对旗下全系列进口车进行了小幅度价格调整,均价上涨幅度1万元左右。与此同是,同是进口车的斯柯达也带头涨价。
原材料的上涨已不是一两天,受其因素影响的车商也非只有Volvo和斯柯达这两家。和以往5月都宣布降价的传统比较,涨价的声音的确让车市感到意外。
新闻发布时,Volvo透露了一个重要细节,一是以后Volvo还有继续涨价的趋势。看来,其高明之处是,在前段时间降价的浪潮接近尾声的时候,也就是消费者持币待购的心理开始动摇时,告诉消费者涨价了,以后还会涨。这,完全可能造成对进口车追购的一股热潮。
而今年以来,进口车整体销量连连下滑的市场表现,预计非不出奇招不能胜也。
“怪招”十二:最后降价
奇瑞代理商暂时停售的营销谜底:奇瑞汽车再次发力,对已投入市场的风云、旗云、东方之子三个品牌的全线产品进行了细化调整,这一重要举措的推行,更加凸显出奇瑞产品高性价比的强大优势。
奇瑞的招数并不新,但此时推出却成奇招。
一是当几乎所有的车型都经历了一场降价洗礼之后,在现在鲜闻降价声的时候宣布降低价格,有点别人都出拳筋疲力尽时在出拳的意味,此时出拳,有四两如千斤般的力量,重新宣布了自己的性价比。
二是涨价在高档车领域,比如Volvo,而奇瑞却一惯告诉消费者要造成百姓都用得起的车。他所针对的消费者,却是对价格相当看中的人。